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義大利聖比亞久修道院與神的對話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8-03-13

瀏覽數 8,000+

義大利聖比亞久修道院與神的對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克拉瓦-蒙洛索自然保育區(Crava Morozzo)位於義大利西北部皮耶蒙特大區:座落在阿爾卑斯山腳下,有泰朗諾與狄蒙特兩條河流穿越其中,保育區幅員廣闊,是相當珍貴的生態綠洲。其中也不乏人文風景:保育區中的聖比亞久修道院(Monastero di San Biagio)莊嚴靜謐,接有豐富的人文歷史背景。

修道院建築主體起建於西元一〇一四年,由克拉瓦-蒙洛索地區的領主艾力貝托一世主導;之後不久即併入聖貝里尼奧修道院,提供僧侶修行住宿的地方,直到一四五四年為止。十五世紀中葉,當時的對立教宗費立斯五世指派地方當政者接管修院,並驅逐所有的神職人員。

一五三八年,修道院回歸宗教用途,教堂和僧侶的住宿修行空間陸續回復使用:經年累月的發展之下,教區規模逐漸擴大。一九〇四年的整建工程讓修道院和教堂有了嶄新的面貌:矗立在村鎮中心最重要的廣場,聖比亞久修道院和教堂成為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

一九七二年,來自羅馬附近小山城的隱士菲力貝托.古瓦拉神父(Padre Filiberto Guala)抵達克拉瓦-蒙洛索地區。初來乍到,古瓦拉神父隨即決定要興建修道院。經過努力奔走聯繫,終於得到當地幾位主教的幫助,心願成真。當時皮耶蒙特大區南邊的克拉瓦-蒙洛索地區並沒有修道院,所幸有古瓦拉神父發願,才有今日這片心靈淨土。

神父在克拉瓦-蒙洛索的聖比亞久修道院服務到一九八四年,直到健康狀況不佳才回到羅馬附近的家鄉,最後於二〇〇〇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辭世。

義大利聖比亞久修道院與神的對話_img_1

修女虔誠讀經的時刻。

義大利聖比亞久修道院與神的對話_img_2

聖比亞久修道院一角,晴朗冬日、陽光閃耀。

一九八五年,克萊麗亞.盧菲南格修女來到聖比亞久修道院,不久便和比薩地區的凱薩琳.柯尼歐(Caterina Conio)教授展開合作,開啟一連串的研究計畫。柯尼歐教授是米蘭跨宗教研究中心的創辦人,這項計畫中,修女和教授兩人同心協力,目的在促成不同宗教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對話;聖比亞久修道院也因此成為世界上重要的宗教研究重鎮,經常舉辦研討會深入相關領域主題。除此之外,修道院也是當地猶太與基督教友互相交流的場所。

一九八〇年代教堂經歷大幅整建,二〇〇四年完工後,終於將曾經擁有的光輝重新展現在世人面前,特別是教堂內部的彩繪壁畫,修繕之後如今光彩迷人。教堂外部的古老日晷分別流傳自十七、十八世紀,順著光和影前進,可見來到教堂的正門,美麗的門面雕刻由當地著名的藝術家貝沛.維亞達(Beppe Viada)操刀。

一進到教堂內部,目光很難不被絢麗的色彩吸引,小小的空間充滿彩色壁畫,熠熠生輝:繪於西元十五世紀的聖母瑪麗亞;來自十六世紀畫家筆下在淨界遊蕩的靈魂;另一處是來自帕督瓦的聖人安東尼歐,他的面容被畫筆細緻勾勒,推測創作於十七世紀。同一空間內還有許多宗教人物的描繪—聖安娜、聖母與聖嬰、聖茂拉、聖巴托羅謬、小鎮門多內來的聖伯納德—各個精彩,值得細看。最不可錯過的是教堂大門上方、東正教風格的耶穌聖屍像,將耶穌受難的場景描述得細緻生動。

東正教傳統中,這樣的作品表現耶穌如「新郎」(譯註一)一般奉獻與犧牲,背後的十字架是清楚的象徵。

修道院中還有一個小堂(cappella),最初由古瓦拉神父授命興建,專門闢為祈禱空間:小堂內充滿象徵符號,強調人、天地和神的連結。從前修道院也有馬廄和穀倉,如今修建他用:一度是迴廊空間,現在成為修道院圖書館,館藏豐富。另外,修道院還設有會議室和研討會專用空間、住宿區(提供二十四個床位)、能容納八十人的餐廳和專業廚房,甚至還有瑜伽教室,也可轉作表演和講座用途。

義大利聖比亞久修道院與神的對話_img_3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中世紀的合唱譜手稿。

義大利聖比亞久修道院與神的對話_img_4

義大利聖比亞久修道院與神的對話_img_5

修道院內景象

義大利聖比亞久修道院與神的對話_img_6

彩繪壁畫細節

比亞久修道院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走到修院教堂聖壇後方,推開老門走出去,外面是大片田園風景,照顧得當的果園菜圃生氣盎然,綠意滿盈。

修道院興建之初就已經擁有不少鄰近的農地,最近幾年某些地塊轉託農民代為生產,一年中輪種玉米等穀物,另一些地塊則由農業研究中心負責照顧。

修道院後方,佩西歐小溪(Torrente Pesio)潺潺流過,加上土質豐美,簡直是小小伊甸園:岸邊的小草看來羞怯卻展現旺盛的生命力,恣意吸收陽光。夏天來訪者,這一帶的果園結實累累,引人垂涎:蘋果、桃子、洋梨、櫻桃、無花果、柿子、藍莓、小紅莓、桑椹⋯⋯能想到的夏季水果這裡應有盡有,光是蘋果或櫻桃的品種就多不勝數。這些水果除了用來熬製果醬,也供應修道院神職人員的日常飲食。

修院菜圃夏季也盛產多種美味蔬菜,包括番茄、四季豆、各種葉菜、包心菜類,還有營養的豆莢和藥用香草,廚房裡需要的食材這裡全部都有。

修道院生產的利口酒當中,最知名的一款是聖比亞久藥酒(Amaro di San Biagio):主要以藥用植物來釀製,酒精濃度不高,還帶有咖啡的香氣。藥酒配方依照克萊麗亞修女從羅莎諾修道院帶來的老食譜調製,非常受歡迎。

分享與交流向來是本篤會的精神。聖比亞久和歐洲其他許多修道院結為「姊妹院」,修院的自製產品也會互相託售:阿雷佐地區卡茂多修道院的神職人員擅長調配具有療效的保健花草茶、瑞士友院製作的巧克力、鄰近修道院生產的乳製品,都能在聖比亞久修道院找到。

譯註一:通常在義大利可見兩類聖殤形象(Imago pietatis):「聖母憐子像」和「耶穌聖屍像」。通常大家比較熟悉的是聖母懷抱耶穌聖屍的「聖母憐子像」,米開朗基羅的著名石雕就是這一類作品。「耶穌聖屍像」則描繪基督遺體的上半或四分之三身體,背後有完整的十字架或十字架橫木。畫中,耶穌頭部低垂胸前、雙眼微閉;雙臂有時張開、有時交叉在胸前或放在腹部,但不管姿勢如何,都可明顯看見掌上的釘痕。另外,耶穌身體上也有清楚的鞭笞傷痕,肋骨旁則有長矛穿刺的痕跡。這一類的畫作目的在紀念基督犧牲受苦的行跡,根據梵蒂岡的解釋,「象徵基督進入墳墓,宛若新郎進入洞房(Anastasis),以自己的血淨化教會,使之成為聖潔無瑕的新娘,堪配這位光榮的君王。」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義大利聖比亞久修道院與神的對話_img_7

本文節錄自:《走進義大利修道院膳食祕密花園》一書,亞曼多‧麥諾斯(Armando Minuz)著,楊馥如譯,大好書屋出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