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納巧克力 Bonnat chocolatier
索孔努斯科頂級產地75%
(Grand cru Cacao real du Xoconusco 75%)
產地: 墨西哥恰帕斯州,索孔努斯科西南部
性質:自行處理可可豆的巧克力專賣店
銷售點:
位於瓦隆的波納巧克力本店
法國La grande épicerie美食專賣店38 rue de Sèvres, 75007 Paris
法國及全球超過四百個銷售點
網路商店
網路銷售
參觀:有,需預約
〔聞香〕 可可香濃郁,木香、森林莓果香
〔入口〕 層次交錯。重可可、烘烤杏仁、榛果,帶著水果和花的酸調
〔餘韻〕 可可香濃醇,杏仁帶酸,清香回甘
在史蒂芬.波納(Stéphane Bonnat)出生的幾世紀之前,一名娘家姓氏為克里斯塔佛茲(Christavoz)的女性家族成員,早已在巧克力的歷史中留下了記錄。史蒂芬的這位祖先在埃爾南.科爾特斯(Herñan Cortés,十五、六世紀殖民時代活躍在中南美洲的西班牙殖民者)殖民時代,曾經在她的祖國擔任西班牙嬰兒的看護,可說是最早看出新西班牙(也就是現在的墨西哥)巧克力重要性的人士之一。
也許就是這個命運的先兆,讓史蒂芬毫不遲疑,以高價買下一整個貨櫃的可可豆,除了產地是祖先神話般的家鄉—墨西哥—之外,這批豆子沒有別的擔保。巧克力的淵源雖然長遠,然而每當提及皇室品嚐的可可,總是會描繪其中細膩的香甜滋味,這段歷史最早可追溯到阿茲特克古文明的蒙特蘇馬國王,接著,在二十世紀初,西班牙皇室也積極貯存可可豆。這段美麗的故事在一九五〇年代結束,肇因是墨西哥的新品種可可樹。亞馬遜河上游的雜交種可可在西非賺進了財富,當時索孔努斯科的可可豆尚未知名,蓬勃發展的巧克力業者於是轉向鄰近的區域採購,結果墨西哥混種豆不但沒了市場,連帶也失去了高級可可的美名。
為數不多的可可農對這些作物的愛,不亞於他們的瑪雅先人,波納巧克力店對此深具信心,如同瘋狂的賭徒,在二〇〇七年重金投資這批業界遺忘的可可豆,並且透過烘焙,讓這批可可豆展現出層次細膩誘人的香味。這款片裝巧克力的可可成分雖然高達百分之七十五,但在濃厚的可可香之外,仍然帶著滑順的香甜。
不能怪我心懷偏見,我跟著在原始林中闢路前進的可可農,在光影之間親眼見識過皇室可可的三個品種。如果各位覺得這款片裝巧克力價格偏高,別忘了一件事:這一品嚐,立即讓大家和皇室立於平等地位!
本文節錄自:《世界精選巧克力輕圖鑑》一書,瓦倫汀‧帝貝兒(Valentine Tibère)著,蘇瑩文、周佳欣譯,臺灣商務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