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推動公共化托育,不僅重視環境安全,家長接送相對便利,還要呈現家庭般的舒適。
位於士林區的芝山國小托育小家園就是一例。來到這裡,可以發現有一間教室相當特別,以公共保母的概念而設置,不僅面積比較大,還禁止一般人進入。在這裡,由4名保母照顧10名2歲以下的嬰幼兒,提供有如居家般的照顧環境。
從事保險業的職業婦女丁晨娟,就是幸運的媽媽。她每天一早騎上機車,經過十分鐘車程,把女兒送到芝山小家園。她原本想把女兒交給私立托嬰中心,看了幾家,每月費用最少要2萬元,開銷太大而做罷。
就在她苦惱不知該如何是好,聽到友人提起芝山國小在2017年4月開辦社區托育家園,興奮地提出申請,7月份順利進入。女兒一開始在陌生環境會哭鬧,兩星期後,到了教室門口,竟會主動伸手說「拜拜」,令她欣慰之餘,感到些許「吃味」。
空間無死角 易於保母掌握嬰兒情況
芝山小家園每月收費1萬4500元,但加上中央托育補助3000元、台北市育兒津貼2500元,她每月僅需負擔9000元,平價的收費減輕了經濟壓力。
芝山家園甚至貼心配合家長上下班,提早到7:30,開始照顧小孩,延後托育到晚上7:00。超過傍晚5:40,只收取50~100元延托費。
「我考慮兩、三年後,生第二個小孩,」她開心地說著,這個設施讓她敢放膽再生。
承辦芝山國小公托家園的彭婉如基金會研究發展部專員李庭欣表示,托育中心的設計必須符合居家氛圍。例如餐廳,有著溫暖燈光,木質餐桌四周擺放了可以調整高度的多功能成長椅。
李庭欣說,彭婉如基金會曾到瑞典參訪,發現能隨著兒童身高成長而調整的座椅非常實用,因此委託國內廠商製作。在保母協助下,1歲多的小孩圍坐這裡吃飯,宛如家庭一般。
在這個相當於一間半教室的空間,放眼望去,沒有隔間,也沒有死角,保母不論在廚房裡沖泡奶粉、坐在沙發椅上抱小孩餵奶、或在嬰兒床上幫忙換尿布,都能掌握十名嬰兒的狀況。
「安全是重要考量,」芝山家園主任鄭淑芳表示,環境衛生攸關嬰幼兒安全,為了避免疾病傳染,家長接送小孩,也不能進入教室。
將來2歲以下嬰幼兒長大後,也可進入芝山國小附設幼兒園,等於一路從托嬰、幼兒園,念到國小,讓台北市年輕人對生育孩子,不再那麼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