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姜敬寬經驗傳承

傅依傑
user

傅依傑

1996-01-15

瀏覽數 18,100+

姜敬寬經驗傳承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96 / 2月號雜誌 第116期遠見雜誌

「這是我首次返台任教,」在美國「時代」雜誌工作了三十三年的資深編輯姜敬寬和緩地說,有一股在「時代」多年薰陶下特有的談吐風格,「我很高興能與台灣年輕朋友分亨我在時代的經驗、同時討論一些新聞觀念性的問題」。

擁有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碩士、聖約翰大學英國文學博士學位的姜敬寬,十二月初獲得台灣聯合報系新聞教育獎助,由台大新聞研究所邀請於今年秋天訪台,擔任「王惕吾先生新聞講座」教授一學期。姜敬寬在紐約說,他將利用在「時代」休假六個月的空檔返國,打算在台大開雜誌編寫、新聞與大眾傳播兩門課。

姜敬寬是時代雜誌最資深的華裔編輯。他與「時代」的淵源,可回溯到四十年前還未進「時代」工作之前。出身師大英語系的姜敬寬,大學畢業後在台灣英文「中國郵報」兼任國際新聞助理編輯時,就很欣賞時代的編採與寫作風格,心嚮往之,希望有一天能加入「時代」的行列。

一九六0到一九六一年,姜敬寬初到美國,在堪薩斯州立大學就讀,碩士論文題目就是時代周刊的風格,對「時代」獨樹一格的文體,以及它的用字、風格、語法與影響進行評析。

隨後在獎學金支持下,姜敬寬前往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攻讀第二個碩士。一九六二年哥大畢業沒幾天,就如願以償進入時代公司,先在圖書資料部門作研究,同時利用餘暇在聖約翰大學念英國文學博士。一九七一,年取得博士學位,同時轉到時代叢書部門,為「人類的起源與行為」系列叢書作研究工作,期間編審了二本有關中國問題的書。

一九七六年,中國大陸政情突變,周恩來、毛澤東先後過世,姜敬寬以其深厚的中、英文造詣與亞洲事務知識,被調至時代周刊負責亞洲新聞編審工作,其間參與六十多個國際版的「封面人物」編審,其中約一半為有關中國大陸的報導,包括中共政權繼承等政治問題、經濟改革、旅遊觀光、海外華僑、中美與中蘇關係、大陸民主運動、六四天安門事件等。

姜敬寬曾親自編審過一九八八年一月二十五日以蔣介石、蔣經國、李登輝三位總統合組的「封面人物」及一九七九、一九八六兩年以鄧小平為主角的年度「風雲人物。

他指出,時代的「封面人物」與「風雲人物」,為編輯過程中每周與每年新聞的重點所在,選擇標準極嚴,包括新聞性、對社會、國家、世界的影響、是否對讀者有教育價值、在歷史上的評價等。中國人只有蔣介石、蔣宋美齡夫婦與鄧小平當選過「時代」年度風雲人物。鄧小平兩次入選,更是「時代」在中國報導歷史上的創舉。

因負責亞洲方面的新聞,有關中國的報導都需親自審閱查證,姜敬寬對「時代」的中國新聞編輯政策有深入的瞭解。他引述時代前總編輯克夫的話說,時代雜誌有關中國報導並沒有形諸文字的編輯政策,但有幾項具共識的原則。即根據美國立國精神,強調民主、自由與人權的理想。凡符合這些理想的新聞,就予肯定;凡違反這些基本理想的事件,「時代」在報導事實之外,會予批評。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隨著時代潮流更新

一九二三年,時代雜誌由在中國大陸山東省出生、一生熱愛中國的魯斯,與其耶魯大學同窗海登在紐約一起創辦。不久就將它建立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新聞雜誌之一,日前在美國及海外總發行量達五百萬份以上。而因著魯斯對中國的深厚情感,使「時代」成為美國大型新聞刊物中與中國最有淵源者,在中國現代史上扮演的角色與造成的影響,至今沒有其他英文雜誌能比擬。

姜敬寬指出,「時代」創刊七十多年來,不論在形式和內容上,都隨著大時代潮流而不斷革新,一九九二年的改版則被視為創刊以來最重大的改變。這些變動都與九0年代的新聞發展趨勢有關。而「時代」當年即為美國與世界新聞雜誌的先驅,至今它的前導性、重要性與影響力仍維持不墜,與它七十年前由魯斯、海登在「時代發起緣起」的創刊序言中揭示的宗旨有關。

這篇序言指出,時代周刊的旨趣不在於它涵蓋的內容有多少,而是如何將訊息傳達到讀者的腦海中;他們同時表達一些信念;對金錢買不到的東西具有信心,對古老的--特別是觀念--予以尊重;對新的--特別是觀念--最感興趣。姜敬寬說,「時代」七十多年始終如一的宗旨,就是「使人們見廣識遠」。

在「時代」工作三十多年,姜敬寬對這份青年時期就嚮往的雜誌有深厚情感,他於一九九三年「時代」創刊七十年時,出版了一本中文的「時代七十年」,由「天下文化」出版,對「時代」的歷史、演變有深入的敘述。目的就是使台灣有志於新聞事業的人士,對「時代一有更深一層瞭解。

姜敬寬有一個美滿家庭。在哥大求學時結識夫人文德麗娜,唯一的公子義文為神經科學博士,現在加州聖地牙哥腦神經研究所工作。對於返台任教,姜敬寬充滿熱忱,道也是他三十多年在美國頂尖媒體奮鬥有成後的一個心願。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