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關於新世紀

王蒙
user

王蒙

1995-12-15

瀏覽數 10,200+

關於新世紀
 

本文出自 1996 / 1月號雜誌 第115期遠見雜誌

月前在上海,與一些青年作家一起開「面向新世紀的文學」研討會。人們說,新世紀只是紀元上的新,未必新到哪裡去,再說,新也不一定就比舊好,新與舊,這並不帶有價值判斷的意味。

和我這一輩年輕的時候相比,現在是大不相同了,應該說是成熟一些了。五十年代的中國大陸青年人,信奉的是「新與舊的鬥爭」,(當時蘇聯「共產黨人」雜誌有一篇艾草,題為「新與舊的鬥爭是社會主義的發展規律」。)認為歷史是從自已這一年才開始,認為應該對於舊的一切摧枯拉朽而對於新事物「大喊大叫」地去歌頌捍衛,乃至為之奮鬥犧牲。

後來到了文革,就其的有了「破舊立新」、「破四舊」等口號。人們記憶猶新。

顯然,現在的人們多了一點懷疑主義,少了一點理想主義,多了一點批判,少了一點信仰。

這不是偶然的,二十世紀的一大遺產正是理想主義的碰壁。當然理想主義永遠也不會滅絕。正像懷疑與批判的精神永遠也不會消失一樣。

幼稚與幻想也不會從此消失。人人都十分成熟,搞戀愛的時候已經預見到了日後的吵嘴乃至離異,這不可能,也太可怕。如果成熟就什麼都消解了,沒有狂熱也沒有信念,沒有陽萎也沒有做愛,沒有歷史也沒有人生了--沒有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也沒有世界杯足球賽。

什麼都「後」起來就是一種可怕的成熟和疲憊。後現代,後工業,後文革,後這個傳人再後那個傳人……,後得多麼乏味!後多了人們會復歸去追求「前」,「前」有時侯可笑,然而是有魅力的,津津有味,許多許多還沒有開始,一切還都在前面呢。

人類就是遠樣,一代一代地幼稚下去,一代又一代地成熟起來,不要幻想都成熟,也不要幻想永遠天真爛漫朝氣蓬勃。

未必總是進步,但總括說來,人類的大趨勢是慢慢發展變化。人造了許多孽,但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人類還要有滋有味地奮鬥下去,過活下去。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兩極對立的終結

新舊世紀云云,當然只是記年方法上的人為區分。既然有了這個方法,也不妨順著這個方法想想,人的思想本來也常常是自已給自己出題目,自己給自己找文章,是自己為了自己練體操,陰天打孩子,閒著也是閒著。

二十世紀末的一大事件是兩極對立的世界格局的終結。兩極對立的影響是深遠的。兩極對立的格局自然也影響到思想方法;簡明。激烈、自信,排他,不是黑就是白,不是朋友就是敵人。都認為己方是正義真理而對方是魔鬼妖孽。都認為你死我活的鬥爭是不可避免的。都充滿著悲壯的英雄主義。正面地說,兩極對立的思想模式使人心明眼亮,一步一個腳印,活得充實,死得崇高--在兩極鬥爭中不惜一死。負面地說,兩極對立的思維模式是極端主義、文化專制主義的一個方法論根源。

隨著兩極對立模式的終結,是世界開始結束了以意識型態為中心的運作型態與生活方式,而代之以經濟活動為中心。這必然帶來理想主義的一時式微與務實心態、實用主義的氾濫。正面看是人們不再在神怪的名義下,要別人死也要自已死,不讓別人活也不讓自己好好活,人們開始活得更正常也更有實在的盼望一些。

負面是禮崩樂壞的局面、精神空虛的局面,令識者心寒擔憂。這樣,也就會反激起新理想主義,乃至新極端主義與新造押運動的崛起。

這樣,新中有舊,舊中有新。抵制舊的結果抵制了新,求新的結局是呼喚來了舊……二十世紀常常發生的想要走入這間房子,偏偏走到了那間房子的現象肯定還會屢屢發生,自己與自己作對,自己把自己纏繞進去的事情肯定還會屢屢發生。

所以,還有許多文章可寫,還有許多悲喜劇好看,還有許多報紙和雜誌繼續賣錢,繼續讓人讀得糊裡糊塗,若有所得同時若有所失。而一些人,正是在自覺糊塗的時候,學習著漸漸聰明起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