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分手的藝術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7-12-14

瀏覽數 20,050+

分手的藝術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雖然世間充滿苦難,但也充滿克服苦難的事蹟。

海倫.凱勒(Helen Keller)

乾淨俐落的結束包含三個部分。首先,承認這個人對你的意義;第二,珍惜對方為你人生帶來的禮物;第三,真誠地嘗試恢復圓滿的情況,然後補償那些你直接傷害到的人,或是宣告自己遇到新對象時絕對不再重蹈覆轍。如你所見,這份清單不包括協調無法和解的歧異、斷然地辯解,或終於達成你的情感需求。

你跟前伴侶分道揚鑣一定有理由,例口你們的價值觀太過分歧、觀念兩極化,或是你們的真正需求不太一致。在一場清醒分手中,這些都不是問題,因為我們會騰出空間給彼此的差異及不協調的觀念,如同哲學家肯恩.威爾伯(Ken Wilber)的見解:「每個人都有正確的時候。」重點不是打一場勝仗,而是拋開所有作戰概念,加倍努力地確保每個人獲勝時都能向前進。事實上,走到這一步,誰對誰錯其實都不重要了,誰受到的傷害更多?也不重要了,你們是否認同兩人關係即將結束的理由,就更不重要了,然而最重要的是,你們會試圖尋找順利劃下句點的方式,藉以幫助所有牽涉其中的人安然度過沮喪的關卡。

當羅蘋跟她丈夫蓋瑞決定結束 19 年的婚姻,他們想要盡可能減少 12 歲雙胞胎兒子查克和邁爾斯、以及 10 歲女兒艾瑪受到的傷害。不過蓋瑞搬出家裡的接下來幾週,三個小孩都開始表現出沮喪的徵兆,艾瑪開始寫憂鬱的詩,查克的成績一落千丈,邁爾斯在學校跟另一個小孩打架,逼得羅蘋與蓋瑞安排與我洽談的時間。我解釋說,雖然他們決定不在小孩面前吵架,很值得讚賞,但那不足以營造出他們一心想要的幸福和凝聚力。在某種程度上,小孩無所不知,像是翻白眼、稍微噘嘴、無意識地兩臂交叉或洩漏情緒的深沉嘆氣,都有辦法讓每個人知道你真正的感覺;儘管你矢口否認。由於羅蘋和蓋瑞是關愛孩子的父母,他們同意進行一場練習,藉以幫助他們澄清兩人之間的誤會,也希望緩和他們之間沒被說破卻顯而易見的緊張關係,減輕孩子的壓力。

羅蘋主動提出離婚,因為她無法從蓋瑞身上獲得感情上的需求,她拖著他去治療了幾年,試著讓他談論自己的感覺、真心傾聽她的感覺並給予同理心,但這一切對蓋瑞來說相當不自然,他比較像是理智取向的人,不屬於情感取向一類的人,而妻子長期的抑鬱也困擾著他。無論他多麼努力取悅她,卻總是失敗,所以在共度將近 20 年的婚姻之後,他們決定分開。他們沒有在小孩面前提高嗓門或大吵大鬧,但表面之下累積著怨恨,他感覺長期遭受批評,好像無論他做什麼都不夠,妻子總是深深感覺得不到愛,他好像應該要更努力滿足妻子的需求,才能維繫他們的婚姻。

可以解開,就決不切斷。

賈桂琳.史密斯(Jaclyn Smith)

他們秉持清醒分手的精神,願意互相傾聽,並討論他們曾經發生過的傷害和打擊。羅蘋先聽蓋瑞的分享,蓋瑞吞吞吐吐談到經常被要求他無能為力的事,他都會陷入強烈的低潮,而當他分享無力勝任的感受多麼強烈時,她深深用心去體會。她沒有反過來讓他瞭解—這對她自己來說多麼痛苦,或是試圖讓他明白為何她需要更多感情的支持,她只是聆聽,接納他試著訴說的感受。她不再需要跟他一起解決這一切,卻有餘力專注在可能對他做出的補償。她對於自己造成對方的痛苦,真誠地道歉,並承諾今後會調整她的期望。她發誓從這一刻起,會真正從欣賞的角度來認同他,並放棄要求他成為違背他本性的人。蓋瑞明顯感覺到慰藉,清除了伴隨他多年的傷害和怨恨的餘毒。此時,他能夠把注意力轉向羅蘋,傾聽她敞開胸懷,暢談她盡心盡力投入這段婚姻之後,卻變得多麼沮喪,因為他從不回應她付出的感情;也談到在兩人的婚姻中,她感到多麼寂寞,此時蓋瑞感到寬慰,不再需要費力彌補她的感覺,他只需要聆聽和認同那些感覺,這使他能夠憐憫他的妻子。他開始希望妻子獲得她想要的個人需求,並且第一次瞭解到—為何離婚其實對他們每個人來說,都是正確的抉擇。他做出的補償是讓她離開,她之後才有可能找到更適合的伴侶、滿足她情感上的需求,同時也解除她一直以來的罪惡感。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他們之間的能量從日益惡化的傷害溫床,轉變成溫暖又相互支持的友誼。他們的小孩感受到這種轉變,而且彷彿變了魔法,幾乎立刻就表現得更好。他們的離婚變成一場家庭冒險,而不是失敗,孩子們還興致勃勃地幫忙爸爸找到一間新公寓,然後協助他裝潢。現在,羅蘋跟一個重視心靈、情感豐富的男人展開一段新關係,這個男人從很多方面來看,都是她的夢想伴侶。孩子們也喜歡媽媽的新對象,而蓋瑞看到他的前妻如此快樂,也愈來愈能接納和欣賞這個男人,而且更加瞭解為何結束他們婚姻的決定,是他們做出的最好選擇。

在人生旅途中,我必須經常食言,但我坦承,我始終覺得那種飲食有益健康。

溫斯頓.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

神經生物學最新研究顯示,比起正向的對話,負面的對話會跟隨我們更久。當我們被心愛的人遺棄,而感覺被詛咒、指責、侮辱、譴責,我們的身體會製造出高濃度的可體松—壓力荷爾蒙會進一步引發我們表現出好鬥、自我保護的行為。被親密伴侶拋棄是劇烈的傷害,最後的羞辱行徑和言語會加倍惡化我們的感受,影響我們對於這段關係的記憶,並在我們的社交關係中產生有害的緊張情勢,所有捲入其中的小孩都會覺得經歷了火力交戰。

愛情結束時,只有極少數人會刻意去傷害別人和自己,多數人起碼會嘗試友好的分手。然而,當我們嘗試進行一場結束的對話、試圖緩和分手造成的損害,經常會耗盡無數時間,去解釋為什麼我們會有那種行為:我爸就是那樣對待我媽,我從來沒學過其他不同的做法;我的所作所為受到星座命盤的影響;因為你表現成那個樣子,我才做出這種舉動。畢竟到頭來,我們都試圖受到對方理解,所以充分看清楚前伴侶付出的代價之前,我們會逼迫對方為我們的行為脫罪,彷彿對方的痛苦完全比不上我們被誤解的悲情。

分手的藝術_img_1

本文節錄自:《親愛的,分手不是你的錯:5步驟好好說分手,找回愛情的自由》一書,凱瑟琳‧伍沃德‧湯瑪斯(Katherine Woodward Thomas)著,陳家倩譯,臺灣商務出版。

圖片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