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復健科醫師林瀛洲,投入隊醫後,除了國際賽事無役不與,更每週南下照顧運動員,包括盧彥勳、蘇麗文、戴資穎等人。
他不是選手,但只要有中華隊參加國際賽事,一定隨行。世界大學運動會每兩年舉辦一次,他無役不與,參加了九次;亞運、奧運也有他的足跡,因為中華隊少不了他。
他就是有「運動國手最佳醫療守護神」「世大運救援神醫」「金牌推手」等稱號的桃園長庚復健科醫師林瀛洲。包括網球好手盧彥勳、前跆拳道國手蘇麗文、羽球球后戴資穎、舉重國手許淑淨、羽球國手王子維等人,都是他照顧過的選手。
每週南下左營照顧運動員
世大運在中華隊創下26金34銀30銅的空前紀錄後風光結束,運動選手們各自歸隊,但林瀛洲的腳步沒有停下,固定在週四南下至左營國家訓練中心照顧運動員,十多年如一日。
濃眉、單眼皮,身高183公分的林瀛洲,年屆50,長期保持運動習慣,一直維持精實的好身材。脫掉白袍,穿上白襯衫、合身牛仔褲,酷酷的外型與日本影星阿部寬有些神似。換上運動服,穿梭在運動場邊,乍看之下又像是選手的教練。
運動選手在場上拚搏,難免受傷。林瀛洲的工作就是隨時待命,全方位照顧選手。
跆拳道國手莊佳佳因踢擊練習,在世大運賽前兩週腳踝腫大,X光檢查後發現踝關節有骨刺與裂痕,林瀛洲為她抽出關節積水、消腫,控制傷勢,從輕量慢慢練習,最後終能上場奪下銀牌。莊佳佳直呼,若沒有長庚醫療團隊,要奪牌是不可能的。
舉重選手許淑淨,原是今年世大運開幕式的火炬手,也是賽前最被看好有金牌相的選手。無奈賽前練習時傷到左腳,只能遺憾地宣布退賽。
林瀛洲說,許淑淨做完檢查並接受治療的隔天,疼痛指數還有八分(滿分十分),幾乎寸步難行。他和教練團討論後,認為她的傷勢雖不重,但比賽時若做大重量挺舉,因臀部肌肉無法施力,勢必加重其他身體部位的負擔,可能傷及其他部位的肌腱韌帶,為了更長遠的路,不得不建議她棄賽休養。
「對幾乎全年無休的運動員來說,休息是最好的治療,」林瀛洲說,受傷就是提醒運動員,不要再進行高密集、高強度的訓練,當身體發出警訊,就要停下腳步調整訓練的課表。
身為資深的復健科醫師,林瀛洲說,治療不是難事,他花最多時間的,其實是在和運動員討論如何調整訓練的強度,鍛鍊容易受傷的部位,避免再次受傷。而這正是擁有運動科學博士學位的林瀛洲,在醫療專業之外的第二專長,他會先觀察選手的動作,評估選手的「動力鏈」哪裡不足,加強這方面訓練。
林瀛洲說,標槍選手鄭兆村比德國選手矮一個頭,但他卻能利用助跑的衝力,將力量從腳、腰,連貫到肩膀、手,順勢把手上的標槍擲出去,就是因為他把「動力鏈」串聯起來。
「運動選手會受傷,通常是因為他的動力鏈在串聯過程中,有一個地方是脆弱的,因此除了醫治受傷部位,還要強化動力鏈,日後的表現才能更好,」林瀛洲說道。
受老師啟發立志當隊醫
林瀛洲會當上隊醫與熱愛運動不無關係。就讀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時,他一直是籃球校隊,他笑稱自己像是念體育系,教室附近就有籃球場,有時候偷偷溜去打球,直到老師要點名時,再衝回教室。
當時林瀛洲的老師陳勝凱就是中華代表團隊醫,看到老師的付出,他在桃園長庚當上主治醫師後,就自動請纓到左營的國家訓練中心看診,如願成為隊醫。
2001年,30多歲的林瀛洲第一次隨隊到北京參加世大運,當時的醫療防護人力,只有他一位隊醫和四位防護員,要照顧80多位選手,那年中華隊一塊金牌都沒拿到。
17年來扎根,如今運動界早已意識到隊醫和防護員的重要性,今年世大運共有9位隊醫和26位防護員,照顧371位運動員,也創下最佳戰績。
多年照顧選手的經驗中,他最難忘前跆拳道國手蘇麗文在2008年北京奧運負傷搏命出賽的一幕。
當時蘇麗文首戰敗給南韓選手,且傷到左膝,導致之後的銅牌爭奪戰備極艱辛。蘇麗文的左膝已腫得跟壘球一樣大,連走路都有困難,但林瀛洲知道蘇麗文不願放棄奪牌的機會,立即幫她消腫處理並打止痛針,也拿起護墊當陪練員,任憑蘇出腳攻擊,確認她可以完成哪些動作後再上場。
蘇麗文與對手戰到最後一局,因僅靠右腳撐地,七分鐘內跌倒11次,最後仍落敗,但她努力到最後一刻的運動精神已經感動全國。
「奧運四年才一次,一個人一輩子能有幾次參加奧運?」長期照顧蘇麗文的林瀛洲說,當時有很多電話打進來要他勸蘇麗文棄賽,但他深知站上奧運殿堂是所有選手的夢想,只能在旁提供協助。
看起來不苟言笑的林瀛洲,說起話來不疾不徐,具有權威感。和他相處過的選手都大讚,他沒有醫師架子。
有空手道甜心之稱的文姿云說,林醫師細心照料每一位選手,就當是自己的孩子一樣。最讓她窩心的是,林瀛洲從多年前她還沒有厲害戰績,也不是重點培訓選手時,就細心照顧,讓她無後顧之憂,拚出今天在世界名列前茅的好成績。
膝下無子的林瀛洲,除了全心照顧他的「孩子們」,還有發掘未來運動戰將的慧眼。
全台長庚認養逾600名選手
2014年起,在長庚醫療集團支持、林瀛洲的規劃下,已投入1.2億元,在全台六個院區推動「長庚醫學照護整合計畫」,他們組成委員會,接受選手報名,從潛力、未來進步空間、有代表性等面向,每年贊助認養個人和團體選手,至今已有600多名選手受惠。
林瀛洲說,以醫院資源認養國家級選手的規劃,放眼全世界,都是一個全新模式。包括盧彥勳、戴資穎、景美女中拔河隊,若是受傷或有醫療需求,不用擠門診,透過特約門診可立即得到骨科、神經外科、中醫等醫療照顧。這個計畫已有很好成效,例如世界排名第九的戴資穎,在三年之內登上羽球球后寶座,桌球選手鄭怡靜也從世界排名28上升至世界排名第八。
「希望可以發掘更多下一代的戴資穎,一路陪伴照顧他們,」感性與理性兼具的林瀛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