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會有正面思考和負面思考的時候
當人得到某種事物的時候,就會想要得到相反的事物。
比方說吃燒肉時,如果口中覺得油膩,就會想吃點清爽的冰淇淋吧?
想要的東西和已經得到的完全相反,這是因為人有想要取得平衡的特性。
以「光和影」為例想必各位更能了解到這一點。
光線越強烈,陰影也越明顯,當光是「10」的時候,影也是「10」。
成功法則有時會提到「與成功者為伍」,這並不是因為和成功的人在一起
就能接收到「成功者的頻率」。
而是因為和成功的人在一起,自己的缺點便會顯露出來,讓人面對並改正自己的缺點,進一步邁向成功。
這時候成功者是光,自己便是影。
讓我們看看更具體的例子。
當負面思考的自己進入正面思考的團體時,這時我們往往會對自己抱有自卑感。
「嫉妒」
「沒有自信」
「我果然不行(自卑感)」
「那些人本來條件就比我好(找藉口)」
自己內心深處「負面思考」的情緒逐漸湧現。
不過,反過來說,如果處在負面思考的團體中,你又會怎麼想呢?
大部分的人在這種情況下會覺得:
「原來我還算不錯的嘛!」
「我才不會讓自己變得跟他們一樣。」
會產生「優越感」。
這時候你心中「正面思考」的情緒也會稍微浮現出來。
乍看之下,你可能會覺得「那麼處在負面思考的團體中比較好吧!」,不過等一下,先想像這兩種狀況:
—置身正面思考的團體
—置身負面思考的團體
讓我們先來看看在這兩種團體中,你可能會面臨的心理活動吧。
場景1:置身正面思考的團體
「置身正面思考(成功人士)的團體中」
→ 「讓心情取得平衡」
→ 「內心的負面情緒浮現」
→ 「與負面情緒的自己取得平衡」
→ 「引發自己內心的正面情緒(成功)」
→ 「離正面情緒(成功)更近」
場景2:置身負面思考的團體
「置身負面思考的團體中」
→ 「讓心情取得平衡」
→ 「內心的正面情緒浮現」
→ 「與正面情緒的自己取得平衡」
→ 「引發自己內心的負面情緒」
→ 「變得更負面悲觀」
如果問人們想處於哪一種狀況,大部分的人可能會選擇場景2。
因為場景2讓人比較輕鬆。
況且,如果在一開始就能享受優越感,心情也會變得比較愉快吧。
但是,如果照上面的狀況進行,反而會讓人變得更悲觀。
所以,如果你想成為正面積極的人,就讓自己置身在場景1的狀況下,盡可能被正面樂觀的人們包圍吧。
一開始你可能會覺得自卑,
「嫉妒」
「酸葡萄心理」
「喪失自信」
你的心中會湧現各種負面情感。
不過這時候你可以想著:
「負面情緒湧現了,如果能夠撐過這段期間,那麼接下來就能迎接正面情緒了!」
如此一來,就算心中湧現自卑感,你也能感到稍微輕鬆一點吧。
磨練是成長的契機。
置身在正面樂觀的人們當中,起初會感到痛苦,也必須克服內心浮現的悲觀負面心理,但這是成長的必經之路,咬著牙度過這段時間吧。
人生の解答
負面情緒是正面情緒的過渡期間。
本文節錄自:《為什麼我不快樂》一書,嶋田將也著,林依璇譯,四塊玉文創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