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溯行經濟奇蹟-以人和求政通的嚴家淦

王昭明
user

王昭明

1994-02-15

瀏覽數 13,300+

溯行經濟奇蹟-以人和求政通的嚴家淦
 

本文出自 1994 / 3月號雜誌 第093期遠見雜誌

嚴前總統靜波先生去年十二月下旬以九十高齡去世,他是我國公職人員中資歷最為完整的一人。早期在地方政府(福建和台灣兩省)擔任建設、財政廳長職務,後至中央擔任經濟及財政部長,然後出任台灣省主席、行政院長、副總統而總統,迄今還沒有像他這樣資歷完備的第二人。

我有幸和他相識,做他的僚屬,有過不算太多的接觸。承他厚愛,曾為他撰擬過一些文件。當他辭卸總統職務以後,曾間隔一時去大同之家晉謁晤談,每次歷時一、二小時以上,大部分時間都是聽他滔滔不絕地談論。

我曾向他建議為他整理回憶錄,自告奮勇願意每周二、三次由他口述,由我筆記。起先他似乎也有此意,但幾經考慮後認為顧忌太多而作罷。政府遷台的數十年中,有關國家施政,瞭解最深的恐怕非靜波先生莫屬,我們很希望把他肚子裡的藏寶挖出來,為歷史留下見證,可惜事與願違,今後已無可能了。

予人深刻印象

我知道有嚴家淦這一位人物,是在對日抗戰期間,他是我的家鄉福建省財政廳長。

那時福建省主席陳公洽(儀)先生延用了一批有現代思想的高級知識分子,如徐學禹(後任招商局董事長)、包可永(後任台灣長官公署工礦處處長)、張果為(曾任福建省財政廳長,後由靜波先生接任,來台後在台大執教終其一生)、嚴家淦及丘漢平(繼靜波先生任福建省財政廳長,後出任行憲後立法委員、東吳大學代校長)等。他們都可說是極一時之選的才幹之士,可是福建人對之多不具好感。只有靜波先生一人是例外,他不但和地

方人士無芥蒂,而且成為交情深厚的人物。

迨政府遷台,靜波先生由省府轉職中央,雖然是財政部長,但也是經安會、美援會、經合會、財經五人小組中最重要、最關鍵、最有見解的一人,留給我們這些工作人員極深刻的印象。

我之引起靜波先生的注意,可能是為他擔任過講話的紀錄。靜波先生雖然為人和藹,對屬下從不疾言厲色,但在文字方面,都也難得聽到他讚許人。我那次為他紀錄,把稿子整理好送去,他只改了極有限的幾個字。據他的秘書說,稿子這樣容易通過的並不多見,並且靜波先生說了一句「這個講稿記得很好」,也是難得的讚詞。我聽了並未在意,不過不久後他要求我到財政部,義務地為其擔任部務會報紀錄達數年之久,可能就是肇因於此。

靜波先生出任行政院長的時候,有一個星期天的早晨,我突然接到電話,要我去南京東路的經合會招待所和他見面。當我到達時,已先有楊選堂兄在座。我並不知是為何事,接著靜波先生說:「我即將向立法院提出行政院的第一個施政方針,希望由你們二人執筆。」隨即他向我們詳細講述他的施政理念,前後歷時近二小時。我主要的任務是寫有關財經部分的文稿,然後送給選堂兄作撰擬全文的參考,其實選堂兄對財經理論和實務都有精湛的認識,有他一人也就夠了。

外圓內力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以後在工作中,我或在會議前後聽他閒聊,或單獨與其晤談,漸漸加深了對他的認識。

人們常說靜波先生不輕易發脾氣,這的確是事實,但在他的內心,都有其一定的原則。我有兩次目睹他說了重話。一次是在財政部,不記得是一件有關財政的什麼大計,行政院中有重要人物有不同意見,靜波先生似乎惱火了,說了一句:「在內閣中決定財政政策的人,應是財政部長。」大有不能再受他人干預的氣概。

另一次是在美援會會議室,他剛從南港中央研究院回來,忽然說了一句:「他們這幾位學者大師似乎以為我們這些攬財經的人都沒有學問。」言下露出不以為然的神色。

一次,靜波先生在和我談到中央地方的權責畫分時。他說,當年中央政府尚未遷台,許多事都由地方代管代行,當時的陳主席辭修先生曾下過一個條子,要台省府接管海關和鹽務。

這個條子送到靜波先生手中時,他甚為猶豫,因為這兩項都是中央的職權。後來經過他婉轉陳詞,把接管海關的條子留著不發,鹽務則暫時接管,後來再交回中央。由此可知,他是一個非常重視國家制度而又自我約束權力的人。

靜波先生的過人之處是他在推動許多改革時,從來不宣揚自己,也就是不稍露鋒芒,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他受中國文化薰陶之深而又能身體力行。幾十年來經由他推動的重大制度,包括對日戰爭期中的田賦繳實制度、對戰時軍糈民食的支援厥功至偉。到台後有關財務管理之革新、配合經濟發展所需之租稅減免獎勵投資等制度,均賴其排除眾議始克建立。

細心培植人才

民國五十二年一月,靜波先生繼仲容先生之後主持美援會,我為其擬具新兼職談話稿到財政部面謁。他核閱定稿後留我在辦公室,略談人事之變遷,首先談及與仲容先生配合策畫國家經濟發展各項策略。他對仲容先生之眼光與魄力深加讚譽,當即面囑將美援會辦公室更換,因過去數年他常至仲容先生辦公室商談,對仲容先生聲容神態深印腦際而難忘,如不更換辦公室,實無法定下心來。

他說:「仲容兄是非的觀念甚為執著,對不同意見常不自覺地嚴辭駁斥,不免因此得罪他人。我和他配合,處處為之緩頰,以尋求人和。吾人之目的不在敷衍應付,而在求減少阻力使理想得以實現耳。」又說:「國鼎兄此後將接替仲容兄承擔國家經濟發展重任,而他亦有仲容兄之同一短處,即鋒芒外露,易招人忌,得機應為之提醒。」由此可以想到靜波先生在發現人才時的刻意培植和細心呵護。

靜波先生主持會議最能顯示他那容忍異議的民主風格。記得他主持財政部部務會報時,當時有一位博學的署長常發表長篇證論,而且肆意批評他人。發言時那種自恃傲物的神氣,當年財政部參加會報的人可能都有印象;尤其面對長官,口啣香菸,說話時香菸吊在嘴上,菸灰累積到一定長度,自嘴前悚然掉落,散在桌上,對中國文化成為一幅生動的諷刺。可是靜波先生視若無睹,做結論或裁示時一字不提,好像剛才沒有這一段。

後來靜波先生出任行政院長,喜歡將重要問題安排簡報,除了他自己主持外,照例請副院長經國先生參加。主辦單位簡報完畢,他必精簡地把要點歸納一番,再請副院長表示意見,而從他的歸納中,可以看出他對問題的瞭解深入。

這些點滴,當然不足以形容靜波先生的全貌,更不足以襯托出他在平凡中的偉大,不過對我而言,都是難忘的做事處世之道,使我受益無窮。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