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政府入股10%,英特爾歷劫重生將影響台積電?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實習記者謝采宜
user

實習記者謝采宜

2025-08-26

瀏覽數 2,800+

美國總統川普正考慮調整《晶片法案》的補助方式,改為由政府直接入股英特爾。取自Intel Newroom
美國總統川普正考慮調整《晶片法案》的補助方式,改為由政府直接入股英特爾。取自Intel Newroom
00:00
00:00

2025/8/26更新:《華爾街日報》24日透過訪問英特爾前、現任高層主管、政府官員和遊說人士,獨家報導英特爾與總統川普之間的棘手斡旋內幕。有專家暗指,川普遲早會為英特爾鋪路找客戶,用政治力量逼迫企業埋單晶片。台積電的地位會動搖?一文全解析。

2025/8/26更新:英特爾作為美國本土少數得以負責生產推動現代經濟的電腦晶片的製造商之一,對美國晶片戰略的國安與供應鏈穩定性具有關鍵地位。除了川普政府緊追不捨以外,《華爾街日報》也密切追蹤英特爾與川普政府的發展。

《華爾街日報》24日透過訪問英特爾前、現任高層主管、政府官員和遊說人士,獨家報導英特爾與總統川普之間的棘手斡旋內幕,指出即便美國政府以10%入股英特爾、日本科技巨頭軟銀(SoftBank)宣布投資英特爾20億美元,陳立武仍須解決核心的業務和技術挑戰,才能挽回英特爾的困境。

政府入股難扭頹勢,川普恐施壓科技巨頭助陣

《華爾街日報》指出,儘管英特爾股價近期有所上漲,但市值仍僅約1100億美元,自去年年初以來已大跌約五成。

分析師指出,假設英特爾沒有新的客戶訂單,將美國政府補助轉化為政府入股,會稀釋股東名額,從而使公司的狀況雪上加霜。此外,光是政府入股10%也不夠扭轉英特爾的頹勢,川普政府仍須提出更多方式來支持英特爾,才不會讓英特爾在他出手後仍難以扳回一城。

英特爾與政府的股權協議只有在川普能協助爭取大客戶與投資時才具實效。正如伯恩斯坦研究分析師Stacy Rasgon指出,因為美國政府的89億美元補助與軟銀20億美元投資,對龐大的晶片製造業而言仍不足以帶來翻盤。

外界揣測,川普總統可能會施壓其他科技公司與英特爾合作。陳立武已與蘋果執行長庫克會面,爭取支持英特爾的新製程。

拉攏大客戶,英特爾仍面臨技術與轉單成本挑戰

分析指出,政府的首要任務是協助英特爾儘快在美國量產最先進的晶片,這可能需要拉攏主要客戶。陳立武表示,英特爾必須先確保有大客戶承諾,才能投資最尖端的技術,但這過程極具挑戰。

況且,以目前英特爾的技術而言,要吸引其他公司放棄台積電轉向英特爾仍存在不小差距;由於雙方技術落差過大,對客戶而言,轉單成本極為高昂。

截至26日進展,美國政府已與英特爾達成協議,將89億美元補助轉為近10%股權,並設下「毒藥丸」條款(若英特爾出售大部分製造業務,政府可再以折扣價取得額外5%股權)以防英特爾退出製造。同時日本軟銀也宣布投資20億美元,作為討好川普、押注美國企業的一部分。

儘管外界普遍樂觀,但《華爾街日報》指出,倘若政府再取得5%股權,將進一步稀釋股東權益,並使財務更複雜。

這場不尋常的談判讓英特爾暫時化解危機,卻也凸顯企業與政府關係的高度不確定性,以及英特爾處境的艱難與政治敏感。

這場不尋常的談判讓英特爾暫時化解危機,卻也凸顯企業與政府關係的高度不確定性。取自Intel Newroom

這場不尋常的談判讓英特爾暫時化解危機,卻也凸顯企業與政府關係的高度不確定性。取自Intel Newroom

2025/8/22更新:美國政府真想當台積電的股東?《華爾街日報》21日最新報導指出,美國一位政府官員私下透露,川普政府團隊,目前無意持有像台積電這類對美增加投資企業的股權。但這些非公開的說法,仍需等待川普政府團隊的實際作為來驗證。

英特爾為何需要川普幫忙?

重整中的英特爾,近期又成了全球股市與產業關注的焦點。到底來龍去脈如何?對台積電影響是好是壞?以下是彙整外媒的完整解析。

首先,為何川普政府積極考慮金援英特爾?主要是英特爾是美國唯一仍具備本土先進製程量產能力的公司,長期被視為半導體戰略核心,但近年因錯失AI等關鍵技術轉折,市占率已大幅落後於台積電。正因如此,若英特爾失去這項能力,將削弱美國本土晶片戰略的國安與供應鏈穩定性。

《華爾街日報》指出,全球最先進晶片多集中於台灣生產,台積電更是關鍵廠商。但是若台海戰爭發生,供應中斷,將帶來嚴重經濟影響,這正是美國政府視英特爾為戰略扶植重點的原因。

導火線:新任 CEO 陳立武被川普喊話「辭職」

不過,川普有意「國有化」的導火線,則是新任執行長陳立武的爭議。

高教永續舞台 第七屆遠見USR獎說明會開放報名>>掌握最新評選辦法

最近,陳立武受到阿肯色州共和黨參議員康頓(Tom Cotton)批評有親中嫌疑。這些關係包括陳立武所管理的風投基金瓦爾登國際(Walden International)以及他曾任CEO的科技公司 Cadence Design Systems(2009至2021年)與中資企業或中國學術機構關係過分親近。

Intel新任執行長陳立武。Intel提供

Intel新任執行長陳立武。Intel提供

據報導,在陳立武擔任CEO期間,Cadence曾向中國國防大學出售軟件及其他技術,而該單位正是美國出口規則禁止交易的對象。《路透社》4月報導亦指出,陳立武因長期在中國投資而備受爭議。

一向反中的川普,得知後馬上於8月7日在Truth Social上發文,稱陳立武「非常矛盾」,指涉陳立武對中國科技公司的投資,甚至呼籲他立即辭職。

然而,僅僅幾天後,川普於8月12日與陳立武、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會面後,立場丕變。彙整外媒報導,白宮團隊私下開始積極考慮以政府力量扶植英特爾。首先,是考慮調整《晶片法案》(Chip Act)的補助方式,改為由政府直接入股英特爾(Intel),持股比例約10%。

晶片法案傳將修正,英特爾股價漲、台積電跌原因

隨後發展更驚人。《路透社》20日便引述白宮知情人士消息指出,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正在研究,未來美國政府不只在提供《晶片法案》資金給英特爾(Intel)時,可以換取股權外,這個標準也要延伸到美光、台積電和三星等其他有拿該法案補助的半導體業者。也就是說,台積電未來想拿補助,有可能被迫用股權來交換。

這舉措說明川普可能不只對於介入英特爾有興趣,也想藉此操控台積電、三星、美光在美發展。其實對台積電在美發展影響不小,為什麼?

原來盧特尼克在此之前,就曾在6月4日聽證會上表示,川普政府正在重新談判前總統拜登時期,向半導體公司提供的部分晶片法案補助。當時他便直指拜登對這些企業「太慷慨」,暗示部分補助可能會被取消。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Flickr by The White House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Flickr by The White House

先來回顧拜登時代的晶片法案。2022年拜登簽署了全名為《Chips and Science Act 》的新法案,主要是讓美國政府斥資527億美元,一方面促進美國半導體晶片的製造和研究,另一方面也計畫向台灣台積電、韓國三星和SK海力士以及美國英特爾和美光等半導體巨頭提供了數十億美元的資助。

拜登給台積電補助金恐被追回?

不過由於這些補助必須按照半導體業者在美擴廠的進度,按階段發放,因此截自今年6月,該計畫當初承諾的補助金尚未全部發放。

也就是說,若盧特尼克有意修正晶片法案的規劃成真,包括台積電在2022年晶片法案簽署時預計將拿到的補助,只要不答應讓美國政府入股,就可能被取消。難怪消息一出,英特爾(Intel)股價立漲,台積電美股ADR股價卻跌。

無論如何,用政府之力來扶植半導體業,真的會成功嗎?《華爾街日報》專研科技產業的專欄作家蓋勒(Dan Gallagher) 相當不看好。他分析,過去三年,英特爾為追趕台積電的先進製造技術,已花費近 400 億美元現金,但成效有限。如今即便英特爾獲得川普政府大筆資金支持,也無法完全解決其過時商業模式及與AI應用不甚契合的產品組合問題。

《華爾街日報》擔憂:輝達、AMD恐被迫和英特爾合作

蓋勒更擔心,川普近期屢次干預企業決策成習慣,不僅曾要求陳立武下台,還要求輝達與超微將對中銷售 AI 晶片收入的 15% 上繳政府。未來會不會要求輝達(NVIDIA)、AMD、甚至高通(Qualcomm)被迫與英特爾合作製造晶片,甚至作為對中出口放寬的交換條件?都難說。由於英特爾無法達到台積電的良率與效率,不僅會造成產品品質下滑與大量浪費,這種「外行領導內行」的做法,可能拖累整體美國晶片產業競爭力。

無論如何,想傾政府之力扶植產業,中國政府是先驅。中國半導體國家隊清華紫光的悲劇,就是值得川普深入參考的前例。

中國「清華紫光」公司,曾被視為中國最大半導體企業的新創子公司。據2021年《紐約時報》報導,「清華紫光」於2015 年試圖以 230 億美元收購美國晶片大廠美光,並獲得龐大國家資金與政治支持,展現中國在半導體領域的雄心。然而,六年後,清華紫光的財務狀況急轉直下,宣布破產重組。

川普不斷介入企業經營,不僅讓不少專家質疑美國政府「過分擴權」,真的能讓美國製造回春,仍有不少疑慮待解。目前全球半導體業,也正密切觀察晶片法案的最新發展。

你可能也喜歡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數位專題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勢不可擋!1993年創立輝達以來,公司市值近來創下歷史新高,黃仁勳身價更是破千億美元榮登全球前15大富豪。隨著Computex 2024登場,他帶來的A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