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正考慮調整《晶片法案》(Chip Act)的補助方式,改為由政府直接入股英特爾(Intel),持股比例約10%。消息傳出後,英特爾股價應聲攀升,一度漲7%。但台積電美股ADR則大跌3.61%,原因為何?外媒爆料,川普政府不只有意介入英特爾,也想當台積電股東!政府之力介入半導體發展,真的好嗎?拜登承諾給台積電在美的補助,恐被迫「吐回來」?甚至輝達、AMD也會被拖累?一文全解析。
英特爾為何需要川普幫忙?
重整中的英特爾,近期又成了全球股市與產業關注的焦點。到底來龍去脈如何?對台積電影響是好是壞?以下是彙整外媒的完整解析。
首先,為何川普政府積極考慮金援英特爾?主要是英特爾是美國唯一仍具備本土先進製程量產能力的公司,長期被視為半導體戰略核心,但近年因錯失AI等關鍵技術轉折,市占率已大幅落後於台積電。正因如此,若英特爾失去這項能力,將削弱美國本土晶片戰略的國安與供應鏈穩定性。
《華爾街日報》指出,全球最先進晶片多集中於台灣生產,台積電更是關鍵廠商。但是若台海戰爭發生,供應中斷,將帶來嚴重經濟影響,這正是美國政府視英特爾為戰略扶植重點的原因。
導火線:新任 CEO 陳立武被川普喊話「辭職」
不過,川普有意「國有化」的導火線,則是新任執行長陳立武的爭議。
最近,陳立武受到阿肯色州共和黨參議員康頓(Tom Cotton)批評有親中嫌疑。這些關係包括陳立武所管理的風投基金瓦爾登國際(Walden International)以及他曾任CEO的科技公司 Cadence Design Systems(2009至2021年)與中資企業或中國學術機構關係過分親近。
據報導,在陳立武擔任CEO期間,Cadence曾向中國國防大學出售軟件及其他技術,而該單位正是美國出口規則禁止交易的對象。《路透社》4月報導亦指出,陳立武因長期在中國投資而備受爭議。
一向反中的川普,得知後馬上於8月7日在Truth Social上發文,稱陳立武「非常矛盾」,指涉陳立武對中國科技公司的投資,甚至呼籲他立即辭職。
然而,僅僅幾天後,川普於8月12日與陳立武、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會面後,立場丕變。彙整外媒報導,白宮團隊私下開始積極考慮以政府力量扶植英特爾。首先,是考慮調整《晶片法案》(Chip Act)的補助方式,改為由政府直接入股英特爾(Intel),持股比例約10%。
晶片法案傳將修正,英特爾股價漲、台積電跌原因
隨後發展更驚人。《路透社》20日便引述白宮知情人士消息指出,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正在研究,未來美國政府不只在提供《晶片法案》資金給英特爾(Intel)時,可以換取股權外,這個標準也要延伸到美光、台積電和三星等其他有拿該法案補助的半導體業者。也就是說,台積電未來想拿補助,有可能被迫用股權來交換。
這舉措說明川普可能不只對於介入英特爾有興趣,也想藉此操控台積電、三星、美光在美發展。其實對台積電在美發展影響不小,為什麼?
原來盧特尼克在此之前,就曾在6月4日聽證會上表示,川普政府正在重新談判前總統拜登時期,向半導體公司提供的部分晶片法案補助。當時他便直指拜登對這些企業「太慷慨」,暗示部分補助可能會被取消。
先來回顧拜登時代的晶片法案。2022年拜登簽署了全名為《Chips and Science Act 》的新法案,主要是讓美國政府斥資527億美元,一方面促進美國半導體晶片的製造和研究,另一方面也計畫向台灣台積電、韓國三星和SK海力士以及美國英特爾和美光等半導體巨頭提供了數十億美元的資助。
拜登給台積電補助金恐被追回?
不過由於這些補助必須按照半導體業者在美擴廠的進度,按階段發放,因此截自今年6月,該計畫當初承諾的補助金尚未全部發放。
也就是說,若盧特尼克有意修正晶片法案的規劃成真,包括台積電在2022年晶片法案簽署時預計將拿到的補助,只要不答應讓美國政府入股,就可能被取消。難怪消息一出,英特爾(Intel)股價立漲,台積電美股ADR股價卻跌。
無論如何,用政府之力來扶植半導體業,真的會成功嗎?《華爾街日報》專研科技產業的專欄作家蓋勒(Dan Gallagher) 相當不看好。他分析,過去三年,英特爾為追趕台積電的先進製造技術,已花費近 400 億美元現金,但成效有限。如今即便英特爾獲得川普政府大筆資金支持,也無法完全解決其過時商業模式及與AI應用不甚契合的產品組合問題。
《華爾街日報》擔憂:輝達、AMD恐被迫和英特爾合作
蓋勒更擔心,川普近期屢次干預企業決策成習慣,不僅曾要求陳立武下台,還要求輝達與超微將對中銷售 AI 晶片收入的 15% 上繳政府。未來會不會要求輝達(NVIDIA)、AMD、甚至高通(Qualcomm)被迫與英特爾合作製造晶片,甚至作為對中出口放寬的交換條件?都難說。由於英特爾無法達到台積電的良率與效率,不僅會造成產品品質下滑與大量浪費,這種「外行領導內行」的做法,可能拖累整體美國晶片產業競爭力。
無論如何,想傾政府之力扶植產業,中國政府是先驅。中國半導體國家隊清華紫光的悲劇,就是值得川普深入參考的前例。
中國「清華紫光」公司,曾被視為中國最大半導體企業的新創子公司。據2021年《紐約時報》報導,「清華紫光」於2015 年試圖以 230 億美元收購美國晶片大廠美光,並獲得龐大國家資金與政治支持,展現中國在半導體領域的雄心。然而,六年後,清華紫光的財務狀況急轉直下,宣布破產重組。
川普不斷介入企業經營,不僅讓不少專家質疑美國政府「過分擴權」,真的能讓美國製造回春,仍有不少疑慮待解。目前全球半導體業,也正密切觀察晶片法案的最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