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我還可以畫畫嗎?」視障生的真心告白

培養全盲兒童的想像力

陳承璋
user

陳承璋

2016-01-22

瀏覽數 18,700+

「我還可以畫畫嗎?」視障生的真心告白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以後還可以畫畫嗎?我想繼續畫畫。」你可能想像不到,這句話會是從一個完全看不見的國小學童口中說出。

許多人也許很難聯想,既然眼睛看不見,到底怎麼畫畫?畫畫對於全盲學生來說,真的那麼重要?

正是因為很難讓人聯想,所以台灣全盲學童,也許一輩子都未曾執筆做畫。

就連學校老師與家長,對於這件事情都抱持極大的疑惑,導致美術課,在他們的生命中,是相當陌生的詞彙。

打破迷思,原來全盲兒童也能做畫

然而,在前年,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的教授伊彬,就率先打破了這項迷思,帶著自己的學生,展開研究計畫,透過特殊的教材設計,與五常國小特教班、啟明國小的視障學童,一起挑戰,這個被很多人認為不可能的任務:「教全盲的孩童畫畫」。

而這項教學的成果,就在今年一月開始,為期半個月的時間,於台北藝術教育館第三展覽廳展出,每一幅畫,都是出自於這些視障兒童之手,除了有自畫像之外,還有情境圖畫,比如說,野餐、多啦A夢甚至故宮博物院都被他們畫了出來。

雖然部分作品的繪畫程度,不如同年齡的明眼兒童,但卻是這些小朋友,一生當中的第一次嘗試。

「當初我們在做這件事時,小朋友的家長與老師,其實都搞不清楚我們在做什麼,」伊彬點出,繪畫學習在台灣全盲兒童教育的艱難處境。

實際上,在國外早就已經把藝術教育課程,融入視障生的生活之中,更有許多成熟的研究探討繪畫與他們的關聯性,然而,在台灣視障生卻是繪畫的絕緣體。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繪畫的第一個改變:笑容變多了!

伊彬感性的說,視障兒童,雖然眼睛看不見,但是智力與一般兒童毫無差別,所以他們必然能察覺,自己與其他人不一樣的地方。

也因此,當他們知道自己也能跟大家一樣拿筆繪畫,很快的,他們的自信心逐漸被建立起來,而且情緒與想像力也能得到出口。

假日的展覽廳當中,可以看見這些視障小朋友,興沖沖的臉上泛著笑容,拉著自己的家人,大方的分享這些畫的意義,指導這些兒童做畫的研究生林美倩欣慰的說,還記得這些家長,起初有些抗拒,但現在卻是主動的,希望能持續教課,內心成就感,難以言喻。

「繪畫是孩童成長很重要的認知活動,」伊彬說,繪畫能將大腦的認知區塊鞏固起來,也能構築孩童的對於世界的想像力,若這些全盲兒童,沒有繪畫的經驗,對於世界的概念,就只剩下單薄的觸覺。

她深刻的記得,其中一名小朋友,做了一幅有關於故宮的圖畫,小朋友雖然看不見,但卻畫了一棟房子,房子內有許多各式各樣的寶物,只要一按下按鈕,就可以把故宮大門打開,甚至住家與故宮的距離,就只有一步之遙。

這就是繪畫對於全盲兒童想像力的幫助,然而,至今卻只有九位兒童受惠,當台灣聲嘶力竭的喊著教改時,還有一群孩子,連繪筆,都不曾拿過。

「我還可以畫畫嗎?」視障生的真心告白_img_1

(本文照片由計劃人伊彬與研究生鐘佩榕提供)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