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蘇君瑋/藏原上的唐吉訶德

林惠君
user

林惠君

1993-05-15

瀏覽數 16,500+

蘇君瑋/藏原上的唐吉訶德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93 / 6月號雜誌 第084期遠見雜誌

西藏,是許多人印象中「神秘的香格里拉」;對去過西藏二十次的蘇君瑋來說,它是值得保護的人間淨土。

對西藏一見鍾情

生於湖南、長在台灣、台大心理系畢業後即長住美國的蘇君瑋,八年前為了安排一位美國現代畫家到拉薩開畫展,第一次踏上西藏的土地,部就此對西藏「一見鍾情」:雄偉的山峰、遼闊的高原、誠懇樸實的藏族人民,「我就這樣子迷上了西藏。」她笑著說。

現在,五十五歲的蘇君瑋每年有一半的時間在西藏高原,足跡從拉薩的布達拉宮到喜馬拉雅山牧民的帳蓬。在公眾場合講話略帶靦腆的她,執著地花了五、六年的時間奔走、策畫,終於在一九八九年在西藏自治區內成立「珠穆朗瑪峰(Mt. Everest)自然保護區」,要在這個「最偏僻、條件最差、生態也最脆弱」的地區,有計畫地做好生態保護工作。

珠峰保護區大小、形狀都和台灣相仿,只是高度要把台灣島提升到玉山頂。保護區內有五座海拔八千公尺以上的高峰,和許多自中石器時代以來的歷史遺跡,蘇君瑋希望它能成為兼具自然和人文色彩的綜合性保護區。她同時認為,區內七萬名居民也是生態的一部分,唯有改善他們的生活,才能靠他們永久,地保護這個地區。

在她的二哥蘇耿光眼中,這個妹妹「聰明、獨立、愛念書、做什麼事都專心」。她學的是心理,也從事過藝術,而保護區則是她最投入的工作。她藉由國外民間的資助,邀請美國高山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和西藏社會科學院,對保護區做了資源和生態的調查,並協助當地工作人員完成十年經濟文化建設及生態保護的總體規畫,打算從多方面進行自然保護工作。

當初家人都覺得奇怪,「她怎麼敢去那麼高,而且寂寞得連聲音都沒有的地方做那種事?」每次她從西藏高原回來,家人從沒有看過她叫苦喊累,只聽她說當地人民過得太苦了,要想辦法讓他們過好一點。蘇耿光說,「我想,她是真的對西藏特別有感情吧!」

蘇君瑋的先生,曾任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的錢致榕跟她去過西藏,也支持她為她的理想努力。他笑稱她「老伴」,因為她這個「內人」跑的路比他這個「外子」還多,實在不適合稱「內人」,既到知天命之年,遂以老伴相稱。蘇君瑋回憶起當年大學畢業旅行要去玉山時,將軍出身的父親還不准她去,「他大概沒想到我現在工作的地方,像玉山山頂那麼高。」

蘇君瑋不會說藏語,但她為西藏生態保護所付出的心力,西藏人民都感受得到,終而有今天的規模。現在保護區內不准砍樹、不能獵取野生動物,她的努力已在西藏高原扎下了根。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然而,令她憂心的是外人並不瞭解西藏。許多來到西藏的人,只為了成為第一個攀登高峰的英雄人物;而藏人也不願被來到西藏的外人當動物看待。因此她計畫在保護區內成立一座訪客中心,藉著圖片介紹解說,讓每一位訪客都能對這片土地有更多瞭解,付出更多關懷。

改善藏人教育

在西藏,她認為最大的問題是教育。保護區內的居民九五%以上是文盲,雖然有學校,但小孩往往上了兩年學便回家放牛牧羊,成人更沒有念書的機會,許多藏人對自己的歷史、文化認知都不夠。所以她積極籌款幫助各鄉成立小學,解決幾千年來的文盲問題,「有了教育,他們的日子才會過得更好。」

雖然現在保護區人力、資金都缺乏,蘇君瑋絲毫沒有停緩步伐,「這是一種工作,要一步步走。」她就這樣一步一步地努力,為了對自然人文的關懷,也為了深愛的西藏土地。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