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韓國人流行吃炸雞配啤酒;最近,中國大陸流行吃炸雞配檸檬飲熱潮。
這個熱潮的背後,原來是台灣檸檬香攻占大陸人的味蕾。
在大陸已展店2300家,速食業市占第三,僅次於麥當勞、肯德基的炸雞店德克士,在今年初的大冬天,試賣由台灣出口的原味鮮榨檸檬飲,未料大受歡迎,僅三個月就賣出1000萬杯。
台灣檸檬風味佳 贏過大陸
「冬天冷,冰檸檬汁還賣出1000萬杯,有些意外,」負責出口檸檬原汁到大陸德克士的金色大地總經理呂政璋驚嘆地說,一杯檸檬飲等同一顆檸檬榨出,倘一顆檸檬長度7公分,1000萬杯可堆成1500棟的101大樓,繞台灣半圈。
4月初,德克士乘勝追擊,眼看炎炎夏季快到了,檸檬飲應會更受歡迎,邀請18位台灣檸檬農民到上海召開記者會,並發表了兩款檸檬口味的冰飲。
這些攻占大陸人味蕾的檸檬汁,來自台灣屏東。「我種檸檬種了好幾十年,從沒想過我的東西能賣到大陸,還那麼受歡迎,簡直作夢也沒想到,」參加記者會的台灣果農陳英旭興奮地說。
德克士引進台灣檸檬,主要是台灣種植技術先進,「無論水土、氣候技術,都贏過大陸,風味很好,」呂政璋強調。
40歲的呂政璋,擔任過雲林縣農業處長,對台灣農產品熟悉,深知台灣檸檬優勢。他預計還會擴大採購台灣檸檬達3600噸,成為史上檸檬最大採購量,更讓屏東縣長潘孟安允諾找地,讓農民種更多檸檬。
除了農民爭氣,來自屏東的榨汁工廠永大食品更是關鍵推手。
這間隱身在屏東內埔工業區的食品工廠,掌握了半數全台手搖飲料店檸檬原汁的命脈。如果永大收起來不做,將有半數飲料店要把檸檬相關的飲料下架。「他榨的汁能保留檸檬香氣外,品管更是做得好,」德克士品保人員指出,永大的檸檬汁,百分之百通過食安檢測,連裝瓶容易溶出的塑化劑,也從未超標。
除了德克士之外,50嵐、王品、85度C等,都是永大的客戶。永大並非大型食品加工廠,兩條生產線,員工僅僅95人,一年卻可創造台幣4億元產值。呂政璋直說,「中小型食品廠能做成這樣,是業界唯一。」
打造業界唯一的人,是今年53歲的永大總經理蔡耀輝。「以前學歷不好,外出工作薪水低,只好創業,」蔡耀輝一身樸素,身上沒有名牌貨,說話老實誠懇,只有國中學歷的他,退伍後在南亞塑膠做過粗工,沒多久腰就受傷,留職停薪。
標榜新鮮 不混充化學成分
礙於找不到好工作,離開南亞後,經歷了一連串創業路。第一次開早餐店,後來又開生鮮超市,起初生意不錯,沒想到才賺沒幾年,國內外大賣場紛紛開店,他的生意一落千丈。
「收店後跑去算命,算命的說我屬水,做水的行業才會賺,」他笑說,就這麼剛好,當時有朋友做蒸餾水業務,要拓展南部生意,身為南部人的他,聽了算命的話,一口氣砸了好幾百萬,成為蒸餾水南部代理商,每天扛水到客戶家。
然而,蒸餾水市場競爭激烈,如果不送飲水機,就沒生意,加上價格直直落,從剛開始每罐80元,剩下每罐50元,賣一罐賠一罐,沒多久就揹債好幾百萬。
「連我太太都跳進來做,還要幫我扛水,」他苦笑,一家子都賠進來了。直至又有朋友找他做食品加工,才開始逆轉勝。
當時,朋友剛創業,專做手搖飲的濃縮果汁,他向岳母借了100萬元,專跑泡沫紅茶店拉生意。但跑沒幾年,他心想,這些濃縮果汁一公斤才20幾元,又能放那麼久,根本不天然,「不會壞,你不覺得很奇怪嗎?」他反問。
那時是2000年,高雄早已進入手搖飲料戰國時代,但所有攤子卻都使用濃縮原料做飲料,看不下去的他,決定投入冷凍新鮮果汁,不添加任何化學成分。
他觀察,每一攤飲料店都有賣檸檬飲料,都拿新鮮檸檬現榨。夏天時檸檬一斤只要一元,非常便宜,飲料店多半能負擔;但到了冬天非產季,檸檬漲價幾十倍,業者常常受不了。
「價差這麼大,如果夏天時收購檸檬榨汁,先冷凍,非產季再拿來賣,一定會賺錢。」蔡耀輝看到商機,就在夏天時拚命榨汁,先凍著,趁檸檬大漲時趕快賣,就能賺到錢。
這次創業,終於成功。第二年,碰上檸檬價格大漲,一台斤漲到60多元,飲料店只好跟他進貨,由於品質不錯,還能避掉價格波動,逐漸打開市場。
之後,連鎖加盟體系慢慢成熟,蔡耀輝的生意也跟著加盟體系的茁壯,扶搖直上。更因為他是全台第一個做手搖飲料店冷凍果汁的人,無人競爭,賣一瓶就賺三倍價差,等同毛利率高達七成以上。
「那時我才意會算命仙跟我說的,不是要我賣水,而是要我做飲料!」他邊笑邊抱怨,害他扛水扛那麼重,賠了一屁股債。
塑化劑事件後 業績三級跳
到了2010年,台灣爆發果汁起雲劑裡添加塑化劑事件,每間飲料店愁雲慘霧,忙著把店內的果汁產品送檢,那時候蔡耀輝收到好幾十張飲料店的檢驗單,他的冷凍果汁完全沒問題。
事件過後,所有飲料店搶著跟他進貨,業績更是三級跳!甚至當時有連鎖飲料店拿著他的原汁開記者會背書。
為了進一步加強品管,他還砸錢做標準作業流程,找來屏科大教授幫忙,「像我這種小型食品廠,大家幾乎都是鐵皮屋,只有我做標準化流程,客戶一來就很放心把訂單給我,」他說,心頭一狠,他又砸了兩億元蓋新廠房,去年才落成。
過去,他的檸檬都向大盤收購。但三年前英國藍爆出茶葉農藥事件後,蔡耀輝進一步與屏東農人契作,自己掌握食材原料。「跟大盤商進貨,根本不知道我的貨源在哪,農藥如果超標,也不知道問題出在哪,」他說。
現在超過200位農夫跟他契作,也建立追朔來源,每批檸檬都知道是誰種的。
他解釋,一批檸檬榨完汁後,就要把生產線清洗過一次,下一批檸檬才能進去,「這樣檸檬若有問題,才不會全部被汙染,」如此堅持,讓他的產量大幅減少,以前一天能產50噸原汁,現在下降至每天僅能產出20噸。
他也鼓勵農人採用有機栽種,分級採購,有機的就收貴一些,慣行農法就收較低價。
「這都是投資,你看,我的產品可以獲得大廠認可,就像科技產業經過蘋果認證一樣,」蔡耀輝直言,現在毛利不像以前那麼好,但他甘願把眼光放得更遠,成本,就先擺在一邊。
德克士新款檸檬飲在上海發表時,當屏東農民喝到遠渡海峽的檸檬飲食,表情驕傲直說:「這是我種的檸檬!」
由金色大地引薦,還有永大對品質的要求,台灣檸檬傳奇還會繼續在大陸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