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朱宗軻/從媒體監督到媒體掌門

楊孟瑜
user

楊孟瑜

1991-07-15

瀏覽數 20,700+

朱宗軻/從媒體監督到媒體掌門
 

本文出自 1991 / 8月號雜誌 第062期遠見雜誌

從文工會副主任轉任中視總經理,朱宗軻從監督媒體到經營媒體,如何調適,外人十分好奇。他則一秉幹練自信:「無論在那個單位,我沒有忘掉我是個媒體專業人員。」

五十一歲,擁有近三十年報社、新聞局、黨政文宣等豐厚新聞資歷的朱宗軻,執掌中視近一年以來,讓人印象尤其深刻的就是「中視新聞」氣勢漸盛。

中視新聞從收視率一直掛三台之尾,到逐步進逼其他兩台,甚至率先延長晚間新聞為一小時,旺盛的企圖心和活動力源源而來,朱宗軻正是手持強心針的人。

他上任後第一個會見座談的部門是新聞部;主動增加記者的工作獎金;邀請傳播專業人士會診老牌新聞節目「六十分鐘」;當新聞部要擴充設備,增添人手時,朱宗軻幾乎全力支持。

電視要貼近生活

隨著社會對電視媒體要求日多,中視的黨營背景,和朱宗軻曾是國民黨傑出文宣大將的經歷,一度使新聞部擔憂媒體的自主性。而朱宗軻強調「媒體社會責任」的專業立場,漸使他們安下心來。

像前一陣子華隆案和長榮案喧騰之時,主跑記者劉蕙玲發現,在處理新聞過程中,不曾受到任何干預。直到事件落幕後的某日,她在電梯巧遇朱宗軻,當朱總經理表示她處理得還算持平,並評論起報章對這兩件案子的報導時,劉蕙玲方察覺「原來總經理對這新聞還是有意見,但是他信任部屬。」

朱宗軻深諳時代的進展和需要。對於別人以「黨營事業」為中視貼標籤,他表明:「我們是「黨營」,但更是「事業」。」事業需要現代化的經營。

他力求注入現代化的經營理念。在業務部首創行銷組,以企業和廣告實務人才組成,引進市場管理研究,為電視公司的業務行銷提供專業依據。

對於節目內容,自上任至今,朱宗軻一直強調要貼近現代人的生活。早年當記者時跑過醫藥新聞的他,常舉例說明「生命和健康、法律和人性」應是節目表達的方向。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看重節目品質甚於業績,使他贏得「不會凡事向錢看」的稱譽,但也令人擔心並不適於商業電視台的生存之道,「有人說他比較適合做公共電視。」一位報社影劇記者婉轉表示。

朱宗軻對經營商業電視台則自有定見:「我們是「商業」,也是「文化」。」

任職文工會時期即以善於溝通協調知名,朱宗軻到了中視,對內對外也幾乎一致贏得「親和力強、樂於溝通」的形象。尤其令部屬窩心的是,若表現傑出,朱宗軻常會給予立即回饋--請到總經理辦公室當面口頭嘉獎,或是親筆寫信鼓勵,或在工作紀錄上批「好」,隔日就發下。

經常出人中視攝影棚的人,也不時見到朱總經理毫無官架子的穿梭各棚,探視演員。

他這種大小事都參與的作風,也曾被人評為「總經理過於事必躬親。」

熟悉他特質的人認為其來有自,在新聞局和文工會時期即獲長官宋楚瑜賞識,而且「他有能力,做事急,有時就會自己操刀做起來。」一位曾和朱宗軻共事的文工會主管分析他的行事脈絡。

走進國際領域

行事積極的朱宗軻正致力把中視帶進國際化的新領域。去年底開始和日本「四海一家」(OWT)電視網合作,在當地有線電視每天播出一個半小時中視節目。這是一個缺廣告的虧本合作,但意義在於能在擁擠的國際衛星線路上占得一席之地,「我們必須眼光看遠,掌握機先。」他說。

「電視碰到的挑戰會愈來愈多,我們必須迎接傳播新科技的來臨。」辦公室總是開著收音機收聽新聞報導,朱宗軻談起話來掩不住媒體人的特色。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