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百年不敗,贏在創新

流通教父開講

徐重仁
user

徐重仁

2016-11-29

瀏覽數 8,600+

百年不敗,贏在創新
 

本文出自 2016 / 12月號雜誌 向老說不 我的熟年進行式

只要走出飯店門口,總會看見一大群年齡約40歲左右的女性,井然有序地排隊站在寶塚劇場門口,不知在等待誰?進一步了解,我才知道,他們都是寶塚歌舞劇團的死忠粉絲。

這群粉絲的確讓我大開眼界,不只排隊的隊伍非常有紀律,而且粉絲身上都會配戴不同顏色的絲巾,區別自己是身為不同歌舞劇明星的粉絲。

粉絲之間更有所謂的「階級制度」,資淺的粉絲倘要遞交禮物、卡片,只能交由資深的粉絲,轉交給心目中的偶像。

我長期關注台灣庶民文化,特地買了關於寶塚的書,想看他們到底如何經營劇團,讓粉絲那麼瘋狂?寶塚歌舞劇團是在1914年所成立,至今已超過100年,是由日本知名企業家,阪急電鐵的創辦人小林一三一手打造。當初成立的原因,主要是他本來在鐵路終點站寶塚,蓋了溫泉館和日本第一座室內游泳池,但卻始終無法吸引人潮。

有一次,他在路上看見一組少年音樂隊很受當地人歡迎,靈機一閃,他就把游泳池水抽乾做為舞台,找了16個15歲以下的少女,組成寶塚歌唱隊,即是寶塚歌劇團的前身,沒想到大受好評。經過100年,寶塚已成為全世界少有的純女子劇團,所有男性角色,也都由女性演出,表演型態採大量華麗服裝,且以歌劇形式,詮釋西方人經典。

與時俱進,才是永續經營之道

我認為,他們成功的原因在於,不同於那些發跡早、已漸凋零的劇團,往往不太創新,寶塚的戲劇、舞台、風格,都不斷與時俱進。比如說,為了提高戲劇藝術層次,他們的劇本時常取材暢銷電影、漫畫內容,像寶塚經典戲劇《凡爾賽玫瑰》就是改編自漫畫,剛推出的時候,締造全日本140萬人次觀看的驚人成績。

此外,寶塚對服裝、舞台創新也非常講究,所有舞台布景每次公演結束後,都直接銷毀,即使演出內容一樣,他們也想讓觀眾有眼睛一亮的體驗。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另一方面,他們對人才培育也非常嚴謹。想加入的女性,須在15至18歲,每年3月報考由日本教育部認證的「寶塚音樂學校」,錄取率僅4%。

錄取後還不能鬆懈,每個人都須經過長達七年的音樂教育,才能登上舞台,並且從小演員當起,一步步晉升,才有可能成為第一、第二主角。如果在校期間,鬧上緋聞或結婚,也會被要求退團。

反觀台灣的傳統劇團,有不少表演型態,彷彿還是停留在古早時代,導致看的人愈來愈少,人才培育更出現斷層。台灣的表演者不時也需要勒緊褲帶,靠著政府補助、到處募款才能苦撐。我認為,台灣的傳統戲曲如果要保存,吸引更多人注意,應要多在舞台、劇本求新求變,在傳統上做創新、有制度的培養下一代新人才,才是永續經營之道。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