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微涼,400位來自8個國家與地區的華人企業領袖及產官學精英,群聚台北遠東香格里拉大飯店,參加一年一度的「華人領袖遠見高峰會」。
今年度的盛會於2016年11月2、3日舉行,超過20場演講與焦點論壇,不僅現場媒體的鎂光燈總是閃個不停,許多討論內容更被聽眾透過FB直播、LINE、WeChat,廣為傳播,分享給沒能出席活動的人。
華人領袖 暢談機會與風險
2003年,《遠見》首次舉辦遠見高峰會,在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號召下,以「分享、合作、雙贏」為主題,搭起了全球華人的交流平台。先後在上海、台北舉辦過14屆的遠見高峰會,深刻而富有前瞻性的演說及互動,引起熱烈迴響。
高希均在今年開幕致詞表示,每年這個時候是全球重要領袖齊聚的時刻,今年他特別要提倡「君子」與「企業家」的結合,「因為經濟的繁榮與科技的應用,需要企業家;文明的進步與社會的和諧,則需要君子風範的普及,」高希均表示。
本屆峰會主題聚焦「前瞻大未來‧顛覆時代下的機會與風險」,邀請到70位來自台灣、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印尼、美國、泰國、越南等的華人領袖與會,探討創新、科技、風險所在與機會發展。
回顧2016年,洪荒之力、人工智慧、眾籌、工業4.0等名詞不時冒出,充分顯示趨勢變遷的目不暇給。前總統馬英九在特邀貴賓演講中表示,任內八年讓台灣出口大陸的比率減少1%,對比他的前任增加16%,可說是「窮洪荒之力」才能達到。
開幕演講後是前瞻觀點分享環節。大會邀請到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誠品集團董事長吳清友,三位重量級人物分別從全球化與科技的快速變遷,分享教育大未來、科技大未來與文化大未來。
「全球150年來,許多事情都不斷改變,然而教育方式卻全然止步不前!」嚴長壽感到憂心。面對新的趨勢,他強調,教育應該引導學生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從藝術、文學、美術等,找到自己獨特發展空間。
青年創業 新世代最夯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則在「科技大未來」觀點分享場次中,再度帶來對於科技業下一波走向的預言:「未來的10年內,全球90%的工作都會被人工智慧(AI)或機器人所取代。」而這90%的工作只要是助理型的、仲介型的、只要花5秒以下思考決策的,統統會交給機器人,「世界將被AI完全改變及顛覆,」他說。
李開復希望,台灣在軟體創業、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社群網站的發展稍顯落後,不要再錯過人工智慧的黃金時代。
青年創業可說是眼下全球最夯的議題。「迎接青年創業潮」專題論壇時,易到創始人暨執行長周航、天空的院子創辦人何培鈞、貝殼放大執行長暨創辦人林大涵與iCHEF共同創辦人程開佑,為創業之路畫出樣貌。
「每一波創業成功都有一個技術更迭的時代背景,」來自北京的周航說,現在才要做手機創業已經太慢,無人車、無人機方為下一個兆美元級的市場。
小確幸也能創出好生意,何培鈞在南投創立天空的院子,讓百年三合院重生,翻轉在地旅遊產業,帶動人潮、錢潮,也促使每個人思考,如何讓外地遊客進來參與在地再生。「創業,是創友善的業」,何培鈞擲地有聲。
兩岸交流 共創新文化
夜場,向來是遠見高峰會的重頭戲,本屆也不例外,而且更不落俗套。
文化夜談場次由中華文化總會祕書長楊渡、名作家羅智成、知名作家及節目主持人謝哲青、上海星洲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曹鋼,以兩岸年輕世代真實交流故事改編的《愛的蟹逅》電影為引子,進行對談。主持人則是名作家王文華。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王力行先開場指出,全世界華人在不同地方、說不同語言、有不同生活,卻在中華文化基礎架構下活著,由一場場的小對話,構成的更大對話,進而融合,「這就是兩岸間的文化交流。」
楊渡曾參與兩岸一起編纂《中華語文大字典》。他發現,兩岸用詞時有著極大差異,例如大陸人看到「選舉時馬英九去掃街、為候選人背書」,總是充滿疑問:「為什麼要去馬路上掃地?要去背一本書?」隨著交流,各種名詞開始互通,台灣人開始說「小三」「山寨」,大陸人也知道了「嗆聲」的意思。「交流,就能一起共創新文化,」楊渡說。
閉幕前,大會特地舉行全球華人領袖贈獎。 印尼力寶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文正獲得「終身成就獎」,行政院前院長張善政及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雙雙榮獲「遠見傑出領袖獎」,夢想學校暨創新拿鐵創辦人王文華則獲得「遠見領袖獎」。
智慧交融,使峰會再一次成為富有前瞻思惟的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