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張「非核家園」的民進黨新政府已就任,三座核電廠將如期除役。諷刺的是,不用等到除役,核電廠的冷卻池即將爆滿,高放射性用過核燃料已面臨無處可放的窘境。
「早在1994年,台電就著手規劃核廢料乾貯設施了,」台電專業總工程師林德福說,規劃至今22年了,原本預計貯存用過核燃料(高階核廢料)的設施,還拿不到使用執照。
為何高階核廢料會面臨有「家」歸不得的苦境?主因是目前地方政府與民眾無法接受台電的乾貯設計,很可能讓這座耗資約12億的工程,變成蚊子館。
1970年代,核一、核二廠興建當時,國際上多數倡議用過核燃料「再處理」,以致於各國在設計時,都不會蓋龐大的冷卻池來暫存40年所產生的用過核燃料。
隨著核能發展的演變,反對「再處理」的聲浪逐漸升高。台電核一廠副廠長黃清順指出,1980年代,在綠色和平組織的呼籲下,各國紛紛捨棄此途徑,朝向有別於冷卻池的濕式貯存,改用乾式的貯存方式。
日本311強震後 水保設施兩度變更
台電因應潮流,於1994年2月向經濟部提出「核一廠核燃料乾貯」可行性評估報告,一年後經核准開發。豈知工程招標一波三折,耗費近十年,歷經四次廢標。
1995年首次招標時,只有兩家合格廠商,因不足採購法三家以上規定而廢標;第二次因得標廠商技術遲遲未解決而解約;第三次僅有一家參標而廢標;2003年第四次招標時,又因廠商報價遠超過預算而廢標。
據當時擔任原能會副主委的歐陽敏盛指出,1990年代,世界施作乾貯的廠商僅四至五家,外商似乎將台灣視為待宰羔羊,開標金是行情的二至六倍,「價格拉到跟天一樣高」。
眼看時間流逝,2002年已晉升為原能會主委的歐陽敏盛建議採限制性招標。他回憶當時情景,乾貯設施主要在解決冷卻、擋輻射跟散熱三件事,技術並不難,台灣的核能研究所比這個困難的都在做了,「與其被人敲竹槓,不如自己設計」。
台電在其建議下,於2004年11月獲經濟部核定,改採限制性招標,委請核研所辦理。不過台灣並無乾貯專利,核研所遂與美國NAC以技轉方式聯合承攬。2005年7月29日,經三次議減價後,以近10億決標,比國外開價少43%,承接的工作範圍更大。後來核研所再將機械設備/土建工程,分包給俊鼎機械及豪昱營造。
歐陽敏盛回憶,改採限制性招標後,美國在台協會(AIT)在國會議員要求下,還派人到原能會關切。「我告訴AIT官員,台灣的核電廠都是美國設計興建,連人才都受美國訓練,台灣有能力自主設計,有哪一樣不放心?」他的說明讓美國吃了閉門羹,從此不再談招標事宜。
工程決標後,台電加緊腳步,2005年9月送「環差報告」給環保署審查,2006年提送「水土保持計畫」給台北縣政府,2007年提出「核一廠乾貯設施安全分析報告」給原能會審查。
環差報告歷時約三年、九次審查及四次環評大會,終於在2008年11月獲得核備;原能會則歷經近兩年、五次審查,於2008年12月核發建造。
但2006年收到水土保持計畫的台北縣,卻遲至2010年元月才請台灣省大地工程技師公會協助審查,經技師現場會勘及三次審查後,2011年元月新北市(台北縣於2010年底升格)核發水土保持施工許可證。
足足過了17年,台電才取得上述三張執照,並通過新北市「營建工地逕流廢水汙染削減計畫」的審查,可以開始施工。沒想到,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又對「乾貯工程」帶來致命一擊。
反核團體拉高分貝,對戶外型乾貯強烈質疑,新北市議員也提出質詢。新北市長朱立倫更喊出「沒有核安,就沒有核電;沒有辦法處理核廢料,更沒有資格使用核電」的口號。
新北市副市長陳伸賢受訪時坦承當時民眾非常關心核安,社會期待很不同。或許沒有311,什麼事情都沒有了,工程早就做完了。
311事件過後,台電共進行兩次水保設施的設計變更。
第一次是增加山坡地錨數量,一位不便具名的工程師透露,依照「水保監督審核辦法」第19條的規定:各單項水保設施,單位數量增減未超過20%,無須辦理水保計畫變更。台電地錨從316組變成330組,略增4.4%,監造就有權限決定。
新北市政府卻要求台電補件,並委由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協助審查,最後在公會決議通過後執行。到第二次變更設計時,新北市的態度卻是180度大轉變。
2013年6月25日,當台電向新北市申請水保竣工檢查時,新北市派人檢查發現排樁擋土牆現況地形與核准設計圖不符,要求重送水保計畫。
台電又於12月20日提出第二次變更設計的水保計畫,隔年2月初,新北市才請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審查。後來新北市竟針對原核定的水保計畫相關設計基準,並非第二次變更設計部分,持續要求台電對超出水保範圍的項目重新評估分析。
新北市越俎代庖 專業問題變政治議題
於是台電於12月20日提出變更設計,隔年2月初,新北市請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審查。後來新北市針對原核定的水保計畫相關設計基準,並非變更設計部分,持續要求台電對超出水保範圍的項目,重提評估分析。
自此,台電與新北市展開漫長的公文往返,前後經多次審查、補件,新北市均以「台電沒有回覆或回覆不滿意」為由,不核發完工證明。
經工程界分析,新北市遲遲不核發的主因,在於反核團體跟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的態度。
2013年6月就任的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理事長余烈是關鍵。他表示,「台灣的天然災害風險太高,除非台電答應將乾貯放到地底500公尺處,不然就等我不當理事長再送審,還要等三年」。
他堅持,以目前台電的能力、國家的財力都可以辦到,為何要將風險留給後代子孫,放置地底下500公尺是最好的折衷方法。
對此,台電林德福回應,余烈的建議已超越乾貯既有規劃設計,目前工程已完工,並通過各種審查,實在無法更改。
歐陽敏盛也提出質疑:專業問題變成政治議題,核能設施的安全分析是原能會職權,「新北市卻越俎代庖」,是台灣特有的怪現象。
只要新北市不核發證明,乾貯設施就無法熱測試啟用。
面對批評,陳伸賢一臉無奈地說,四座核電廠,有三座在新北市,關係到市民的生命財產,市政府當然要嚴格把關。
他再三強調,乾貯設施要確保做到最安全,且台電要告知到底要暫存多久、何時完成最終處置場?「即便蔡英文總統上台也一樣,這三個條件是連動的,沒有明確答案,就無法審查。」
台電、新北市僵持不下 乾貯設施淪蚊子館
不僅核一乾貯設施無法啟用,核二廠的乾貯工程也滯礙難行。尤其核二廠1號機的冷卻池將於今年11月30日客滿,急迫性遠高於核一。
今年2月核二乾貯已拿到環保署、原能會跟農委會的許可證,不過還要通過新北市「逕流廢水污染削減計畫」審查,土木工程方能動工。
但是去年11月新北市以「應先行取得各主管機關同意核准本案開發計畫的相關證明文件」為由,不予受理,12月18日,台電檢附水保核定函再請審查,今年2月5日新北市又以「經程序審查不完備」駁回,並要求提供更多的資料,至今仍然沒有通過審查。
眼看新北市與台電僵持不下,兩個乾貯設施極可能淪為蚊子館。但浪費公帑事小,高階核廢料無處可放事大,若無替代方案,核一、核二只好提前停機,甚至牽動往後的除役計畫。所引發的一連串骨牌效應,將是新政府無可迴避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