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84歲的魯賓‧梅鐸(Rupert Murdoch),擁有《華爾街日報》、《Vogue》雜誌、21世紀福斯集團等全球知名媒體。今年將歡度80大壽的張曉卿,媒體版圖則橫跨亞洲各國華人社會。
發跡於伐木業的張曉卿,來自馬來西亞一個小山村。之後進入油棕、通訊、房地產、餐旅與養殖等產業,也深入澳洲、俄羅斯、巴西、中國等地,成為多角化經營的集團。
張曉卿在馬來西亞的地位,就有如台灣版的王永慶或張榮發一樣,白手起家,自己打造出一番事業。
私底下的張曉卿,為人非常客氣,沒有大企業家的霸氣。有人問他為何事業這麼大,他總是謙虛的說:「沒有啦,都是他們(主管們)打拚的結果」,完全沒說自己到底有什麼厲害的地方。
但這樣一位創業家,1987年,竟然首度跨入媒體,買下58年歷史、瀕臨破產的馬國華文大報《星洲日報》,成為東南亞發行量最大的華人報紙。會出手買下,完全是捨不得這家華文報紙倒閉。
有了這次經驗後,他又屢次出手,在東南亞創辦與併購多家中、英文報紙;1995年更入主在香港、北美極具影響力的《明報》,站穩主流華文媒體灘頭堡。台灣人熟悉的《亞洲週刊》,也在張曉卿旗下。
2008年,他將旗下30多個報紙、雜誌與網站,整合成單一集團「世界華文媒體」,同時在香港與馬來西亞股票上市,2014年營業額約4億3000萬美元。
近幾年來全球媒體數位浪潮,這個全球最大的華人媒體集團如何因應?他的經營精髓又如何?以下是張曉卿接受專訪的內容:
憂文化傳承危機 跨界創業
《遠見雜誌》問(以下簡稱「問」):你前半輩子都從事木材業,為何會在50歲後轉投入華文媒體,這幾年更轉進電子商務、金融、互聯網?
張曉卿答(以下簡稱「答」):人生就是不斷的試煉和嘗試。如果走過了戰亂、貧窮、虛度的年代,對閃現在眼前的各種投資機會,就會格外珍惜。因為,機會一閃而過,不會重現。
任何的產業投資,有時而盡,有時盛衰交替。如果獨沽一味,缺乏膽略,就是風險的疊加。
當初從木材業跨界投入華文媒體,我知道自己不自量力,家人也質疑「隔行如隔山」,但是,在文化傳承的危機感中,中文報紙的關閉,尤其是一間擁有悠久歷史的媒體,是馬來西亞華人社會不可承載的重和痛。
在這個特殊多元的環境裡,中文媒體、華文教育和華人社團,被喻為馬來西亞的三根支柱。因此,當有人試圖說服我接管買下這間因捍衛華教,而觸怒政府被勒令停刊的報紙時,我首先想到的是,中文媒體是文化傳續和發揚的重要平台,是捍衛華人權益的喉舌。
問:集團範疇涵蓋金融、科技、媒體等領域,你如何管理陌生的產業?
答:當全新的、陌生的投資機會,來到眼前的時候,我首先會評估投入新產業的各種風險和價值。
我常常自嘲,做事創業有一種盲勁、幹勁和傻勁。凡事想太多太細太遠,到頭來畏首畏尾,什麼都不敢做了。
有人說,等賺到錢了再投新的產業資也不遲。但是,有的投資機會,可一不可再。
一旦失去了,可能會留下終身的遺憾,甚至給社會帶來無可彌補的損失。
就像我收購星洲日報,當時最大的動機,是希望延續中文報章的生命。常常有人問我:辦報紙會賺錢嗎?我常常帶用調侃的語氣告訴他們,「辦報紙,是非多,真想賺錢,不要惹上報紙。」
但是當你認定時,只能展現特別的用心和投入,挑選最專業的管理人才,給予管理團隊最大的祝福和信任,讓新的、陌生的產業投資,盡快步入正軌。
收購南洋媒體印象最深
問:你41歲才創業,卻成為具有影響力的華人經營者之一。創業過程中,最為記憶深刻的一個事件是什麼?
答:創業過程,總是挫折困難多於順遂。最深刻、關鍵的事件,我會毫不猶豫談到收購南洋媒體引起的風波。
收購新報紙,擴大媒體的影響力,對一個矢志做大、做強媒體的人來說,應該是一件好事,對大馬華人社會亦然。
但是,有人以反壟斷之名,渲染鼓動。以反壟斷之名,渲染鼓動,作了各種的假設,套上各種的罪名,蒙上許多不白之冤,我當時深感納悶和不解,報業走向集團化,有什麼不對?
與其擔心報紙被企業、被政治操控,不如相信華社的智慧,相信讀者對新聞自由價值的追求和監督力量。
問:你花最多時間管理的是哪一個產業?
答:擁有一定管理基礎的行業,我較少過問。如果說對某個產業有所偏好,花更多時間,我首推媒體產業。
當我在媒體投入較多時間的時候,曾引起一些同事誤會我忽略其他產業。
我的直覺告訴我,在馬來西亞這個特殊的環境中,報紙,不等同於一般的商業投資,而是一種民族與文化事業。
一般商業的投資,可以斤斤計較投資回報和收益。但是,文化投資,不能急功近利,立竿見影,必須從長計議。
中文媒體應該跨域對話
問:你認為,華文媒體如何做,才能站上世界?
答:全球華文報業,正走進了一個發展的拐點。從iPhone到iPad的流行、發行與閱讀方式的突變、社交媒體的即時互動,以及互聯網的檔案搜索,都帶來了新媒體的春天。
雖然資訊的速度和數量,比以前更快更多,但是,沒有人可以保證資訊的質量。所以,新聞的真實性,出現了大量的模糊地帶。有公信力的媒體,成為大家渴求的資訊來源。
也就是說,當信息量出現爆炸的時刻,誰可以在這些不可勝數的資訊中,發現事實核心,就成為一種稀有的商品了。這也成為現代報業一個新的核心價值。
當然,現代中文報業必須在表達的形式與最新的傳播手段結合,不但讓內容主導形式,也讓種種日新月異的科技,開創、迎接一個「全媒體」的時代。
尤其是中文媒體領域,因涉及文化傳承命題,應跨越區域,進入無疆界對接對話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