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現在是民國哪一年?」「現在的總統是誰?」「肩膀還痛嗎?」
新北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新莊分站照顧管理督導李素華,手拿iPad,邊詢問73歲的陳阿嬤,邊記下阿嬤的身心狀況。
深入弱勢家庭 看盡炎涼世態
陳阿嬤是獨居老人,又是低收入戶,因為車禍骨折,開刀後返家,沒人照顧,已經好幾天沒洗澡,不能下樓外出,只能靠慈善團體送餐果腹,李素華判斷她沒有失智,打算先找志工幫她洗頭洗澡,再送到安養機構。
李素華做的工作,很多人並不了解,也沒有聽過。「連我媽媽也不清楚我在做什麼,只知道和老人有關!」她無奈地說。
根據《健康遠見》調查,台灣有六成四40歲以上受訪者不知道縣市政府設有長照管理中心。
來到南台灣,台南市政府照顧管理專員蔡幸幸開著車子,穿梭巷弄間,準備到長者家。這一天,她要評估失智長者的狀況。
李素華、蔡幸幸是長照服務的第一線尖兵,是替長照資源把關的守門員,沒有他們,長照就無法推動。
目前22縣市的長照中心設有63個長照分站,由擁有護理、社工、復健等專業背景的照顧管理專員(以下簡稱照專),為老人媒介長照服務,堪稱是長者、長照服務單位的橋梁。
其實,行政院早在2001到2004年實施「長照先導計畫」,就在新北市、嘉義市設置照專,2008年衛福部開辦「長照10年計畫」,照專便在全台出現,他們像是管家婆,深入長者家庭,也看盡炎涼世態。
曾經有細心的照專發現,兒子貪圖媽媽的退休金,謊報媽媽失智,需要長照,幸好查出兒子打媽媽的家暴事件,通報警方,才緊急安置媽媽。
「有些長者乏人照顧,眼力變差,食物被蟑螂、螞蟻汙染,還照吃不誤」「很難相信台北市有長者,家裡地板鋪了報紙,上面都是排泄物」「新北市有獨居長者,在床上吐了,因為無人照顧,等到被人發現,螞蟻已爬滿整身」,照專一一細數社會底層長者的現況。
因為有照專安排長照服務,這些弱勢長者命運才能改變。
「照專是一分陪著長者衰老的工作,」當了十多年照專的李素華說。東海大學社工研究所畢業的她,從2004年就投身其中,是全台少數至今還堅守崗位的耆老級人物。
原來隨著老年人口增加,長照需求提高,照專的工作量大增,甚至因為超過負荷,有些縣市已出現離職潮、人力不足、甚至連督導也從缺的情況。
「工作量多到無法喘息」「回家繼續做」,一位照專苦笑著說。每天約有四、五個長者申請評估,還有接不完的詢問電話。
處理疑難雜症 工作負荷大
「鈴……,」民眾打電話來詢問,如何申請長照服務,也有人詢問哪家醫院有床位、外勞怎麼申請、子女棄養、鼻胃管脫落,該怎麼辦等疑難雜症,也有人要照專幫忙找照顧服務員,到家裡陪爸媽聊天。
按照國家發展委員會在2009年規劃,一名照專的合理工作量是100到150件長照個案,但是,人力不足之下,現在增加為250到300件,台北市甚至是400件,衛福部表示,未來將委託民間單位評估長者,減輕照專負擔,到時可望降低為200到250件。
有照專在部落格上寫著:「照專是很重要,但不受重視的工作」「衛政高層沒有檢討長照服務品質」「有理想的照專一個個陣亡,長照被戲稱為以台語發音的『常常走人』」。
有護理師離開醫院輪班制,改行當照專,卻意外陷入時間壓力,在一定時間內解決堆積如山的評估案件,無法適應而離職;有人準備公職考試;有人轉工作時間固定的衛生所、學校護士,也有人重新考量生涯規劃。
衛福部統計,近三年全台照專留任率為82%、75%、67%。
以新北市為例,留任率甚至只有三成五,急得衛生局在網站上找人。李素華表示,新莊分站編制四名照專,可是,調職、請假後,目前只剩她一人,從評估長者、資料建檔、擬定照顧計畫、聯繫長照服務單位、服務費用核銷,只好緊急找人幫忙。
待遇不成正比 咬牙苦撐
除了工作負荷大之外,薪資也是影響續任與否的原因。
台北市長照中心高級管理師朱凡欣表示,照專薪資約3.4萬元,如果當護理師,薪資較優渥,即使台北市留任率達八成,也有人不到一個月就離職。
她指出,照專以30到40歲女性居多,此時正值結婚生育年齡,常有人留職停薪照顧子女,造成人事流動,加上照專要具備兩年以上相關工作經驗,並不好找,有時花半年、一年徵人還找不到合適人選。
台南市長照中心督導李淑香則說,照專要外出評估長者,具有不確定因素和工作風險,有時被長者趕出來,有時被狗咬,還可能遇到性騷擾,也是離職原因。
其實,長照攸關每個人的老後生活,照專更是不可或缺。
「安排長照服務,就像醫師對病人開藥單,」一位照專表示。
但因人力不足,現在已無法因應44萬名失能長者,眼見長照10年計畫將要結束,開辦大規模長照服務的日子就要到來,到時候有50多萬名失能長者,個個都需要照專評估,人力不足問題已迫在眉睫。
【照管專員工作內容】
➊ 評估、轉介、發掘長照個案
➋ 安排長照服務
➌ 長照教育訓練宣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