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東北角偏鄉的「共好」教育新樂園

新北市貢寮區貢寮國中

許麗芩
user

許麗芩

2015-09-21

瀏覽數 10,400+

東北角偏鄉的「共好」教育新樂園
 

本文出自教育好好玩

地處偏遠,不代表夢想遙遠,偏鄉,並不代表這裡的學生就要被放棄!給孩子舞台,他們就能展現更好的自己!」陳君武校長如是說。

 校長帶頭 

 啟動偏鄉教育翻轉契機 

「辦教育要先感動,感動夥伴、感動自己。若不能感動夥伴、說服夥伴去完成學校的一個目標,那夥伴們也不會心甘情願的去做。」五年來,貢寮國中的班級數成長為九個班,社團數量有十幾個,陳君武協同一群平均年齡約30歲、對教育懷抱理想及熱忱的教師們,共同研議架構出「hand、play、story、excursion」四個創新教學工具,重點推動閱讀教育、貢寮真水和美感小旅行等特色課程,讓孩子們跳脫傳統教育的框架,從創意閱讀、自然生態體驗和全方位的美感薰陶中,「玩」出探索自我性向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對生活家園和自然環保產生認同,以及讓美感創意在生活中落實,貢寮國中全校師生共同體現「用教育翻轉偏鄉孩子未來」的真諦。

「貢中培育好人才,貢寮才有好將來。」陳君武校長希望透過四個教育方案:閱讀共享、生活共好、生態共生、生命共榮,以「共好」精神,將貢中凝聚為一個會思考的學校及學習的社區,可以因應未來時代的改變與挑戰。「孩子只要想學,有動機,就有機會。我很鼓勵偏鄉孩子能夠跨出貢寮,打開視野。」他認為「教育是醞釀幸福、邂逅美麗的過程。」在偏鄉學校普遍教師流動率高的情況下,他對於上任以來一路共同打拚、實現教育願景的老師們相當感恩,因為老師們的教育熱忱可以感染學生,讓學生將學習變成一件快樂又令人期待的事。從貢中屢獲「藝術之星」特優、推動藝文深耕績優、校務評鑑特優、閱讀磐石學校特優、友善校園卓越學校獎等的肯定,更讓貢中這個大家庭的成員變得更有自信。「我們雖然只是一所偏遠小學校,但是也可以很偉大,關鍵在於如何定位學校?如何定位我們的工作?還有如何定位自己?」陳君武說。

 閱讀教育 

 潛移默化讓孩子看見新視界 

「閱讀是脫離貧窮、開啟世界之窗的改變力量。」無論任何知識的學習基礎都是來自於閱讀。陳君武校長上任以來即非常重視推廣閱讀,從改善圖書館環境、增加藏書量到具創意的閱讀教育計畫等,希望營造校園優質的閱讀環境和風氣,校內幾位老師如宜純主任和佳佑老師,更是耕耘貢中閱讀教育的推手,兩人先後以不同的閱讀推手創意計畫,如「閱讀蒲公英之旅」、「築夢的閱讀背包客」、「閱讀花園裡的園丁」等,在教育部的閱讀推手中脫穎而出,並讓貢寮國中成為教育部閱讀磐石學校。貢中的閱讀教育課程及推動方式,相當活潑又具有創意。例如:設立校園新書或暢銷書公告區、設置「班級讀書角」,推動全校共讀、全校書展、晨讀時光,舉辦閱讀競賽、達人獎及寒暑假的閱讀營隊,並且設計閱讀護照、蒲公英閱讀記錄簿、閱讀點數兌換,甚至仿「百萬小學堂」模式舉辦「好讀中學堂活動」,讓學生趣味闖關,還大玩「推理要在圖書室」,如從三句話、四本書推論老師的最愛書籍,或是由導師帶領孩子統計閱讀問卷、布置閱讀情境、設計表演內容等,發想出更多的閱讀新點子或表演方式。

最特別的是,貢中的晨讀時間是用「聽」的,從由老師在「晨間閱聽」活動中,利用有聲書(如相聲瓦舍)的播放,讓孩子專注聆聽內容及想像畫面,到由學生以兩人一組的方式自行創作說書內容,充當導讀播音員,播報的內容題材五花八門,關心時事也十分生活化,如:應該如何預防MERS、正確的減肥方法等,相當別出心裁。王昱仁同學以自己為例,表示以前認為閱讀就只能看書,後來才發現可以透過晨讀播報、網路等媒介來達到閱讀吸收知識的目的。當他擔任晨讀主播時,後來看到同學的熱烈迴響,說「內容好好笑」或「透過『晨間閱聽』讓自己的世界充滿想像與可能性」等反映,就覺得很有成就感。

「支持我在貢中推動閱讀教育的動力,是看過孩子閱讀的專注神情,是聽到孩子在意的事物變成書……是其中一點一滴要細心才會發現的小確幸,成為我的動機吧!」宜純主任提到自己推動閱讀教育的心路歷程,對於孩子們從下課後只想跑去打球、從來不上圖書館借書,到能夠安安靜靜利用下課時間專心閱讀、每學期平均每人借閱從三本提高到九本書,甚至還會主動建議希望增加圖書數量,讓閱讀成為生活中自然而然的習慣,種種改變讓她覺得相當欣慰。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另一位閱讀推手佳佑老師自我幽默地說,接下閱讀教育任務是一個「美麗的錯誤」和「甜蜜的負擔」,不願自己是一個習慣於高高在上「告訴學生怎麼做」、填鴨式的傳統老師角色,因為推動閱讀計畫需要處理很多瑣事及解決問題,跟學生的互動更加頻繁,才發現孩子的不同脾性,要他們願意主動學習及閱讀,需要用「玩」的方式,讓他們自己覺得「有參與感」。看到學生們因為閱讀而變得更加謙卑、智慧、品德兼優,讓她感到相當高興。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她說:「孩子教會我學會傾聽,變得更加柔軟。以前我都是教資優班,來到貢中,讓我更加重視全人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可貴。」

 「真水」與「美感」課程 

 發現家鄉及生活之美 

除了閱讀教育,貢寮國中的「貢寮真水」和「美感小旅行」也相當具有特色。有趣的是,這兩個課程以「貢寮」這片土地為學習舞台,有時還能夠相輔相成、成為上課教材,讓學生更加珍惜及認同「貢寮真水」的真義。

已在貢寮國中服務十幾年的張育誠主任,在一次參與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的水梯田體驗活動中,觸發他想打破教室框架、設計活動主題和學習單,讓學生到水梯田或貢寮其他自然人文景點體驗「上課」的想法,希望為學生搭起「人」與「自然」、「傳統」以及「生活」緊密關係的橋梁。

目前此課程已成為貢中行之有年的特色課程,學生們透過古道人文采風、自然溼地、溪流和水梯田觀察、挲草實作等體驗,更能感念先民拓荒開墾、農夫耕作「糧食來之不易」的辛苦、生物多樣性的觀察,以及自然農法和水資源的重要與珍貴,更引發對於家鄉的認同感。

黃竫婷同學對於她的「水梯田初體驗」印象深刻,她原本覺得梯田都是爛泥巴,很髒,裡面還有許多小蟲子,讓她感到很害怕。但是當大家手牽手實際走入梯田之後,只有在剛開始時不敢放開手,後來大家習慣之後就玩開了,在田內奔跑,追逐小昆蟲,也認識很多生物和自然環境生態,更體會農夫的辛勞,意外的是,回家後居然跟曾經務農的阿公阿媽有了「水田」共同話題及分享。

有了貢寮這塊「天然ㄟ」美麗家園,讓品璇老師推動起「貢聚藝堂」和美感課程時更加如魚得水,例如在水梯田體驗時,學生就能夠「碰到土地真土」、用黏土創作時可以得心應手;人文古道之行則成為寫生課程之旅;自然界中的樹木花草、溪流,甚至廢棄物等,都能成為水墨拓印、植物拓染、廢物利用做道具等創作,加上玩「美」遊戲、名畫改編等創意課程,融合美術、音樂、戲劇、舞蹈等美感創作或體驗,讓學生們自然而然地受到美育薰陶。

值得一提的是,貢寮國中的「共好」全人教育,也在因緣巧合之下,促成了三峽甘樂文創協助發行「貢寮共聊青年報」,讓青年學子學習發想主題、採訪、攝影、撰文及編輯,更加認識家鄉社區和人物故事,發掘更多的家鄉內涵及可能性。

「每當看到孩子們出色的表現,就覺得獲得回報。」陳君武校長比喻,目前推動的閱讀教育、貢寮真水及美感小旅行就像是下水道工程,短期內或許難以看到具體的成果,但長期來講,一定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改善學生的氣質和素養,希望貢中為孩子開一扇窗,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各自描繪生涯發展圖像。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