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類型的餐飲概念,代表吸引不同的消費族群,或者提供不同的消費模式。消費者的外食行為,擁有不同社會功能:婚禮、生日、商務、家庭聚餐、同事聯誼、同學會、社團活動、一般社交等。類型的形成,有它一定的社會背景,口味的偏好,更有一定的時代背景。
不管是懷舊本土進化口味,或時髦外來國際餐飲,都代表著不一樣的大眾心理渴望。資訊的快速流通,讓口味的多樣性也成為必然,分眾所喜歡的類型,也越來越清楚。
就像我們看電影,不管是恐怖、科幻、愛情、喜劇,在不一樣的心情下去做選擇,在買票的當下就知道自己想要看什麼。也許劇情過程有很多曲折,但對於結果有一定的想像。這代表著消費者對於自己心裡想買什麼,有一定的期待。
在這個市場競爭激烈、進入門檻低的餐飲服務業中,開新店的成功率低於失敗率,我認為對於想進入這個行業的朋友,了解類型是一張重要的門票。
同中求異 融合過去的脈絡
不管是夜市小吃、連鎖速食、中式桌菜或者是三星法國菜,了解類型並充分研究類型的成功因素,選擇出適合自己的類型,切記並不是要去抄襲,而是在同類型中創造出自己的特色和創新,同類型也可以當作一把尺,幫助我們訂出清楚關鍵績效指標。在這個過程中很容易形成專注,而專注也是讓定位及產品更優化的好方法。
在創新過程中,也不要忘記脈絡,最好的產品是要結合過去脈絡,也有未來展望,結合過去與未來一定是當代最好的產品。
日本拉麵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從50多年前開始,一碗從中國南方來的叉燒麵,激發了本來主要喝魚湯、吃蕎麥麵的日本人的熱情,引發了日本全國各地的人士投入拉麵發展,創造出獨一無二的類型,日本拉麵口味達到了精進境界,也發展出各地拉麵的特色,直到今天還是不斷地有人加入類型發展,讓拉麵不只是在日本受到歡迎,在世界各地也開始拉麵的熱潮。
當然有朋友覺得自己可以開創出一個新的類型,其實不是不可能,只是將會付出相當大的代價。畢竟一個新創的餐廳想要帶領潮流,是極少數的,一個類型的產生需要很多人的參與,所以,入門者也許可以先在類型的領域成功後,再考慮下一步吧。
有了門票後,保持良好心態更是重要。我相信想要從事餐飲業的人大都有想要款待他人的心,而這個心意乃是人類美好的特質,是人類善良的本性,也是很多利他行為的原始動力,以利他為出發點的商業模式,才能永續。這個動力能幫助我們從內心找出自己的特色,也找出熱情,因為競爭更能激發我們從自己人生經驗中找出創新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