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不只良田流失!代價超出你我想像

一部亂法 讓台灣農業深陷危機

李建興
user

李建興

2015-07-29

瀏覽數 20,650+

不只良田流失!代價超出你我想像
 

本文出自 2015 / 8月號雜誌 0.1的改變

沒想到2000年修訂的這部「農發條例」,竟產生如此惡質的影響。一部漏洞百出的亂法,讓台灣的農地深陷險境,更慘的是,政府管理農地又出現不少謬誤,讓農地雪上加霜。

就以審核申請蓋農舍的人,有沒有符合農民身分為例,發農舍建照的是各縣市營建機關,但審農民資格的卻又是農政單位。據了解,營建機關發放農舍建照時,很少先請農政單位審查申請人的農民資格。

依據營建署所提供,從2008年至2013年共1萬6338筆的農舍起造人資料中來看,真正具農民身分的只有6336件,占38.8%,這顯示高達61.2%的申請人並不是農民,而政府卻任其興建。

除此之外,對於農地是否農用、農舍是不是違章,政府又疏於列管查緝,才讓亂象叢生,「政府才是殺了農地的元凶!」宜蘭縣仲介公會常務理事陳宣良忿忿地說。

耕地流失、地質劣化 救農地不能再等 

而上樑不正,就讓投資客、仲介、掮客等許多有心人士有機可乘。目前在市面上,就出現了仲介為客戶設計出「一條龍」的服務。除了看地、買地、找建築師設計農舍,就連如何找老農當人頭、申請時如何規避政府的法令……,都能一手包辦。

正因為法有漏洞、人謀不臧,台灣農地如今已滿目瘡痍。長年關注台灣農地問題的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特聘教授陳吉仲,就從農地的數量、品質的改變,幫台灣的農地問診。

根據農業學者估計,以糧食安全考量,台灣至少要有74萬公頃的耕地才夠,但陳吉仲指出,由於這幾年,全台亂無章法地消費農地,台灣的耕地面積已從1999年農發條例修法前的85.51萬公頃,縮減到2013年79.98萬公頃,足足少了5.53萬公頃。

「這只是帳面上的數字,實際更慘!」陳吉仲表示,依2010年行政院主計處所進行的農業普查,更發現當年度實際能做為農業生產的耕地面積更只剩57.9萬公頃,而那一年農委會所列管的耕地面積為81.31萬公頃,這表示有23.4萬公頃的耕地已經無法作為農用了,相當於24萬甲農地消失了。

除了消失的農地,更有休耕甚至廢耕的問題。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在宜蘭租地耕作的農民陳維章感嘆,現在在宜蘭租地愈來愈難,「因為,農地飆漲後,所有的地主都在作『發財夢』!」

他指出,自己當初要在宜蘭租地時,明明就看到一片片的農地是廢置著,但挨家挨戶問了地主,每個人都說:「這片地,我可能隨時麥起厝(台語,要蓋房子),也有可能隨時要賣。」

陳維章無奈地說,這些地主寧可把農地放著不作,一面領休耕補助,一面待價而估,就算租給別人,也不願意簽長約,頂多就是口頭約定,準備隨時收回賣地。

這並非危言聳聽。農委會統計就發現,全台休耕面積至2011年達到最高峰,為20萬公頃,占所有耕地的1/4。所幸近年來因政府努力進行農地活化,已讓休耕面積停止擴大了。

農地品質不佳更是令人頭痛。陳吉仲指出,從2000年「農發條例」修法後,新增的3萬多間農舍早已讓農地千瘡百孔,嚴重汙染,目前環保署公告列管的農地汙染場址面積就有281公頃,而更多是政府尚未控制的受汙農地。

他語重心長:「每1公分的黑土(最適合耕種的良田),都得經過100~200年的涵養,良田一旦被破壞,就回不去了。」

糧食生產 只占農地價值的17% 

更嚴重的是,生了病、回不去的農地,其實已深深影響台灣的民生經濟。

首先,台灣目前整體糧食自給率只有33.3%,等於三餐有二餐得仰賴進口。「而糧食生產,只占了農地整體價值的17%,所以,我們失去的還不只糧食供給量!」陳吉仲憂心地說。

陳吉仲的研究指出,台灣農地的價值,除了農作物產值,有83%則來自於蓄水防洪、涵養地下水……等生態功能,以及提供農村旅遊和發展等外部價值。

因此,台灣農地,表面上每年創造的農業產值只有2300億,其實整體價值高達1兆3000萬元,「濫用農地所付出的代價,比你我想像的嚴重。」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