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用科學探索人文美,發掘府城文學地景

明日課程1 台南一中科學班

陳芳毓
user

陳芳毓

2015-07-29

瀏覽數 16,750+

用科學探索人文美,發掘府城文學地景
 

本文出自 2015 / 8月號雜誌 0.1的改變

你能想像讓科學班的學生上文學課程,培養多元能力,還合作出書嗎?台南一中做到了。

「這是個適合人們作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日子的好地方。」出身台南的作家葉石濤,曾如此形容他的故鄉。

台南,古台灣最早的開墾區,現代台灣最熱門的旅行城市。在網路書店鍵入「台南」,會出現2600多本書,食、住、行、育、樂都有。

今年5月,又多了一本《府城文學地圖》,作者是30位南一中的科學班學生。

今年升高三的他們沒想到,進高中第一天的課外作業,竟在一年半內變成一套兩冊、近700頁、25萬字的大書,把葉石濤、楊逵等11位台南知名作家筆下的台南風景,統統收攏在筆下。

不當科學怪人 從文學了解台南

這群全台南數理科天分數一數二的青少年,師長為何不強化他們的既有優勢,反而給出高難度的文史作業?

如同作者們在書封上自述:「科學與人文並不是對立的,科學可以用來探索人文的美,更深刻地發掘故鄉美好的一面。」

南一中科學班主任何興中開玩笑說,為了不讓孩子變成別班眼中的「科學怪人」,特地請國文老師林皇德擔任導師。

林皇德也是台南人。幼時,父母常帶他到佳里老家附近的善行寺,給早逝的姊姊上香;後來讀到醫師作家吳新榮的《亡妻記》,他才知道作家妻子的喪禮也在寺廟舉行,作家也常在此與文友們暢談文學。

一瞬間,這座寺廟有了全新的意義。

他想起在國外旅時常發現,一棟不起眼的建築,是某位大文豪的故居;一間小咖啡館,是某篇小說的關鍵場景。

而台南,正擁有豐富的文學歷史地景:祀典武廟、大天后宮、赤崁樓……台南作家們不止活在台南,也寫台南,甚至有一群人形成了獨樹一格的「鹽分地帶文學」。

作品佚失零散 團體溝通大考驗

因此,高一開學那天,孩子們從林皇德手上,接下一張台南作家名錄及參考書單,有的作家生於日治時代,已過世多年,如《小封神》作者許丙丁;也有當紅奧斯卡大導演李安,成名作電影《喜宴》與《推手》劇本,都出自他之手。

學生王貞元笑著說,有些作家,要是沒這個作業,這輩子可能都不會聽過。大家依地緣關係和熟悉度分組,散文家許達然組的同學,生活圈幾乎和他重疊;郭宇軒則是在補習班老師書架上發現許丙丁的作品,才意外得知老師正是許丙丁的孫女,於是加入許丙丁組。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原以為不難的作業,找資料時才發現問題大了:許多作家作品早已佚失,網路上找得到書名,圖書館卻借不到書。詩人楊熾昌組的張恆維,和同學找到一本論文做為主要文本;李安組的則要蒐集許多剪報,找出許多他幼年時常去的小吃攤。

許丙丁組好不容易找到一本,卻發現寫台南的內容太零散,決定放棄不用。而葉石濤組的黃鼎鈞則由於作品太多,必須一頁頁拍下與台南相關的文本,再挑出合適介紹的景點。

蒐集資料就花了一個學期,都是利用課餘時間進行。

跟著作家之筆 騎單車探府城風貌

不同作家筆下的台南,也有著不同的面貌。

許丙丁筆下的台南,猶如眾神的狂歡會,眾神明紛紛走下神龕,在他的章回小說《小封神》上演一場大亂鬥,從大天后宮一路打到風神廟,猶如台南版的希臘羅馬神話故事。

而許達然眼中的台南,卻是小巷弄中見天地,寫道:「從美國新聞處出來,我彎進歷史的街巷。台灣漢人的歷史在台南開始,我就在大街小巷晃來晃去,到美廟看東看西。」

而赤崁樓對面、超過300年的祀典武廟旁的算命街,許多學生從小走到大,卻不知它古名「葫蘆巷」,是條有段香豔歷史的花街,也是葉石濤小時候玩耍的地方。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說《葫蘆巷春夢》,正以此為名。

從每位作家筆下挑出20個景點後,學生們利用寒假,騎著腳踏車逐點踏查。如果該地點是古蹟,如《小封神》中眾神的廟宇,即使人事已非,但景物依舊;唯獨孫悟空大戰鹿角大仙的萬福庵,卻走來繞去都找不到,後來才發現,老廟已全部翻新,只剩孤零零的一堵照牆,被列為三級古蹟。「為什麼會這樣!」學生們大吃一驚,是這次作業中最大震撼。

「歷史都活了起來!」是學生們做這功課後的共同感受。

作業被出版 首刷2000本完銷

學期初,林皇德就激勵大家,「寫得好,就出書!」孩子們覺得,名字出現在作者欄是挺酷的事,但並沒有把老師的話當真。

漸漸地,當有美術天分的同學畫了地圖與作家肖像,學長也幫忙拍照,作家夢愈來愈逼真。二年級上學期,同學和家長們湊了幾萬塊錢,印了2000本書在校慶時預售,一週後新書發表會竟賣出219本。

後來,出版社找上門,要幫他們重新出版,「簽著作權轉讓書時,我心想著,『哇嗚!』」郭宇軒興奮地說。

首刷2000本書順利完銷,還淨賺6萬元。同學們興沖沖地把這筆錢當作旅費,上台北與北一女學生交流、參加台大杜鵑花節,還上電視節目《新聞挖挖挖》。別班同學看到,也對寫書躍躍欲試。

由於科學班寒暑假都會帶小學生科學營,他們的下個寫作計畫是,全班一人一篇,將營隊內容寫成「小學生學科學的30堂課」。如果賺錢,就再去拜訪一遍那些國小,歷史文青將變身回饋社會的熱血少年。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