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陳禮龍、彭俐芳 善待田地 寧休耕換好土壤

頤禾園有機農園 母親的米

黃漢華
user

黃漢華

2015-01-28

瀏覽數 16,600+

陳禮龍、彭俐芳 善待田地 寧休耕換好土壤
 

本文出自 2015 / 2月號雜誌 百大黃金農夫

這位讓前院長青睞的農民,正是新竹縣竹東鎮頤禾園有機農園負責人陳禮龍。

他和太太彭俐芳在軟橋山下經營1.2公頃的有機田。由於他們視大地為母親,以子女善待母親的理念,對待土地,因此把產品叫作「母親的米」,2公斤270元的售價,比一般米120元還要高。

米還在種 開放預購就賣光

陳禮龍採取計畫性生產、消費者預購模式,多年來有機米和有機菜還沒有收成,還在土地上種著,就已全數預購一空。

陳禮龍的有機農產品能夠大賣,和他擅長管理的背景有關。

擁有英國萊斯特大學企管碩士學位的他,是少數頂著海外高學歷的農民。原本經營大樓光纖系統整合事業達20多年,蓋過全台第一個網路住宅,屢次獲得傑出企業家獎、跨世紀競爭力企業獎、傑出企業領導人金峰獎等獎項,因為厭倦繁重的工作壓力,興起轉行念頭。

由於岳父母在軟橋山下種田,讓他嚮往田園生活,從2006年開始,兼職幫忙。後來,農委會舉辦漂鳥營、園丁計畫訓練,他便報名學習有機耕作技術,從此愛上當農夫。2008年以後,竟轉為全職農民,跟著岳父種植有機米。

他的岳父其實是國內第一批有機稻農,1997年,竹東地區農會成立有機米產銷班,就加入種植行列,產銷班還在2004年,打敗全台有機米,獲得第一名,種稻經驗相當豐富。

看到女婿從科技人變成農夫,岳父想伸手幫忙,但是陳禮龍堅持自己來,從清晨開始,他跪在地上,將種苗一個個埋進土裡,直到深夜,還沒種完,卻已累癱。

剛開始的頭兩年,他辛苦耕種,土地的回報和預期有很大出入,米、菜都長不好。他憑著科技人講求證據的精神,檢驗土壤,才發現鹽分過高,停止施肥,並用蘇力菌、性費洛蒙防治蟲害。

那時候,菜的收成很差,陳禮龍不灰心,定期檢驗土壤,並讓土壤休息,增加有機質,菜才愈長愈好,但當他拿著菜,到鎮上擺攤販賣時,卻沒人理會。

「供銷失衡是農民的痛!」他說。農民只會種,不知道怎麼賣、要賣給誰,正在思考怎麼把有機米、菜賣掉時,2009年,遇上政府發放3600元消費券,他便想出用消費券換一季有機菜的作法。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參加方案的消費者,每一週能拿到六包菜,一共15週,平均一包40元,果然找到了訂單。

親自送貨 結識前行政院長

一路從20個客戶增加到現在的200個,他親自送貨到消費者的家,和每個客戶寒暄,大家都認識他。江宜樺就是在研考會主委任內認識他的,直到後來擔任內政部長、院長,如今仍然持續向他購買。

「我常去他的農場玩,知道他怎麼種米、種菜,」消費者葉淑敏說,他的米煮熟之後,滿室都是香氣,一鍋米、一盤菜,家人總嫌不夠。

來到陳禮龍位於竹東圳旁的有機田,周圍就是軟橋山,視野遼闊,風光明媚,陳禮龍笑稱,這裡空氣清新,可以幫人「洗肺」。

軟橋山下有片良田,灌溉源引自山上無汙染的溪水,有機米產銷班第一班的14名農民都在這裡種稻,從越光米到香米,還有碾米、乾燥、包裝設備,一應俱全。

既然有機米、菜訂單滿滿,陳禮龍是否想過擴大耕作地呢?

「不會,」他希望台灣遍地有更多有機小農,消費者可就近購買,當地產當地銷,不必到新竹縣找他。因此,他傳授自己的經驗,免費教導有意投入有機農業的人,目前在他的農場,就有兩名20多歲的青年跟著他學習。

其中一位是畢業自美國波士頓大學財管研究所的謝晉遠,不想從事金融業,打算回台北做農夫,他在農場除草、種菜,還學習農場管理;另一位是台大昆蟲系畢業的梁鴻鵬,則想回桃園家鄉務農。

近幾年,陳禮龍抓住機會傳播地產地銷的理念,在新竹縣市好幾所社區大學擔任講師,話題離不開「糧食自給」「土地友善」等,甚至還和交大合作,讓外國大學生利用暑假,花兩個月到農場來認識台灣農業。

在他的農舍,有一面外牆,寫著來自日、美、英、德等32個國家青年的感謝話語,有的青年回國之後,仍然對農場念念不忘,又再回來,數一數,已經有上百人次造訪。看來陳禮龍從網路新貴,蛻變成有機小農,從此過得更開心。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