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與領袖面對面 與領袖面對面 最後席次!與台積電等高階代表聊企業決策

ESG週報》川普三位懷疑論大將進軍能源部,將改寫美國氣候報告?

黃泓瑜
user

黃泓瑜

陳育晟
user

陳育晟

2025-07-18

瀏覽數 50+

川普再出招!三位氣候懷疑論大將進軍能源部,將重寫美國氣候報告?The White House Gallery
川普再出招!三位氣候懷疑論大將進軍能源部,將重寫美國氣候報告?The White House Gallery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川普三位懷疑論大將進軍能源部,將改寫美國氣候報告?
核融合革命!中國「赤霄」領先全球,2035啟動商業化新時代
▋丹娜絲颱風讓13萬片太陽能板「泡湯」, 環境部估1.5個月搞定

川普三位懷疑論大將進軍能源部,將改寫美國氣候報告?

對氣候變遷抱持懷疑論的美國總統川普,近期聘用三位和他立場一致的研究人員,包括阿拉巴馬大學亨茨維爾分校(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in Huntsville)的科學家克里斯蒂(John Christy)、史賓塞(Roy Spencer),以及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的庫寧(Steven E. Koonin),職稱分別是特殊政府僱員、專家、顧問,均編列在能源部長萊特(Chris Wright)的辦公室之下。

克里斯蒂、史賓塞長期以來一直堅稱,衛星數據顯示的全球暖化趨勢、程度與地表氣象數據不符,並以此質疑主流科學數據的可靠程度。庫寧則是理論物理學家,曾在歐巴馬政府擔任能源部科學次長,並在2021年出版《未定之論:氣候科學告訴我們什麼、沒告訴我們什麼,以及為何重要》(Unsettled: What Climate Science Tells Us, What It Doesn’t, and Why It Matters)的作者。

2009年的一項聯邦科學認定指出,造成地球暖化的汙染對公眾福祉構成威脅,但川普政府正努力推翻它,而且還大刀闊斧削減氣候科學研究的公共開支,建議徹底取消國家海洋暨大氣管理局(NOAA)的研究活動,並減少其他機構預算。一些知名氣候科學家擔心,克里斯蒂、史賓塞和庫寧將著手編寫下一版《國家氣候評估報告》,而該版本將傾向於全球暖化成因、後果的邊緣觀點。

德州農工大學氣候科學家德斯勒(Andrew Dessler)向CNN表示,這次的聘用,顯示能源部試圖達到「預先設定的結果」。這三位科學家過去就以在科學評估中做出價值判斷、選擇性採集數據,並使用個人意見取代科學語言聞名。「他們經常在此領域其他人都已確信的領域中說『我不相信』,但這並不是真正的科學論證。」

核融合革命!中國「赤霄」領先全球,2035啟動商業化新時代

中國安徽合肥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融合」(EAST)正在進行實驗,以模擬太陽的核融合反應,產生光和熱。取自合肥物质科学技术中心

中國安徽合肥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融合」(EAST)正在進行實驗,以模擬太陽的核融合反應,產生光和熱。取自合肥物质科学技术中心
目前位在中國安徽合肥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融合」實驗裝置(EAST)正在進行實驗,以模擬太陽的核融合反應,產生光和熱。然而,建造核融合反應爐是一項艱鉅挑戰,需要由特殊材料製成的堅固牆壁,這些材料必須能在超乎尋常的條件下繼續發揮功效。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專案負責人周海山表示,開發具有彈性、抗損壞的牆壁材料極為困難,為了測試這些材料,需要先進的模擬環境。他的團隊花了五年多時間開發出強大的直線電漿裝置,名為「赤霄」,可以噴射出數十億兆級粒子,並連續運作超過24小時。

「赤霄」之名,靈感來自漢高祖傳說中的寶劍。「赤」意思是鮮紅色,象徵吉祥和權威,「霄」代表廣闊天空,反映該裝置的宏偉與無限潛力。本案審查小組組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葉民友向《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表示,中國是繼荷蘭後第二個擁有此類裝置的國家,而「赤霄」性能早已超越前輩。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事實上,中國在核融合研究某些領域已居世界領先地位。《自然》(Nature)指出,中國每年在核融合研究的投資約15億美元,幾乎是美國政府在該領域年度資助金額的兩倍。中國也是「國際熱核實驗反應爐(ITER)計畫」的關鍵參與者,該計畫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核融合反應爐,正在法國興建中。

此外,中國還規劃國內自主研發的中國融合工程測試反應爐(CFETR),該反應爐將產生巨大熱量,預計在2035年上線進行大規模科學實驗,目標在2050年實現商業化應用。中國政府表示,「赤霄」將為中國下一代「人造太陽」計畫提供支持。該裝置不只服務中國科學家,也將促進國際合作研究,向全球貢獻開放。

丹娜絲颱風讓南台灣13萬片太陽能板「泡湯」,環境部估1.5個月搞定

屏東淺海區新型態光電實驗計畫,9日中午前完成清運。經濟部能源署

屏東淺海區新型態光電實驗計畫,9日中午前完成清運。經濟部能源署
丹娜絲颱風強襲台灣中南部,造成大量太陽光電板毀損,其中嘉義、台南災情尤其嚴重。環境部長彭啓明指出,此次颱風共造成約13萬多片、超過2千公噸太陽光電板損毀,預計一個半月內完成清運處理。雖然受損光電板數量龐大,但環境部強調,光電板屬一般事業廢棄物,並非有害廢棄物。

嘉義縣新塭、新庄農場等6處滯洪池大型光電案場受災,總裝置容量約95MW,初估有4成災損,其中新塭案場災情最為嚴重,約有5萬片光電板損壞。屏東佳冬的太陽光電系統浮台也遭吹倒,結構體遍布岸際。環境部已會同地方環保局抽驗災區水質,檢測結果顯示鎘、鉛等重金屬數值未超過環境基準值,證實光電板破裂不會釋出有毒物質。

面對生態保育團體對水面型光電板毀損汙染水體生態的憂慮,嘉義縣環保局長張輝川澄清,光電板主要成分為玻璃與橡膠,破裂不會釋出有毒物質。環境部也說明,太陽能模組由鋁框、玻璃、EVA膜等組成,物化性質穩定。雖然長時間浸泡水中仍有溶出風險,但已要求業者加速清理,避免汙染擴大。

嘉義縣經濟發展處表示,已選定布袋水產加值園區一處公有地,供業者暫置受損光電板,後續將洽談租賃事宜。環境部也要求業者負起清理責任,並將追蹤監測鄰近水域水質,持續掌握變化。彭啓明表示,光電板的分解、拆除、處理與回收工作,預計將在一個半月內完成。

你可能也喜歡

海線崛起-臺中產業起飛新廊帶
數位專題

海線崛起-臺中產業起飛新廊帶

近年「海線五雄」沙鹿、龍井、梧棲、清水和大肚迅速崛起,能源、高科技、金融業紛紛進駐,龐大投資額正湧向海線城市,市府的「富市臺中」計畫,大力招商,讓海線搖身一變成為炙手可熱的產業新廊帶。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