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嚴選推薦,適合親子共讀的品格書

比IQ更重要的能力

滕淑芬
user

滕淑芬

2014-12-01

瀏覽數 26,600+

嚴選推薦,適合親子共讀的品格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4 / 12月號雜誌 B型企業來了

從美國、日本到台灣,都有不少被列為經典的品格教育書,可以輕鬆說給孩子聽,一起討論,也可以讓大人反思其中蘊含的深刻理念。時間證明,好的品格書是暢銷書,也是長銷書。以下是《遠見雜誌》嚴選六本當下最適合家長、老師、學生、與企業人士閱讀的品格書。

讀好書1〉《美德書》

1998年,圓神出版

這是一本英文厚達832頁,中文譯本超過1300頁的大書。

編者威廉.班奈特是美國雷根時代的教育部長,他卸任後,蒐集古往今來的經典詩篇、童話寓言(如賣火柴的女孩)、哲學名人的文章,講述自律、憐憫、友誼、勇氣、毅力、信仰等傳統美德。英文版於1994年出版,5年內大賣280萬本,當時《時代雜誌》曾評論說,帶著新生兒離開醫院的新手父母,都該送一本。

如果用現代教養眼光來看,有些小故事其實非常老套,甚至爭議,例如不關門的小男孩,會被父母丟進海裡。

但其中仍有不少寶藏值得細讀,例如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明知已被判死刑,但卻拒絕朋友要他逃亡的建議,兩人對於「公民服從與不服從」有相當精采的論辯。也反映出傳統品格美德,必須經過時空掏洗才能留存。

讀好書2〉《好老師會做的20件事》

2014年,格子外面出版

這是一位教書35年的資深高中老師的心得報告與實戰紀錄。從1970年代美國經歷人權、婦女解放,目睹宗教與家庭功能式微就開始執教鞭的伍爾夫老師,不相信對品格的要求是老派道德,因此他的課堂上清楚界定「學生可以做和不能做的事」,例如遲到、吃東西、不交作業等,都是不被允許的。

每年開學時,他會寫一封信給學生家長,附上他的課程表、教學理念和一篇有關禮貌和尊重的文章,「邀請」家長成為他的伙伴。他曾遇過不少直升機父母或怪獸父母,例如一位高三學生因不交作業,可能無法畢業,他的父親軟硬兼施為孩子說情,先是說祖母很想來參加孫子的畢業典禮,最後威脅他會找律師。但伍爾夫老師堅持不為所動。

對於教書志業與熱情曾經有所懷疑的老師們,或者不相信叛逆的高中生也能信守傳統品格,伍爾夫老師的心法,一定能改變你的想法。

讀好書3〉《你就是改變的起點》

2014年,天下文化出版

敬老津貼不該排富嗎?年薪上千萬元的科技業執行長,哪裡需要區區的1500元。老農津貼年年加碼,導致台灣的農民人口由50萬人暴增到140萬人,「假農民」吃掉了大半的農業預算,也侵蝕政府的財政。

「台灣的民主只做了一半,只在前半段投票選出了候選人,卻沒有監督他們做出正確的事,」這是作者嚴長壽最深沉的感嘆,而究其原因在於,我們的教育沒有培養學生冷靜判斷是非能力的公民素養。

台灣已為缺乏公民素養付出代價,如何重拾,仍必須從教育著手。嚴長壽認為,教育形式可以因時因地制宜,但核心價值卻不能搖擺。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讀好書4〉《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2013年,先覺出版

書腰上的大字寫著「影響宮崎駿一生的書」。作者吉野源三郎是比宮崎駿更早就透過說故事的手法,來講述人生哲理的日本知名兒童文學家。

寫於1937年二次大戰前的慌亂年代,卻能影響動畫大師的人生態度,也是日本中學生最常被指定閱讀,歷久不衰的經典。

書中兩位主角是一名15歲的中學生「小哥白尼」和他剛從大學法律系的舅舅,小哥白尼的父親已逝,舅舅因而扮演亦父亦友的角色。

小哥白尼會念書、會玩,調皮搗蛋,也是個善解人意的貼心少年,他會與舅舅分享對日常生活的種種觀察。

每一個章節,都從一個日常故事開始,接續舅舅的筆記,記錄他想對姪子談論的人生思惟,包括友情、貧富、歧視、勇氣等課題。

幾段故事寫來生動,文筆優美,深度與廣度堪稱日本版的《蘇菲的世界》,值得細讀。

讀好書5〉《優秀是教出來的》

2004年,雅言出版

英文原名《The Essential 55》,簡單明瞭,指的是作者克拉克老師認為必要而基本的55條班規。出生在美國保守南方的克拉克,深受家訓影響,堅信有禮、尊重、感激和欣賞他人等人格的重要性;當上老師後,他也想要為學生樹立典範。

開學第一天,他會向學生解說這些班規,要求學生練習和遵守。他定下的規矩包括:和老師或同學說話時,眼睛要看著對方;打噴嚏要說對不起;看到有人掉東西要幫忙撿;誠心讚美同學的好表現;每天都要做完作業等,從生活細節中教導學生懂禮貌、助人和自律。克拉克老師的執行力,讓學生相信他是公平而值得信任的。班規第48條,他告訴學生,有人欺負你,一定要讓老師知道,老師會保護你,也會立刻處理。他對付霸凌,不是偏袒自己的學生,而是把惹事的兩方找來,警告不可以再無緣無故取笑、欺負別人,否則絕對不會善罷干休。

克拉克老師的故事續集更精采。他的第一本書,因為美國脫口秀主持人歐普拉的推薦而大賣百萬本。他用版稅在亞特蘭大買下一間廢棄工廠,附近看得到毒販和妓女,他卻執意在這個貧窮地區興學,結局如何?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再讀《教孩子大膽做夢》,55招班規發展成激勵孩子的101種策略。

讀好書6〉《錢買不到的東西》

2012年,先覺出版

有錢人可以花錢找人幫你排隊,買到音樂會入場卷;可以優先進入哈佛大學這類精英名校;可以買到代理孕母的子宮或其他捐贈器官;犯罪還可以換到待遇較好的牢房,這些「特權」都是金錢至上的資本主義社會真實上演的戲碼。

經濟學家都假設市場是客觀、沒有生命的,但哈佛大學教授桑德爾認為,當一切事物都能待價而沽時,人性貪婪、腐化就會浮上抬面,而遭到擠壓的是中產階級和貧窮家庭。雖然金融海嘯後,美國社會曾對市場機制無限擴大有過質疑,但桑德爾認為,對「市場道德的極限」進行理性的公共思辨仍太少。

道德與正義該不該築起最後一道防線?這個大哉問挑戰了資本主義的思惟,是作者繼《正義》一書後,更切中當代核心議題的力作。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