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是全世界幸福指數第四名的國家,有九成的荷蘭人表示,滿意現在的生活。很多人分析,荷蘭人會幸福,是因為荷蘭是全世界最自由的國度,舉凡其他國家可能的禁忌,從同性戀結婚、大麻、墮胎、到安樂死,在這裡都可以被接受。
連荷蘭的媽媽也比較快樂。心理學家迪柏茵(Ellen de Bruin)著有暢銷書《荷蘭女人不憂鬱》(Dutch Women don't get depressed)。作者在書中提到,荷蘭女人快樂的主因,就是可以主宰自己的人生,不但可以選擇伴侶、性向、婚姻、小孩,還可以選擇兼職或正職,取得工作與家庭生活的平衡,比起一般職業婦女工作家庭兩頭燒的處境,實在幸福多了。
同樣的,荷蘭孩子會快樂,也是因為有選擇的自由,快樂又自由的荷蘭家長,很少強迫孩子做不喜歡的事,還會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訓練孩子獨立思惟方式。
荷蘭父母給予孩子「保護下的自由」。「從小給孩子選擇的自由,讓他們自己做決定,為自己的決定負責,訓練獨立的性格,」荷蘭青少年中心(Netherlands Youth Institute)維克(Caroline Vink)認為。
玩的權利〉讓孩子安排課後活動
一位華人媽媽分享,某次去學校接女兒,同學想約女兒放學一起去玩,可是還不確定去哪裡,她便順口建議女兒:「約你同學來家裡玩好嗎?」這時,同學的媽媽開口:「讓她自己決定吧!」這位華人媽媽當下感受到,荷蘭父母無論多小的事情,都先尊重孩子的決定。
荷蘭孩子從小的成長環境,提供很多不同選擇的機會。從上學開始,學校無論是公立、私立教會、獨立學校(蒙特梭利)或是特殊教育學校,一律免費。而每個學區,幾乎都有三種學校提供家長選擇,讓荷蘭學生有更多機會,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學校。
荷蘭小學生放學後,可以選擇釣魚、游泳、各種的球類與戶外活動。一位久居荷蘭的美國人分享,荷蘭居家附近,走幾步路就有一個公園,小孩子騎腳踏車幾分鐘就可以到球場、圖書館,家裡附近就有好幾個小型動物園,有專門看鳥和小動物的農場。
知的權利〉兒童專屬新聞 接軌時事
除了玩的選擇,荷蘭的大人也給小孩「知的權利」,荷蘭兒童媒體普及率很高,除了每日新聞,「青少年日報」和兒童雜誌,都深受家長與兒童的喜愛。每天荷蘭公共電視台NOS早中晚三個時段,會播出15分鐘的兒童新聞,成為很多荷蘭兒童每天必看的節目。
兒童新聞報導的範圍很廣泛,包括國際新聞、近日的頭條,還有特別針對兒童有興趣的專題報導,例如科學家發明的最新機器人、動物奇觀和科學新知。小朋友關心時事,也會在學校內一起討論。一位荷蘭校長分享,數月前,馬航MH17從阿姆斯特丹飛往吉隆坡的客機發生空難,這個新聞也引發小朋友的關注。
其中,剛好一位受難者就是班上同學的舅舅,老師也特別開放時間讓同學們討論與分享,進行機會教育。透過這件事,讓孩子了解生命的無常,珍惜現在所擁有的。
舉辦「小陪審團」 票選最喜歡的童書
每年荷蘭也會舉辦「小陪審團」(The Young Jury)的活動,讓小孩票選最喜歡的書,以及選出最暢銷的童書作者。每年9月到隔年3月,開放投票選出孩子喜歡的書,並且在4月,由這些陪審團的孩子,聚集在鹿特丹投票,如果不能來的孩子,也可在學校的圖書館看實況轉播。
依據孩子們的投票結果,會頒獎給支持度最高的童書作者,然後舉辦簽書會,讓孩子近距離和喜歡的作者面對面。各種豐富的資訊與多樣化的活動,讓荷蘭小孩從小就可以選擇不同生活方式,在自由中選擇未來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