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攜手聯亞跨入製藥,台塑生醫十年布局到位

兩位女強人合作 王瑞瑜、王長怡搶攻全球1.5兆大餅

滕淑芬
user

滕淑芬

2014-09-01

瀏覽數 40,750+

攜手聯亞跨入製藥,台塑生醫十年布局到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4 / 9月號雜誌 機器人萬能好友來了

這一段時間以來,許多人總是這樣形容這個合作案:「一位是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的女兒王瑞瑜,一位是前國大代表、《中外雜誌》創辦人王成聖的女兒王長怡,」兩位女企業家攜手,今年初成立了聯合生物製藥公司,希望搶攻全球500億美元(約台幣1兆5000萬元)的蛋白質藥物市場。

這個合作案中,台塑生醫將投資台幣12.6億元在新竹湖口工業區興建製藥廠,2016年完工後,將會是全台最大的蛋白質藥物生產基地。

契機〉技術、人才齊全 一拍即合 

以化妝品、清潔用品和保健食品為主力的台塑生醫,為何選在此時跨入生物製藥?在台塑大樓接受《遠見》採訪的台塑生醫董事長王瑞瑜說,這是她10年前創業就有的夢,當時就想整合集團資源,同時投入「生活、生物、生化、醫材、醫藥、醫學」這六大領域,但因條件不足,只能從「最低階」的生活用品入手。

10年前從小苗灌溉,慢慢茁壯後,兩年前才透過長庚醫院產學中心主任閻紫宸引介,認識1985年即成立生技公司的王長怡。王瑞瑜說,未來是蛋白質藥物的天下,聯亞有技術,加上人才到位,技術成熟,走到這一步,「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

王長怡專業出身。台大化學系畢業後,在美國洛克菲勒大學取得免疫學博士學位,28歲進入全美最大的史隆凱特林癌症研究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是該中心最年輕的實驗室主任。

不願只被定位在研發主管,1985年她在紐約長島創立聯合生物醫學公司(UBI),研發的C型肝炎檢驗試劑,是第一件成功商品化的產品,1997年打入歐洲,占有1/3歐洲市場。1998年受經濟部邀請回台,在台灣成立分公司。

坐鎮台北101大樓,長年在台、美兩地飛來飛去的王長怡說,台灣雖小,但發展生技業並非沒條件,以瑞士巴塞爾(Basel)為例,是個只有64萬人的小城,但因百年前就成立了羅氏、諾華兩家藥廠,幾乎掌控全球製藥業。

她細數台灣生技業發展脈絡,從1959年頒布製藥廠的設廠標準,至今半世紀,但全台200多家製藥公司仍以生產專利過期的學名藥為主,研發能量不足。

王長怡說,早年台灣不少留美的歸國學人如愛滋病專家何大一,皆以個人顧問身分回台,她幾經思考,若想擴大台灣生技業的研發能量,就必須同步培養國內人才。

說服美國總公司董事會後,她即以法人合資的方式回台成立分公司,條件之一是「擁有完全主導權」。最後,行政院開發基金、台糖等泛官股投入4000萬美元(占40%股權),成立聯亞生技公司。

研發口蹄疫試劑 打漂亮一仗 

回來設立分公司前,王長怡就打了漂亮一仗。1997年台灣爆發口蹄疫疫情,UBI董事、以解開DNA雙螺旋結構得到1962年諾貝爾獎生醫獎的華生博士(James Watson)鼓勵她投入研發。王長怡立刻動用所有人力與資源投入。

她利用美國農業部動物疾病控制中心口蹄疫專家布朗博士(F. Brown)長年蒐集來的血清,短短10個月就開發出口蹄疫病毒檢測試劑,並得到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認定有效,也順利取得專利。2004年又研發出口蹄疫苗。可惜,當時農委會因使用創新疫苗不符合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自「非疫區」除名的規定,王長怡研發的口蹄疫苗未能在自己國家使用,反而是中國積極爭取,2007年底在中國量產上市,第一年量產1億8000萬劑;第二年達到3億劑,目前市占率為1/3。

鑽研愛滋新藥 吸引台塑投資 

帶著口蹄疫苗的創新技術,王長怡也掌握在台落地生根、擴大生產基地的機會。1999年、2001年分別購併羅氏、葛蘭素在新竹湖口的製藥工廠、人力與設備,自此承接國際藥廠的委託代工,有了穩定營收。

但其實她著力最深的是新藥開發,尤其對愛滋病新藥鑽研已20年。她的堅持、專注與開發新藥的能量,正是台塑相中的主因。「我的角色就是橋樑,」長庚醫院產學中心主任閻紫宸說,長庚團隊對國內生技公司做了詳細評估才決定試水溫,雙方能否創造新局面,沒人能保證,「但至少在這個時間點,我們願意給對方一個機會。」

「10年前以清潔用品跨入市場是練兵,現在與聯亞合作也是練兵,」閻紫宸說,疾病治療的方式很多,有小分子藥、蛋白質藥、基因治療、幹細胞治療等,台塑生醫新布局,需要挑選一樣產品來測試,雀屏中選的就是蛋白質藥。

1990年代人類基因圖譜工程計畫完成後,發現蛋白質藥物,更精準知道哪個細胞出問題,對症下藥,而成為製藥主流。然而,開發新藥仍是一條漫漫長路。堅信「免疫學是醫學祕密武器」的王長怡,以愛滋病新藥研發為例指出,自1983年科學界確認HIV病毒就是病灶後,全球醫學界至少投入數十億美元經費,但至今沒有一款新藥成功。

原因之一是HIV病毒的高變異性,不但會快速繁殖,還會凌亂地複製基因序列,以致研究人員在同一個病患身上不同時期取得的病毒株都有很大差異,造成新藥開發的高難度。

華裔愛滋病專家何大一著名的「雞尾酒療法」,原理就是讓愛滋患者在不同時期施以不同藥物,但也僅能降低病毒量,尚無法治癒這個「世紀之癌」。醫學界一直設法開發出能殺死不同HIV病毒株的抗體,而這顆神奇的子彈,會不會就是蛋白質藥物?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強強聯手 期待三年新藥上市 

聯亞生技公司執行副總經理林淑菁表示,經過多年研究,王長怡找到了HIV病毒株與受體結合的位置,讓潛伏在休眠狀態的寄宿細胞裡的殘餘病毒可以先活化起來,再加以阻斷、清除,這個有效的「病毒阻斷劑」已測試在800多個病毒株上,證明有效,也得到經濟部科專計畫四次合計約6000萬元的研究經費。

新藥2008年已完成第一期臨床試驗,目前在台大醫院和榮總進行第二期臨床試驗。閻紫宸指出,市場上也有其他藥廠研發的新藥,有些也已進入第二期測試,但台塑生醫看重的是,聯亞的新藥都是「從無到有」自己研發出來的創新能力。

年初在新公司成立記者會上,王長怡信心滿滿地說,藉由台塑集團的醫療體系、研究和臨床專業等優勢,兩家公司「強強互補」,希望三年內能讓新藥上市,10年內有五項新藥,成為永續經營的生物製藥公司。但製藥業總需要10年、20年才能磨一劍,這兩位女強人可否完成夢想?有待後續觀察。

〉專訪台塑生醫董事長 王瑞瑜 

重視預防醫療,老後生活才有尊嚴 

影片中,70、80歲的老人家在鋪滿厚墊的地板上翻觔斗,還有人雙手握緊吊環倒立、或在大球上滾動。這是芬蘭佑華斯克拉大學運動中心透過運動科學教授和專業教練的訓練,強化芬蘭在地老人的體能,希望能讓老人臨終前的臥床時間縮短在兩星期內。

這段兩年前公視記者遠赴北歐芬蘭製作的〈活躍老化,貼心芬蘭〉專題,啟發了台塑生醫董事長王瑞瑜,決定跨進預防醫學領域。「台灣缺乏預防醫學的概念,健保一年支出近5000億元,國人的醫療費用很快就要破兆,」憂心健保將拖垮財政的王瑞瑜說,如果可以預防疾病發生,老人就可以活得更有尊嚴;而照顧高齡族群是當務之急,現在不做,未來一定會後悔。

媒體上的王瑞瑜光鮮亮麗、氣質高雅,日前才和台塑生醫團隊拍電視廣告,主打「台塑生醫,由我們為您把關」的專業形象。

身兼台塑集團總管理處副總經理的王瑞瑜透露,自己的專業是會計和管理,但其實,醫學才是最愛。為了這門艱深功課,她花了很多時間請教長庚醫院的醫療團隊,包括知名的心臟科權威、長庚決策委員會主任委員吳德朗,以及長庚醫院產學中心主任閻紫宸等人。

健康生活館 提供預防照護 

王瑞瑜認為,預防保健人人做得到,舉例來說,牙周病是長庚醫院醫療支出的第六大疾病,但牙周病非常好預防,只要飯後30分鐘好好刷牙,每天固定使用牙線保持口腔清潔,牙刷三個月更換,就可以遠離牙周病。

為了強化民眾預防醫學的觀念,王瑞瑜要求同仁要「化被動為主動」,因此她建置「健康生活館」,今年12月即將在林口開幕,希望讓民眾來此定期檢測,徹底了解自己的身體,也會將所有身體指數以雲端技術傳輸,讓民眾掌握每日的身心狀況。

更吸引人的是,台塑生醫列出80位長庚醫療體系內「玉山級名醫」,包括整型外科陳昱瑞醫師、乳癌與乳房重建權威鄭明輝、皮膚科主任胡倩婷等人,將健檢、照顧和治療串連起來。消費者成為健康生活館的會員後,就能得到長庚團隊的預防照護。

「健康生活館」內也會有一般保健產品。例如將牙膏、漱口水、牙刷牙線等整套包裝,與三高指數的測量,搭配飲食、運動,及體適能訓練等,概念就像一個「小診所」裡的全套服務。

在同仁眼中,王瑞瑜是劍及履及的管理者和創意發想者。不論多忙,每日在跑步機上快走5公里,固定打坐30分鐘的她,身心靈放空後,常有些新想法進入腦中,第二天就會要求同仁開發。

親自試用產品 改到滿意為止 

剛創業時,父親王永慶因常到大陸出差,受到當地氣候乾燥嚴寒、引發皮膚乾裂,備受困擾。王瑞瑜特別請同仁研發一款強調保濕的凝膠,這款保養品也成為台塑生醫的明星產品。

「董事長只要有靈感,我們就要負責研發出來,」台塑生醫研究發展中心協理劉慧啟舉例,為了讓民眾吃得安心,她要求員工開發可以清洗農藥的清潔劑,同時取得SGS認證,證明清洗前、清洗後的農藥殘留降到很低,才能上市。

「我在替消費者把關,」王瑞瑜笑說,自己是公司的白老鼠,吃的、喝的、擦的,她一定親自試用,只要不合格就要求改善。又如一款除臭抗菌劑,她用了一星期後發現,噴出來的液體是霧狀的,研發人員又調整乳化懸浮比例,才變清澈。

預見高齡族群的養生需求,一年前王瑞瑜也要求同仁開發中藥材的養生飲品,在長庚中醫團隊協助下,一款龜鹿四珍養生液今年8月終於上市。「我負責的每一項事業都不簡單,很多都不是我的專業,要從頭學習,」王瑞瑜說,以前她還負責台塑鋰鐵、南亞光電這兩家公司,為了接受媒體訪問,週末都在家K資料。

身為台塑集團九人決策成員之一,目前80%時間都在總管理處的王瑞瑜說,擔任台塑生醫董事長,最重要的是要懂得用人,用對人,就不需要花很多時間。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