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立法院開議,預計將討論、通過攸關銀髮族和身障者生活照護權益的「長期照護服務法」。這項法令將是台灣在2025年邁入老人比率達20%、超高齡社會的基石,希望讓行動不便的失能長者能得到適當照護。這項法令也將銜接2016年預計開辦的長照保險,象徵台灣的社會福利又邁入另一個里程碑。
2016年開辦長照險
失能逾半年就能得到服務
預計在2015年,立法院將審查通過「長照保險法」,再經過一年籌備,2016年開辦長照險。衛福部推估,長照規模約是健保的1/5到1/6,每個人每月多交1/5到1/6的健保費,約2、300元,一旦因為意外、年老、疾病而失能超過半年,需要他人照護,就能夠使用長照服務。
比照健保 政府、雇主與民眾分擔保費
衛福部社會保險司司長曲同光表示,長照險跟全民健保一樣,都是全民納保、人人交費,仿照日、德。保險人是健保署,保費由政府負擔36%,其餘由雇主和民眾負擔,每三年依費率調整公式,計算費率,以求財務平衡,並且設有八個月的安全準備金。
按照衛福部進行的「國民長照需要調查」,失能者一家平均共有4.58人,一人倒下,全家受累。若以2016年來看,推估會有78萬人需要長照,加上家屬,受影響者共有357萬人,占全台人口的15%。 衛福部統計,全台現在約有71萬人失能,其中有44萬名長者,在老人中占16.35%,隨著老化社會到來,到了2031年,失能長者將增加到93萬人,占失能者的78.8%,也就是說,每10名失能者就有8名是長者。到了2050年,失能人口可能達190萬人。
事實上,政府早在1990年代就委託學者研究長照制度。終於在2008年,開辦「長照10年計畫」。曲同光解釋,長照險準備過程依循健保模式,醫療院所在1985年先建立醫療網,接著通過「醫療法」,1995年才實施健保,長照險也是先由長照單位建置服務網絡,才能服務民眾。
長照10年計畫 服務網仍不健全
長照10年計畫有10項服務和補助方法,如果超過就得自付,如同健保,採部分負擔機制,低收入者免費,中低收入者自付一成,一般人是三成,七成由政府補助。例如,照顧服務員到家裡照顧,一小時是200元,一般人仍需自付60元。
由於使用長照的民眾逐年增加,過去四年來,衛福部總是預算編列不足,需動用第二預備金,遭社福團體抗議。幸好2014年,以公務預算編列,規模從過去的20、30億元,提高到41.4億元。衛福部也將從菸捐、金融營業稅等,籌措至少50億元的長照基金,訓練照顧服務員、評鑑長照機構。
截至2013年,長照使用人數超過14萬2000人,六年內增加13.8倍,失能長者使用率從2008年的2.3%提高到2013年的31.8%,其中,重度失能者使用最多,占42%。不過,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副司長蔡誾誾不滿意現在的使用率,希望再增加。
使用率仍不高的原因,是因為長照單位、人力不足,服務網不夠健全所致。例如有些縣市無法全部提供這10項服務,還面臨照顧服務員證照無人聞問、家屬無法順利使用喘息服務、外勞增加快速等多項挑戰。
危機1〉照顧服務員嚴重不足
觀察民眾最需要的長照項目,非居家服務莫屬,占七成三,而扮演關鍵角色的就是照顧服務員。「2016年,全台需要5萬7854名照服員,現在還差3萬8700名。」蔡誾誾表示。可是,如果有了這5萬多名照服員,是否就能完全滿足民眾需求呢?
「即使補足,還是不夠!」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以下簡稱家總)社工專員張筱嬋說,一名照服員一天服務四名長者,5萬多名照
服員只能照顧20多萬人,但是,現在的失能者就有71萬人,根本不夠。
「政府現在每年訓練7000名照服員,應該要1萬7000人才夠需求,」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理事長涂心寧表示。居服聯盟是全台160個居家服務提供單位的平台,在各縣市安排照服員,深入失能長者家庭,很了解市場需求。
從2003年至今,政府訓練了9萬7492名照服員,但留任者只有2萬548人,留任率只有21%,因為平均時薪只有170元,屬於低薪工作,即使有丙級證照的國家考試,仍發揮不了號召力。留任者中,從事居家服務者僅7504人,超過一半以上、有1萬2000名是到醫院或機構當看護。原來,到機構、醫院工作,可免去往返長者家庭的辛勞,加上工作時間固定,吸引力較高。
「政府應提高照服員的社會地位,」涂心寧認為,禮儀師服務逝者,領有高薪,飯店服務生舖床、端盤子,可以升遷,但是,社會認為協助失能長者吃喝拉撒是低賤的工作。
危機2〉家屬喘息服務難以發揮
由於照顧人力不足,讓使用需求次高的喘息服務難以發揮功能。家總推估,全台有90萬名家屬,照顧71萬名失能者,他們無法紓解壓力,可謂隱形病人,不難理解為何會發生殺害家人的悲劇。
「喘息服務看得到、吃不到!」家屬張梅君說,她想把失智的媽媽送到收容機構14天,可是找不到床位。台灣失智症協會祕書長湯麗玉也表示,家屬希望的喘息時段,經常找不到照服員,只好自己照顧。照顧網與人力不足,更會影響家人的就業。
日本《經紀人週刊》2013年12月報導,日本每年有10萬人為了照顧家人而離開職場。家總祕書長簡璽如認為,類似情況已在台灣發生。根據他們調查,台灣照顧家屬中有21.6%是為了家人而辭職或提早退休,是國家勞動力的損失。
其中,男性照護家屬近年來愈來愈多。衛福部統計,女性為五成三,男性增加到四成七。例如一名50多歲的男性,數年前辭職照顧生病的父母,如今積蓄用盡,生活困難,政府卻判定他有工作能力,不符中低收入補助資格,不能申請生活補助。
危機3〉外勞缺乏管理與訓練
因為本土人力嚴重不足,將照護工作交給外勞的家庭也在快速增加,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副署長蔡孟良表示,台灣自2001年起引進照護外勞,如今有將近21萬人在家庭、機構,照顧失能者。儘管外界仍質疑外勞愈來愈多,會影響本勞權益,但蔡孟良反問:「如果這些年沒引進照護外勞,台灣會是什麼光景?」
外勞月薪2萬多元,約莫是本勞的一半,只要中文流利、會煮台菜,就大受歡迎。今年以來,家屬相傳未來印尼、菲律賓會停止輸出人力,蔡孟良說,經過我方外交管道查證,只是謠傳,大家才鬆了口氣。
但大量增加的家庭外勞本身也成為一大問題。由於這些外勞大多沒有接受評估和訓練,缺乏管理,服務品質不一。幸好「長照法」通過之後,會將外勞納入管理,提供在職訓練,只是考量外勞人權,未來會規定週休一日,一年有七天年假。
危機4〉養護機構不夠用
照護機構與人力不足,失智長者家屬感受更深。目前全台失智日間照顧中心已有12家,行政院長江宜樺已宣示,希望2016年能增加到368家,每鄉鎮區都能普及,但是,這些中心每月只能收取9400元到1萬5000元,不敷成本,民間投入意願低落,對建立長照服務網又是另一個挑戰。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祕書長吳玉琴直言,日照中心空間取得困難,曾有大樓民眾反對設立,況且失能、失智長者行動不便,需要較大空間,都會區要找到夠大的房子,難度高。
相較日照中心數量不足,全台的安養、養護等老人機構,供過於求,平均占床率是七成五。不過,各地分布不均,台北市、苗栗縣、澎湖縣、金門都不夠,口碑好的機構則大排長龍、一床難求。例如新北市雙連照護中心就有5000多名等待人數。
值得注意的是,未來老年人口增加,現有的老人機構將不敷使用。新光、國泰等壽險業者想要投入長照服務,結合旗下的醫療、保全、保險等事業,興建安養、養護等機構,在銷售長期看護險的同時,能夠以實際的長照服務做為理賠。只是政府與民間對於壽險業者投入長照卻有不同看法。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副署長陳素春表示,壽險業者沒有照顧長者身心理的經驗;社福團體也擔心壽險業者只服務有錢長者,一般長者住不起,會拉大貧富差距。
依照「老人福利法」,只有財團法人能經營老人福利機構,政府目前仍不打算修法。由此看來,壽險業無法挾帶雄厚資金,投入長照業,台灣也暫時難以像日本、芬蘭等國,將長照發展成商業模式,形成新興產業。
長照險即將開辦,如何善用長照資源,嚴格把關,不會步上健保浪費與瀕臨破產的後塵,值得深思。但更重要的考驗是提高預防概念,教導長者提升身體自癒力,避免失能。最好能一生都不需使用長照服務,活出健康晚年才是最棒的。
工作量超標 照管專員人才難覓
「長期照顧管理專員」(以下簡稱照專),是很多人沒聽過的工作,他們隱身在縣市政府的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是替長照資源把關的守門人,沒有他們,長照服務就無法推動。
自從衛福部在2008年開辦「長照10年計畫」,設立63個長照分站,就出現照專、督導這種新工作。他們必須協助民眾申請長照服務,也得回答民眾的問題,如:幫忙找床位等,回答外勞怎麼申請、子女棄養、沒地方住該怎麼辦等疑難雜症。他們還要到長者家裡訪視評估,拜訪里民中心、長青學苑等單位,宣導長照10年計畫。接著,逐一為長者資料建檔、擬定照顧計畫、查核長照費用。
照專像是管家婆,深入長者家庭。曾有細心的照專發現,兒子貪圖媽媽的退休金,謊報媽媽失智,幸好查出兒子打媽媽的家暴事件,緊急安置媽媽。
全台331名照專 留任率不到七成
只是隨著老年人口增加,長照需求提高時,照專的工作量也大增,因為超過負荷,有些縣市出現嚴重離職、人力不足,連督導也從缺,值得關注。衛福部統計,全台共有331名照專和督導,平均留任率67%,全台第一位男性長照督導的陳俊凱,就離開新北市長照中心三重站,改行從事殯葬業。
「工作量多到無法喘息」「回家繼續做」,一位照專苦笑著說。也有照專在部落格上寫著:「照專是很重要但不受重視的工作」「有理想的照專一個個陣亡,長照被戲稱為以台語發音的『常常走人』。」按照國家發展委員會在2009年規劃,一名照專合理的工作量是100到150件長照個案,但是,現在卻增加到250到300件,未來可望能降到200到250件。
眼看2016年開辦長照險的日子將要到來,到時候有51萬名失能長者,個個都需要照專評估。這份因為長照而產生的新工作,需要經驗累積,課本學不到,老師不會教,一旦評估錯誤,指派不當服務,就像對病人開錯處方,不但浪費資源,也延誤病情。如何補足照專人力不足與增進他們的專業能力,已是台灣走向長照服務的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