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著灰色襯衫、刷白牛仔褲,一身輕裝,這位年輕小伙子,人還沒走進門,聲音先到:「嗨!你好」,圓圓的臉,稚氣未脫,搭配爽朗的笑聲,讓場子立刻活絡起來。
隨性翹起腿,坐在沙發一角,說起話中英夾雜,帶著一點ABC的腔調,親和力十足。他是全球資安大廠趨勢科技創辦人張明正的么兒張友辰,大家都叫他Victor,年紀還不滿26歲,但一講到創業,燃著發亮的眼神。
「老爸就是個創業者,我覺得那對我影響很大,」張友辰說。
其實,他所展現的隨性與親切風格,還真得跟他的爸爸張明正很像。
張友辰帶領的Tomofun團隊(Together, More Fun),去年7月正式啟動開發LifeCrumbs微日記App,測試版本於去年底上線時,完全沒有宣傳,但是卻引起國際科技專業媒體如TechAsia關注報導,也獲得知名蘋果iOS App評測網站《AppAdvice》專文推薦及最高評價。
測試版一推出 超過萬人下載
它的特色是,第一次有社群軟體,不用線性時間軸,改用月曆的記錄方式及介面,讓大家可以分享、輕鬆回顧每天的生活點滴。因此在很快的時間裡,全球已破萬人下載,引發不小話題。
想法總是和別人不太一樣,自嘲「很瘋狂」的張友辰,大學在波士頓巴布森學院(Babson College)主修創業。他說,學「創業」對很多人來說,就是件瘋狂事,因為創業根本沒有公式,怎麼能學? 不過那四年裡,他學到的是,勇敢做夢,小心執行,而且跌倒的時候「永不放棄」。
大學畢業,當同學都在為職涯打算、面試、找工作之際,張友辰反倒賣了車,帶著一點錢,背著背包四處流浪,只為了「找自己」及「學會獨立」。
他拋下過往優渥的生活,苦行足跡遍及斯里蘭卡、印度、尼泊爾、土耳其、約旦、馬達加斯加、肯亞、埃及、摩洛哥。
「每天生活的預算只有不到15塊美元,有時候就在機場看,想去哪邊,就去哪」,張友辰說。
經過18個月的旅行,回到台灣,第一件事,也還不是創業,而是先去找工作,他說:「那時候我覺得還沒有準備好。」
看到兒子這麼跳tone,張明正很驚訝,「他連中文都講不好,年紀又這麼小,我萬萬沒想到,他會回台灣找工作,乖乖去上班,之後還留在台灣創業!」
張友辰第一份工作,加入當時才20個人的Gomaji,負責行動平台開發,而短短一年多,Gomaji已經成長為全台最大團購網、超過200個人的公司。
充滿熱情 讓人願意一起拚
與Victor共事過的Gomaji營運長涂孟郊回憶,有次他們應邀到北科大分享創業,面對200個學生,那時候才23歲的張友辰卻毫不怯場,講完之後,台下同學問題更是踴躍到停不下來,「他非常熱情,很能帶動氣氛,更能感染周遭的人!」
見證Gomaji崛起,張友辰血液裡創業熱忱藏不住,一年多前,邀集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開始創業。
靠著熱情跟想法,張友辰不僅讓蘇培若、王炳堯願意離開跨國企業的穩定工作;張友辰的老婆張鈺雯(Maggie),也辭了香港大廣告公司的職務,加入創業。從小一起長大的好友吳子學(Kevin Wu),也放棄國外十幾萬美元年薪的機會,返台加入。
老婆Maggie說:「他就是有辦法,讓人想跟他一起拚拚看!」Tomofun專案經理蘇培若也分享:「雖然他年紀比我小,但卻讓人覺得跟他一起真的可以do something。」
吳子學則形容,Victor超有活力,就算開會開一整天,還是鬥志高昂,否則有的團隊,可能會因為領導者累了,士氣低迷,「有Victor在,永遠都不會有這種問題!」
其實張友辰天生的領袖特質,在19歲時就能看出來。他當時一手主辦「夢想起菲」計畫,帶年輕學生到菲律賓當海外志工,幫忙貧窮社區挑磚、砌牆、拌水泥、蓋房子。
因為太成功,本來只辦一年的志工計畫,變成年年辦;從一開始只有30個學生,到後來名額增至百人,還年年爆滿,需要面試篩選團員,成為全台最知名志工團之一。
甚至原本需要趨勢科技贊助,辦到第七年,靠一人不到2萬的團費就能達到損益兩平。張明正為兒子感到驕傲:「連最難的Social Enterprise(社會企業)都被他搞成了,比他的老爸厲害!」
創業先談核心價值再談產品
雖然張友辰非常確定,自己創業的方向,要和「社群」及「行動」相關。但是真搞起創業,卻與眾不同,一開始並非把焦點放在要做什麼產品,反而花非常多的時間討論:到底公司的價值和文化是什麼?因為他覺得大家有共識後,公司才走得長遠。 最後討論出來,團隊的核心價值,就三個英文字:開放的心胸、願接納不同意見(Open-minded)、探險家精神(Explore),還要好玩(Fun)。
走進Tomofun辦公室,就可感受到團隊文化。
露天小庭院鋪著木棧板,那是一個月一次烤肉聚會的最佳場地,門口開放空間擺著一張褐色沙發,外加一整面牆的玻璃白板,正是大家討論的會議區,牆上有個小籃框,後方還有座美式足球台,讓成員開發卡關的時候,可以隨時放鬆一下。
開會時,不是先報告工作進度,而是分享最近大家去過哪邊、生活的狀況,等到氣氛熱烈起來,才會進入正題。張友辰說,這樣團隊會更樂於表達意見,也更有效率。
這個團隊歡樂到,讓人常忘了在上班,而是同心協力,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追逐夢想。
像是採訪途中,有成員正解釋LifeCrumbs的特色,張友辰也能蹦跳到白板旁,立刻用Q版圖示出來他們的核心理念,弄得大家哈哈大笑。
愛搞笑 自稱團隊的「屁股」
他更形容自己是團隊的「屁股」,肢體語言俱佳,立刻表演大力坐在沙發上:「當你跌倒的時候,what saves you is your butt!」(跌倒時,你的屁股絕對會救你!)
技術長王炳堯說,他們並非一天24小時死守工作,辛苦到沒日沒夜,也有自己的生活,但這絕不代表不努力! 難道開發App過程中,都沒遇過挫折嗎?
張友辰回想,原本一直想做個結合旅遊和社群的App軟體,但後來卻發現,旅遊不可能天天去,但社群媒體卻訴求日常使用,導致討論一度窒礙難行。
那時候,張友辰的解決方法,並非讓整個團隊困於思緒牢籠,而是請大家先把手邊工作放下,一起到菲律賓當志工一週,幫人蓋屋,跟當地民眾一起生活,體驗「從無到有」完成一件事,體會那種成就感和單純的快樂。
借用菲律賓經驗,團隊重新定位他們的最新使命:要做一個軟體讓大家能夠分享生活中的「小確幸」,才有LifeCrumbs社群微日記產生,所謂「Crumbs」的意思,就是生活中的小碎片,但拼湊起來,卻會成為一幅有意思的生活風景。
現在Tomofun團隊,正為了6月即將推出正式版軟體,調整使用者介面,天天處在備戰狀態,希望把每個細節都做到盡善盡美,雖然忙碌又忐忑,但是他們從不抱怨。 張友辰說:「人生最糟的事情,絕對不是失敗,而是沒有走出去,沒有去嘗試!」
張明正Vs.張友辰 創業家老爸
只要兒子陪吃飯打球就滿足
談起父親張明正,張友辰說:「別的CEO都很忙、很嚴肅,他卻一直很Happy,那深深影響我,原來走創業這條路也可以很Happy。」
每兩個月,張友辰會帶著創業團隊一起去見父親張明正,他們叫他「先生(日文發音)Steve」。專案經理蘇培若回憶,首次要去和張明正開會時,有點害怕,很怕他會盯工作進度跟成果,沒想到他卻一個字都沒問,卻要大家去反思,去找到讓自己快樂的原動力與初衷。
張友辰形容父親就像一面「鏡子」,鏡子不會有任何評斷,「我問他一個問題,他就再問我一個問題,而非回答我,他幫我釐清思考,但從不幫我下決定。」 在創業路上,有父親的支持,張友辰覺得非常幸運,因為不必在創業的第一天,就要為金錢所苦,所做的每件事情,都要以能否快速回收金錢作考量,而可以把「企業文化、快樂、好產品」,放在第一位。 怎麼看張友辰也走上創業路?張明正說:「他們這一代,在國外有很多工作選擇,但他們竟選擇在台灣創業,拿不到5萬元台幣的月薪!」
兒子的創業熱情深深感動他,張明正回想,就像愛迪生曾說:「我一生從沒做過一天工作,全在玩樂與嬉戲。」他看Victor現在的工作方式,就跟愛迪生很像,每天都充滿活力、都是那麼好玩及開心。
張明正坦言,創業之路不如意十之八九,會遭遇很多難以想像的困難,「他(Victor)的創業成不成功,我想他們還有50年的時間可以去努力、去證明。至少他們創業的方向一定是對的!」張明正說。
而談話間,張明正也不禁流露慈父心願,偷偷地說,其實Victor願意回到台灣,一週陪他吃幾次飯,打兩次網球,他已經心滿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