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季春時分,當北部還困在綿綿細雨的暮冬氣候時,溫暖的陽光卻在南部的天空露出了笑靨。
這個城市最近動了起來,每個人的臉上有著一股興奮、也帶著一丁點緊張感,大家一起為即將到來的第八屆「世界運動會」(The World Games)熱烈準備著,這將是高雄市、也是台灣近百年來的一大盛事。
世界運動會是每四年舉辦一次的大型國際運動盛事,1981年在美國聖塔克拉拉舉辦以來,歷經英國倫敦、德國卡里斯魯、荷蘭海牙、日本秋田等大城,是規模僅次於奧運、世界盃足球賽的大型國際賽事。
今年7月16日到26日,世運將首度跨出先進國家城市,移師高雄舉辦,屆時將吸引近90國的5000名選手齊聚高雄,爭奪31項競賽的冠軍金盃,可說是台灣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國際盛會。
如去年中的暖身賽,便吸引逾40國媒體,讓台灣在許多外國媒體上曝光。預計7月開幕時,將吸引超過300名的外國記者。市府也會邀請23個友好國際城市組團來台。目前大陸也確定派出上百人的選手隊及5家電視台前來。
高雄市觀光局預計,世運期間可望吸引10萬名國內外遊客,累積逾200萬觀光人次,並帶來超過10億元的周邊商機。世運基金會常務董事劉世芳認為,「這還是保守估計,因為今年春節16天的燈節,就已經有150萬人次了。」
不同於奧運 更重視技巧與美感
不過世運和去年剛落幕的夏季奧運有很大不同,它並非純粹地追求運動的「極限之美」,反而更強調友誼的精神及團隊,而且更注重技巧與美感。
本屆世運共有26項正式比賽及5項表演賽,除了國人熟悉的撞球、空手道、體操、射箭、保齡球、龍舟之外。其他多是已開發國家的休閒運動,不只是一種競技,更是一種生活的時尚,如飛行傘、滾球、七人制橄欖球、攀岩、壁球、運動舞蹈(國際標準舞)等。
因此,世運比賽不完全仰賴體能條件,更考驗選手的技巧與團隊默契,也更要求運動的美感,展現的是另一種運動的「優雅之美」。高雄市長陳菊便形容,「大家不能以看百米賽跑的想法來看,世運其實有另一種優雅的美。」
這種技巧勝於體能的比賽特性,也讓亞洲人的奪牌機率更高。如台灣歷屆在空手道、跆拳道、女子壘球、撞球、健力、溜冰等項目,都曾奪下獎牌。
此外,世運也讓國內民眾大開視野,接觸更多平常看不到的賽事,比方滑水、輕艇水球、蹼泳、沙灘手球等。
想看團隊合作的和諧美,可以選擇拔河、合球、壘球、七人制橄欖球。
要欣賞優雅的舞姿,運動舞蹈、體操、滑輪溜冰,會是很棒的選擇。
想見證本土選手奪牌的人,可以從滑輪溜冰、撞球、健力、保齡球,女子拔河等項目看起。
各項精采賽事 已熱烈預購中
4月份起,多達35萬張的高雄世運門票(包括開幕、閉幕及各項賽事),已開始在全國4800家7-ELEVEn的「ibon便利生活站」及「元氣購票網」全天候販賣,未來也將推出英文介面及海外訂購服務。
除了開賣第一天賣出逾5000張門票,截至4月20日,最搶手的開幕式更售出上萬張。劉世芳提醒,雖然每種比賽都要買票,「但很多都是一票到底,可看整天的。」
為讓國人熟悉世運比賽,並培養未來選手,這幾年,高雄市各局處單位都認養項目推廣。負責宣傳「相撲」的社會局局長許傳盛便訝異地說,儘管一般人都把相撲看成日本特有民俗,「但現在全世界已經有50幾國的選手了,甚至有女子組比賽,台灣還有拿過亞洲盃女子銅牌的好手。」
劉世芳強調,「其實世運比賽,就是奧運的敲門磚!」舉凡沙灘排球、女子舉重、跆拳道等,都是從世運晉升奧運的前例。
猶有甚者,滾球經推廣後,近年在國內的運動人口便因此大增,明年台灣還爭取到「世界滾球比賽」的主辦權,無形中也提升了國內的運動風氣。
還有德國廠商來詢問高雄市,往後可否租用蓮池潭的划水比賽場地,作為營利型的划水娛樂園區。
炫耀港都風情 重金打造開閉幕表演
除了競賽本身,開閉幕表演也是大型國際活動的重頭戲,更是高雄市向全球傳達台灣文化與高雄城市之美的機會。
統籌開閉幕的安益集團總裁涂建國分析,「高雄的特殊元素,就是海洋、鋼鐵、港都、時尚與熱情!我們要對全世界溝通,不是只表演給國內觀眾看。」雖然預算(400萬美元)無法和去年北京奧運(約1億美元)相比,卻可展現自己的文化寬度與多元性。
對此,安益匯集來自台、德、美、日、英、法等國精英,並結合台灣近百團的藝術、社區及校園人才,組成一個4000人的超大團隊,除了技術層次的突破,表演形式也活用了主場館的創新造型與動線特色。
目前已公開的開幕式內容,包含兩大賣點:虛實交錯的巨型投影(面積達10個籃球場大),及全台首見的「環跑式」煙火。並邀請全球唱片累積銷量破400萬張的紐西蘭天籟女聲海莉,來台為世運高歌。
開幕式的三段表演分別是:「海洋記憶」「廟台儀式」及「台灣未來」,呈現原住民歷史、民俗藝陣文化、運動競技的城市新意象,說明台灣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連三太子和素還真、動漫和街舞等素材都使用上。
煙火秀吸睛國際 英語化更新鄉土
此外,世運也請來台北101跨年煙火秀的鉅秀公司,製作全台首見的「環跑式」煙火。運用主場館特殊的建築形體,在3分鐘內打出3000發象徵海洋的藍色煙火,呈現波浪般的環場效果。
擔任總導演的臺北藝術大學校長朱宗慶笑說,世運會是他生涯中難度最高的一次演出。例如從國外引進10台大型投影燈建構的巨幅影像,讓虛擬的影像與真實的人體互相交錯,便是國內首次運用的前衛表演型態。「這部分是我最期待、也最擔心的地方,但效果大家絕對可以期待,這將是現代技術與傳統文化的巧妙結合!」
為完成這史無前例的表演,主辦單位經過多次協調,最後定案的表演內容已是第47個版本。
對高雄市來說,世運的意義不僅在於運動賽事,在籌辦過程中,它更加快了城市改造的速度。
為提升人民國際觀,高雄市從2005年起便開始招募近6000名世運志工,協助接待、護理、交通、翻譯、餐飲等各項工作。
負責招募志工的社會局長許傳盛分析,志工組成以大專院校及民間社團為主,而且報名出乎意料熱烈,甚至有高齡78歲的長青族、在地外國人、遠至桃園的志工。「高雄餐旅學院幾乎全校總動員,上班族還為了當志工,甘願把年假請完,」他笑說。
為迎接大批外賓,負責英語化友善環境的高雄市研考會主委許立明表示,這三年來市府積極推動商家的英語服務,並廣設英文路牌和標示,更發起「除錯達人」比賽,歡迎市民提報有誤的英文標示,最後共抓出250件錯誤。
催化都市改造 水水高雄亮麗登場
在硬體方面,高雄市近年也啟動一系列的都市改造,除國人熟悉的愛河整治與捷運通車,包括舊港區再造、改善夜間照明、開闢五大都會公園及七大濕地生態走廊、自行車服務等。
為打造符合國際標準的水上運動場地,市政府去年還在左營蓮池潭進行首次的疏浚工程。
現在到愛河走一遭,你會驚豔於高雄市的夜景和光影,整個都市的氣質擺脫工業城形象,增添宜居城市的氣息。
水和光,的確改變了高雄。
曾任北京奧運與上海世博會評審的師範大學文創中心主任林磐聳,替世運會設計吉祥物時,便以「水」元素呼應地球暖化議題,再結合港都夜景「光」的意象,催生出「水精靈」,未來有超過200種的世運紀念商品,上面都看得到這隻可愛的水精靈。
倒數進入百日後,高雄世運也加快了國際行銷的腳步。不久前,世運滑輪溜冰代表隊也化身為「世運快遞」,將世運邀請卡送往總統府。
為測試主場館耐用性,5月底,市府將邀請匹茲堡交響樂團和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合唱團,來這舉辦落成音樂會,並試放起伏環跑的七彩煙火,開放逾3萬名觀眾體驗。
儘管過去高雄市沒有承辦這麼大活動的經驗,加上主辦單位五年來的人事更迭,籌辦過程一波三折,連世界運動委員會(IWGA)都一度想收回主辦權,幸好後來加緊趕工,外界也從懷疑、觀望、轉為期待。就到高雄,看場精采的比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