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活動報名 免費活動報名 優人神鼓劉若瑀的文化外交之旅

破解職場小圈圈內耗,主管應該這麼做

謝文憲
user

謝文憲

2025-10-31

瀏覽數 100+

辦公室若出現小圈圈,主管不宜選邊站,應該讓自己變更強,變得不可或缺,團隊自然趨向凝聚。Unsplash by Akson
辦公室若出現小圈圈,主管不宜選邊站,應該讓自己變更強,變得不可或缺,團隊自然趨向凝聚。Unsplash by Akson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編按:當團隊開始分化成小圈圈,主管若袖手旁觀、無所作為,衝突只會惡化。然而,主管更不該「站隊」。因此,透過目標優先、多元合作、公開溝通與界線管理等四大策略,才能有效提升職場信任與組織戰力。

人遇到的問題都是類似的,職場亦然。

昨天一整天,上午跟A浸在健身房,下午跟B爬山浸在芬多精中,跟兩位男性友人聊聊天,大家都希望自己的休息時間,更能充分利用。

我這兩位朋友彼此不認識,但都認識我,他們最近遇到的問題都差不多,都有20幾年的工作資歷,也都在大公司擔任重要職位(不是最大老闆),我就上午跑步,下午爬山,一面傾聽他們的問題。

成熟男人的世界,困擾竟都是自己的團隊。

故事很長,我總結兩位朋友都遇到所帶領部門的組織衝突、人際關係、小圈圈明顯、團隊目標不一致,弱者頻頻搞小動作,強者卻不為所動。

我20來歲從棒球運動開始學習團隊帶領與衝突管理,一支職業球隊,內部競爭有時更大於外部競爭,我總能一面觀看運動比賽,一面激盪出一些靈感,我不獨享這些靈感,盡可能分享給大家。

這些狀況其實滿典型的,一開始,大家會因為共同身分(同事)而自然團結,但隨著熟悉,關係出現圈子化、排擠現象。

主管切忌選邊站

對身為主管的人來說,關鍵在於:既不偏袒,也不漠視。

以下四點,供大家參考:

  • 1.建立「共同目標」的優先感

小圈圈出現,往往因為私人情誼大過集體任務。需要不斷強調:「你們是部門群體,而非競爭的孤島。」設計全員參與才能完成的專案,讓大家意識到只有合作,任務才能往前推進。

閱讀遠見,裝滿靈感出發!訂閱就送Arowana20吋輕掀箱>>

2.打造「多元合作」的機會

在同事分工時,刻意輪換搭檔,避免固定組合。例如:專案A,讓甲+乙+丙合作;專案B,改成乙+丁+戊,讓大家交錯工作。降低「固定小圈圈」的凝聚,培養「跨圈合作」的默契。

3.建立「公開而安全」的溝通文化

設立定期檢討或回饋時段,讓大家能坦白表達觀察與感受。規則是:「點出問題要針對行為,不針對人身。」這樣能讓被邊緣化的人有出口,也能讓「圈內人」意識到影響,而非無意識地排擠。

4.主管角色保持「中立卻有界限」

主管不涉入小圈圈,才是正確的。必要時適度「敲邊鼓」提醒:「團隊的價值高於私交,若小圈圈影響到團隊任務,這就是工作表現的問題。」中立並非袖手旁觀,而是適時點出「界線」,讓大家知道人際問題如果影響專業表現,會成為評估依據。

這是我的運動管理學。

結論一:主管不要選邊站,時刻讓自己變更強,變得不可或缺,資源無窮,團隊自然趨向凝聚。

結論二:鼓勵同事不用刻意變朋友,朋友也不用勉強成為同事。

結論三:人際關係是歷史上最難的課題,人總有來去,要有平常心。

結論四:我跟朋友說:有小圈子,其實主管才更好辦事。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本文作者為知名職場專欄作家、陸易仕國際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