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R說明會 USR說明會 第七屆遠見USR獎說明會 開放報名>>掌握最新評選辦法

川普未獲獎!諾貝爾和平獎頒給委內瑞拉反對派領袖

邱祐慶
user

邱祐慶

2025-10-10

瀏覽數 400+

現年 58 歲的馬查多,近 25 年來堅持推動委內瑞拉的民主運動。取自臉書Nobel Prize
現年 58 歲的馬查多,近 25 年來堅持推動委內瑞拉的民主運動。取自臉書Nobel Prize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一邊是藏身地下、冒著生命危險寫下「我們不會停止追求民主」的反對派領袖;另一邊則是端坐白宮,高調宣稱「我應該得獎」的美國總統。諾貝爾和平獎會如何選擇?答案在 10 日下午揭曉!委內瑞拉的反對派領袖馬查多(Maria Corina Machado),以勇氣與誠信的象徵,勝過擁有全球政治高聲量的川普。而和平獎評選過程的暗潮洶湧,也讓這個獎項再度成為國際政治角力的舞台。

《華爾街日報》報導,現年 58 歲的馬查多,近 25 年來堅持推動委內瑞拉的民主運動。她早年致力於抵抗已故前總統查維茲(Hugo Chávez)的強人政治,而在查維茲繼任者馬杜洛(Nicolás Maduro)上台後,馬查多更成為國內民主運動的象徵人物,她走訪全國各地,包括查維茲的傳統支持區,成功團結分裂的反對派。

「我們不會停止追求民主」

在 2024 年總統大選中,馬查多雖被政府禁止參選,仍號召上百萬志工擔任選舉監票員,利用QR碼記錄投票結果。

根據民間監票資料,她支持的候選人岡薩雷斯(Edmundo González)明顯領先,但馬杜洛政府仍宣布勝選,引發國際譴責與國內示威,造成至少 25 人喪生、數千人被捕。

在鎮壓升級後,岡薩雷斯流亡西班牙,馬查多則選擇留在國內轉入地下發展。

她曾在《華爾街日報》撰文指出:

我從藏身處寫下這些文字,為自由與生命而懼怕,但我們不會停止追求民主的腳步。

即使身陷危險,馬查多仍持續透過視訊對外發聲,並與旅居海外的三名子女保持聯繫。今年稍早,她曾在一次反對派集會上現身後遭到槍擊與短暫拘留,引發國際社會強烈關注。

外交人士指出,馬杜洛政府深知她的藏身處,但擔心再度逮捕恐引爆更大國際反彈,因此暫未動手。

堅信改變終將到來

諾貝爾委員會主席弗里德內斯(Jorgen Watne Frydnes)在頒獎聲明中指出:「馬查多證明民主的工具,同時也是和平的工具,她代表一個人民的權利能被尊重、聲音能被聽見的未來。」

這個頒獎選擇,也被視為對馬杜洛政權的外交壓力。自上任以來,馬杜洛持續加強與俄羅斯、伊朗與中國的關係,並被美國指控涉及「毒品恐怖主義」。華府更將其懸賞金提高至 5000 萬美元,超過當年對賓拉登的懸賞。

此外,馬查多與美國現任國務卿魯比歐(Marco Rubio)關係密切。魯比歐本身擁有古巴移民背景,與馬查多在反對拉美左翼威權政權的理念上立場一致。美方官員也認為,這個獎項將強化美國對拉美地區民主運動的道德支持。

馬查多出身企業世家,主張自由市場與私營企業。其父親亨利克.馬查多(Henrique Machado)曾領導委內瑞拉最大的金屬企業,後來遭社會主義政府徵收而破產。她表示,父親的經歷,讓她更堅信個人自由與市場制度的重要。

高教永續舞台 第七屆遠見USR獎說明會開放報名>>掌握最新評選辦法

面對馬杜洛政權持續的鎮壓,馬查多仍保持信心:「這個政權內部分裂嚴重、缺乏說服力,除了恐懼,他們已無其他統治工具。」

今年諾貝爾和平獎揭曉前,外界一度揣測美國總統川普可能因推動以哈停火協議而獲獎。Flickr by The White House

今年諾貝爾和平獎揭曉前,外界一度揣測美國總統川普可能因推動以哈停火協議而獲獎。Flickr by The White House

和平獎成政治戰場!川普施壓引發爭議

在今年諾貝爾和平獎揭曉前,外界一度揣測美國總統川普可能因推動以哈停火協議而獲獎。然而,諾貝爾委員會主席弗里德內斯強調,評選將依據諾貝爾遺願,「根據勇氣與誠信,而非政治遊說或媒體聲量。」

白宮發言人張(Steven Cheung)則在社群平台回應稱,委員會「再次證明他們把政治置於和平之上」,並強調川普將持續締造和平、結束戰爭。

《金融時報》指出,川普近月積極透過公開發言與外交施壓,試圖影響委員會決定。挪威學者批評這樣的行為「並不和平」,並形容這是史上最直接的個人遊說行動。

川普還屢稱自己「終結 7 場戰爭」,並抱怨若自己名叫歐巴馬,「10 秒內就能得獎」。

他還曾在通話中,向前北約祕書長、曾任挪威首相的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提及和平獎。雖然挪威外交部重申委員會獨立於政府,但外界普遍認為,川普的壓力仍可能間接影響評選方向。

川普近來積極推動加薩停火與人質釋放談判,獲得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與人質家屬組織支持,部分歐洲外交官也認為,「若成功,將是重大突破。」

此外,觀察人士警告,若川普未獲獎,他可能以關稅或外交手段報復挪威。況且,挪威主權基金日前決定撤資美國卡特彼勒公司,更使得雙邊關係緊張。

專家推測,委員會可能為避免衝突,選擇頒獎給較中立的人道組織。畢竟,若選擇國際刑事法院或保護記者委員會等對川普具挑戰性的單位,則可能被視為反制壓力的象徵。

一名歐洲外交官諷刺說:「如果剛把國防部改名為『戰爭部』的人拿到和平獎,那將是世界的荒謬寫照,但如今,我們都活在川普的世界裡,連諾貝爾獎也難逃他的影響。」

從川普的外交施壓,到馬查多的地下奮鬥,諾貝爾委員會在兩種截然不同的力量之間終於做出選擇。這項決定或許無法立即改變世界,但仍持續提醒人們:真正的和平,不在談判桌上,而在那些願意冒險發聲的人心中。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