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的初級功能是購買,高級功能是掌控,頂級功能是選擇權。」在賺錢不易、花錢容易的時代,唯有認識錢、會管錢,才能擁有人生選擇權,為自己作主。趁早升級財富思維,讓你人間清醒、做的每個財務決定都成為複利,在人生的各階段都不怕風浪、有底氣地面對危機或改變,進而消除焦慮的心魔。(本文節錄自《有錢花》一書,作者:李筱懿,幸福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談錢有底氣
大方談錢,既是尊重自己的價值,也是樹立與他人的邊界,更是對世界探索和取捨的過程。
▌不懂得節省大腦頻寬,你會變成時間上的窮人。想要擺脫各式各樣的時間陷阱,就要有意識地節約大腦頻寬,減少日常生活中需要做決定的瑣事。
▌許多女性覺得活得很累,是因為身心和做事方式始終沒有舒展開來,你需要的是對資源的整合能力、處事的柔韌度,合理示弱、掌握有利於自己的配置。
▌金錢最大的作用,是選擇權。
▌「財務健康」比發財更重要。
(延伸閱讀│儲蓄、節約、清貧已不再是美德:使用金錢前先思考這2點)
賺錢很踏實
努力賺錢是一件體面的事,賺錢帶來知識累積和認知提升,以及誰也拿不走的安全感。
每個人的「賺錢節奏」不一樣,無論開拓新事業或上班族,都需要「小而美」的經營思維,做精做細,才能有效率地盈利,緩解「做大做強」的焦慮。
▌良好的表達能力有助於我們更直接地展現自己的價值,增強說服力,擴大影響力從而獲得機會。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表達能力就是一種財富。
▌當我們抱怨機會有限、懷才不遇,或許很重要的原因在於沒有積極主動地展現自己,讓自己的價值視覺化,被更多人看見,因為現實世界的資源和機會並不均等,「被機會看見」很重要。
▌個人的能力和影響力總是有極限的,想要突破極限,就需要建立一支高效的團隊,或是讓自己置身於高效的團隊當中。
(延伸閱讀│她用菜市場理財法,從月光族變富媽媽:不改變金錢信念,什麼都沒用)
管錢高效率
學會管錢,是高級的斷捨離,而存錢,是最可靠的投資。
35歲後的女性在社會、家庭都身肩多重角色,重視自己的第一需求才能消除內耗,同時具備快速轉換目標的能力和勇氣;盡最大可能,避免落入沉沒成本的陷阱,把時間、金錢和精力用在真正能帶來收益的事項上。
▌慢慢致富的人,通常有兩項優勢:第一,自知之明;第二,敬畏之心。自知之明讓他們不斷發掘環境和自我的優勢,順勢而上;敬畏之心讓他們明白社會趨勢,清楚自己能力的邊界,見好就收。
▌生活也好,工作也罷,都不是一局定輸贏,而是一場持久戰。我們必須學會把「低谷期」變成「增值期」,或者「過渡期」,重新調整節奏。這樣,當外部環境重回正軌,才有足夠好的狀態去迎接新生活。
▌短期拼智力,中期拼毅力,長期拼體力。人生是場長跑,到最後拼的都是好身體,當我們痛苦或者不知所措時,多運動,少內耗,是走出迷茫最快的方法。
▌能承擔財富的人,通常身體和心理都很強壯,事業成功的人都是精力和體力的超人,這一點不分男女,任何競爭到最後拼的都是體力和心力。
(延伸閱讀│有錢人連丟出來的垃圾,都跟我們不一樣?從「垃圾」學致富心法)
花錢有智慧
花錢買什麼與心理狀態及需求有關,「有智慧」比「假精緻」更能為妳帶來利滾利的財富。
有效地把「消費思維」轉換成「投資思維」,讓花錢的投報率提高。記住,人會老,錢會貶,現在的花錢方式決定了日後的人生品質。
▌每一次不理性的消費,都是對重要目標的提前透支,反而讓這些目標一再往後拖,無法實現。但是,每一次重要目標的達成,都是對人生進行的一筆新投資。
▌你缺的不是衣服和奢侈品,而是配得感。想買名牌精品,不如把自己變成精品,能夠在歲月裡發光,而不是在帳單中倉皇。
▌別賺不了大錢,卻看不上小錢。
▌糟糕的不是沒錢,而是對錢沒有概念;愈富有的人,愈對錢有概念。
▌當我們帶著「投資心態」去消費,自然而然就會摒棄掉一些不必要的消費行為。
(延伸閱讀│他用死薪水輕鬆理財賺千萬:真正的有錢人「不會這樣」花錢)
不再為錢煩惱
依靠自己的能力多賺些錢,問題就會變少一點。尊重自己的感受去做決定,遺憾就會減少一些。
▌很多人都以為結婚是情感問題,不是的,結婚是個徹頭徹尾的經濟問題,所以結婚前一定要先想清楚經濟問題。
▌在婚姻裡,我們需要的是一個並肩同行的人,而不是讓自己寸步難行的人。
▌金錢未必帶來幸福,但能解決大部分痛苦。
(延伸閱讀│錢能買到幸福嗎?29歲財富自由的她:多數時可以,但需認清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