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根據自己感受到的價值來使用金錢,而不是單純考慮價格,更應該多了解「為了讓自己每天過得愉快」而花錢的價值。了解自己覺得對什麼東西有價值?重視什麼樣的價值觀?使用金錢的方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本文節錄自《低薪不順到金錢順流每一天》一書,作者:小田桐麻氣,新樂園出版,以下為摘文。)
「沒有儲蓄就等於沒有錢,這是理所當然的事。」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如果不更新思維模式,未來只會更加憂慮金錢的問題。
過去的我也是如此,因為完全沒有學過金錢管理,才會有這樣的想法。
首先,到底什麼是儲蓄呢?
在我得知真相後而感到驚訝的是,儲蓄這項行為,是在戰爭時期需要募集軍事費用的「國家政策」之一,因為受到獎勵而普及。此外,根據比我年長的一些朋友曾經提到,小學時曾有郵局職員來學校,幫學生處理存款相關業務, 像存壓歲錢等。
在利率高的時候,存款確實是增加金錢的有效方式。
但現在的情況如何呢?既不需要軍事費用,存款利率也非常低(哭)。
因此,現階段存款已經沒有意義。
然而,現在「必須存錢」的潮流,仍然深植於許多人的內心吧?
此外,在日本普遍流行的是「省錢才是王道」的精神。
如果是相同的東西,應該選擇便宜的那一個,能不花錢就不花錢,儘可能節省……。
我們從小在家裡、學校和公司,都被嚴格教育要節省。
「浪費」這個詞彙已經成為世界共通語言,從保護地球的角度來看,不可否認地,這確實是一種很好的文化。
但是如果凡事都認為節省才是王道,那單純只是停止思考而已。
(延伸閱讀│她沒數字概念為何能存不少錢?理財不是先看獲利,而是了解「這件事」)
在自己變得有錢後感到震驚的是,幾乎所有傳播媒體都在大肆宣傳「便宜的就是好東西」這樣的訊息。
譬如「這個居然只要○○日圓!」、「每餐低於100日圓的食譜」、「百圓店的豐富多樣商品」等等。旅遊指南上,也會先介紹花費最便宜的交通工具。
大眾媒體竟然如此堂而皇之地灌輸大眾「便宜即是正義」的觀念。
我們從小時候開始,就持續接收這種優惠折扣的資訊,自然而然認為「便宜和優惠才是王道」。
不過,例如百圓商店的馬克杯,雖然便宜,但設計、圖案和質感不是通常都很俗氣嗎?明明自己一點都不喜歡,卻因為覺得「只要一百日圓就別計較吧」而買下來。
但我認為,與其買這種感覺很俗氣的百圓店馬克杯,還不如花1000日圓買個漂亮的馬克杯比較好。絕對不會因為你買了1000日圓的東西,就變得很窮困,區區900日圓的差價,卻可以讓自己每天過得更加愉快。
(延伸閱讀│她一件衣服穿30年:一個人的消費方式清楚呈現他的狀態)
我們應該根據自己感受到的價值來使用金錢,而不是單純考慮價格,更應該多了解「為了讓自己每天過得愉快」而花錢的價值。
了解自己覺得對什麼東西有價值?重視什麼樣的價值觀?
使用金錢的方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
以上這兩點,應該由自己一一仔細思考再作決定。
究竟為什麼,我們會被灌輸節約是件好事的觀念呢?
這是因為像過去的我曾經深信只能靠嫁給有錢人才能變得富有,無法靠自己努力變得有錢一樣,整個社會灌輸給我們:
「你不可能靠自己提高收入!所以你應該思考怎麼節省花費,而不是去想如何提高收入。」
在假設收入無法提高的前提下,為了維持生活,只能選擇便宜的東西。因此,選擇便宜貨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
但事實並非如此,首先要切換成相信收入可以靠自己提高的思維。
然後,慢慢逐步摸索靠自我能力提高收入的方法並積極實踐,才是重要的關鍵。
(延伸閱讀│心態愈含金,財富離愈近:調整金錢觀,讓富裕轉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