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王」第四季兩樣情!長榮謹慎樂觀、陽明不容樂觀,反映兩種經營哲學

郭逸
user

郭逸

2025-09-30

瀏覽數 100+

全球貨櫃航運市場下半年原本寄望旺季帶動運量回升,卻出現「旺季不旺」的現象。陳之俊攝
全球貨櫃航運市場下半年原本寄望旺季帶動運量回升,卻出現「旺季不旺」的現象。陳之俊攝
00:00
00:00

全球貨櫃航運市場進入2025年下半年後,原本寄望旺季帶動運量回升,卻出現「旺季不旺」的現象,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連續下跌,顯示市場需求不足與供給增加的壓力。面對市場盤整,台灣兩大航商長榮海運陽明海運日前召開法說會,對後續展望卻出現明顯分歧,長榮看好中長期市場修復,持續擴張船隊;陽明則認為淡季提前到來,採取保守策略。兩種經營哲學反映了產業在需求回歸基本面後的不同應對方式,也影響投資布局與未來競爭格局。

全球貨櫃航運產業進入2025年下半年後,原本寄望傳統旺季能帶動需求回升,卻出現「旺季不旺」的現象。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連續數週走跌,反映出市場需求不足與供給增加的壓力。

旺季不旺,航運市場進入調整期

過去幾年,紅海危機、疫情衝擊與港口壅塞推升運價,使航運公司享有難得的榮景;然而,隨著地緣風險趨緩、全球供應鏈逐步回穩,產業逐漸回到原本的供需本質。

今年第三季,市場期待歐美補庫需求能夠拉抬運量,實際出貨量卻不如預期,美國零售端庫存仍偏高,歐洲需求也因通膨壓力而顯得疲軟,即便中國「十一長假」帶來一定的補貨效應,但力度有限,未能形成全面性拉抬,市場氛圍逐步轉為保守。

分析2025年的市況,疫情後的運價高點已難以複製,航運產業正進入新一輪盤整。

值得注意的是,供給面壓力並未完全消退。新造大型船舶持續交付,部分航商仍在擴張船隊,以追求成本優勢。只不過,需求端復甦的步伐未能跟上,當供給增速超過需求時,市場就可能重現「運力過剩」的陰影,這正是投資人與業界最關注的變數。

長榮樂觀、陽明保守,策略分歧凸顯經營哲學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台灣兩大貨櫃航商長榮海運與陽明海運,對未來的展望出現明顯分歧。

長榮在日前的法說會上指出,雖然市場短期表現疲弱,但整體供需結構依然健康。公司強調,美線(跨太平洋航線)與東南亞出口需求仍具支撐,中國假期前的補貨效應也能帶來短期反彈。

更關鍵的,長榮認為中長期市場具備修復條件。隨著新造船交付速度逐步放緩,老舊船舶加速汰換,2026年後,供給增速將顯著趨緩,有助於市場回歸平衡,所以長榮會持續投資新造大型船舶,除了鞏固成本優勢,也在亞太航線加強布局。

長榮認為中長期市場具備修復條件。長榮海運提供

長榮認為中長期市場具備修復條件。長榮海運提供

訂閱即享投資必讀好書三選二《巨人思維》、《長期買進》、《12個經濟指標,讓你投資無往不利》

另一方面,近期同樣召開法說會的陽明,看待市況則較為保守。公司直言「淡季提前到來」,強調第三季原本應是傳統旺季,卻未見出貨量提升,反而提前出現需求疲軟。

陽明分析,美國零售商庫存仍高,第四季旺季能見度不明;同時,2026年前新造船交付仍處於高峰,若需求端無法跟上,供給壓力將再度浮現。有鑑於此,陽明傾向放緩船隊擴張,轉而強化與客戶之間的長約合作,並聚焦於提升獲利品質。

兩家航商的想法差異,顯示截然不同的經營哲學。長榮押注長線需求,透過規模經濟搶佔市占率;陽明則選擇穩健經營,避免過度投資帶來的風險。對投資人而言,兩種路線代表不同的風險承擔與潛在回報。

陽明海運看待市況則較為保守。wikimedia commons

陽明海運看待市況則較為保守。wikimedia commons

產業盤整期,挑戰與變局並存

長榮與陽明的分歧,顯示產業整體正處於盤整。過去幾年,運價上漲主要受外力推動,包括疫情造成的供應鏈混亂、紅海危機帶來的航線調整;但,當這些因素逐步淡化,市場終將回到供需基本面,運價也難以維持在高檔。

業內人士認為,航運市場目前最重要的變數在於需求能否持續復甦,以及能否有效控制供給增速。若需求端因通膨或消費疲軟而無法跟上,則供過於求的問題將在2026年前後再度浮現;相反地,若全球貿易逐步恢復、地緣風險再度升高,運價仍可能出現短期波動。

業內人士也提到,投資人關注焦點正從「誰能搶到最多貨量」,轉向「誰能維持獲利穩定」,航商的經營策略顯得格外重要。以長榮和陽明來看,長榮的擴張路線能否在需求不足時仍維持優勢,陽明的保守策略能否在市場回暖時避免錯失機會,都是關注重點。

此外,航運市場還面臨能源轉型與環保法規的挑戰。國際海事組織(IMO)對碳排放的規範日益嚴格,航商需要投入資源進行船舶汰換或改造,意味著除了供需循環,永續與合規成本也將影響市場競爭力。

總體而言,台灣兩大航商的分歧不僅是公司策略的不同,更揭示了產業的不確定性。航運市場已告別短暫的超級榮景,邁入結構調整期,此時,無論選擇擴張還是保守,如何因應市場波動並維持長期競爭力,將是所以航商的共同課題。

你可能也喜歡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