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報名 免費報名 感受新東方花藝大師 - 凌宗湧的生活美學

江祖平事件省思:當有毒職場的潛規則被揭開

職來直往 Miss 莫莉
user

職來直往 Miss 莫莉

2025-09-05

瀏覽數 600+

女星江祖平揭發某電視台內部疑似#MeToo事件。取自臉書@江祖平
女星江祖平揭發某電視台內部疑似#MeToo事件。取自臉書@江祖平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本週,女星江祖平揭發某電視台內部疑似#MeToo事件,在國內引起熱議。目前此案已進入司法調查階段,電視台總經理也發內部信指出絕不護短,仍待關注後續。我雖無意也無能力去評斷事件真相,卻發現周遭不少人當作是八卦新聞旁觀,有點可惜。因為這種濫用權勢侵害勞工的行為,在其他行業也發生過。身為上班族,我們不該隱忍這類有毒職場文化;想實踐DEI的企業更該明確劃清界線,不然如何說明公司可以提供良好的員工成長環境呢?

看到這件事的當下,我不是這麼震撼,原因在於大學時,我曾在某個政黨工作,而好朋友的親哥哥在裡面擔任要職。有一次見到我,跟我開玩笑說:「最近襲胸事件的陳姓某人有約過你嗎?因為她約過我們同事好幾個人耶!」我笑而不答,當成是個玩笑。結果沒多久我看到新聞,說好朋友的哥哥涉及偷拍性私密影像威脅他人事件,讓我相當傻眼。即使他沒對我怎麼樣,也讓我深深知道人在職場,無論男女都應該保護好自己。

各行各業職場,都可能有「權力濫用」

在娛樂圈,這類濫用權勢的行為,可能以性侵、性騷擾或角色交換的形式出現,被害者因為要保住工作機會,又擔憂對方報復只能隱忍;而在其他產業,這種「潛規則」文化,則可能是升遷的條件、標案的分配,甚至是學術界的研究機會。無論形式如何,核心都是「權力濫用」與「弱者被迫沉默」。

江祖平事件我認為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為演藝產業的高曝光度。然而,這並不代表其他領域不存在類似的問題。

職場:許多年輕人發現,升遷或任務分配並不單靠能力,還得「學會做人」,甚至要陪酒應酬,才可能得到賞識。

學術界:導師掌握著學生的研究方向與未來資源,部分師長以權謀私,甚至涉及性騷擾與壓榨勞動。

企業界:有些主管藉由職權要求下屬處理私事,甚至交換職場機會。

政商關係:標案、執照往往存在「潛在默契」,不符規範者也能透過人脈或利益交換取得優勢。

這些都顯示,娛樂圈只是將潛規則的醜陋赤裸地攤在檯面上,而在其他行業,它可能以更隱晦、更難以被揭發的形式存在。

許多年輕人發現,升遷或任務分配並不單靠能力,還得「學會做人」。取自Pexels

許多年輕人發現,升遷或任務分配並不單靠能力,還得「學會做人」。取自Pexels

在封閉圈子更容易發生

接下來,要談談為什麼潛規則難以撼動?首先是資源集中。在任何競爭激烈的場域,少數人握有決策權,形成強烈的不對等。新人、弱勢者幾乎沒有談判空間。其次是沉默文化。在台灣社會,受害者常被質問「為什麼不拒絕」、「為什麼不早點說」,導致多數人選擇隱忍,讓加害者繼續逍遙。

最後是制度缺口。無論是性侵、性騷擾,還是權力濫用,往往難以舉證。即便提告,也可能因曠日廢時或社會壓力而不了了之。這種司法與制度上的無力感,正是潛規則得以橫行的原因之一。

訂遠見雜誌,讓你每月掌握趨勢、拓展視野;39週年慶限時優惠,不容錯過!

不少人將潛規則合理化,認為它是「現實社會的潤滑劑」:「不懂人情世故的人,就別怪自己無法出頭。」這種說法看似務實,卻掩蓋了制度的不公。

真正的規則,應該是透明、公平且可預期的,而不是建立在權力交換,甚至侵犯與壓迫上的黑箱運作。當「靠關係」、「靠人情」被視為理所當然,社會資源就會錯置,真正有能力的人反而被埋沒。長此以往,不僅損害個人,也削弱整個產業的競爭力。

想招募Z世代精英的企業,別把它當小事

另一方面來說,現在的Z世代重視勞權,遇到不公不義的職場文化,已不再像 X 世代只會忍氣吞聲。近年國內企業把招攬 Z 世代精英當重點、對外宣示實踐DEI,也就是Diversity(多元)、Equity(公平)與 Inclusion(共融)職場理念時,我建議平日更可以確立好性騷零容忍的態度,別再以為這只是不重要的小事,年輕人才都看在眼裡。

社會輿論同樣如此。當我們把焦點放在「受害者的私生活」或「為何現在說」,我們其實正幫助權力者鞏固沉默的文化。若我們真正關心制度的改變,就應該把討論焦點轉向「如何讓加害者付出代價」、「如何建立安全的申訴機制」。

要改變這種長期存在的現象,單靠個人勇氣是不夠的,必須從制度、文化與教育三方面入手:

制度保障:在各行業建立匿名申訴與保護機制,避免受害者因舉報而遭報復。

法律修正:針對性侵、職場霸凌與權力濫用,降低舉證門檻,加強司法資源。

組織透明化:企業與學術單位應建立公開制度,例如透明的升遷標準、審查機制。

文化改造:從教育開始,培養對權力濫用的敏感度,並破除「吃虧是福」或「忍一忍就過去」的觀念。

社會責任:媒體與公眾應持續監督,並將焦點放在制度改變,而非單純的八卦消費。

有毒職場中的各類潛規則,不該是「沒啥大不了的小問題」,它是一種對公平的侵蝕,是社會進步的絆腳石。若我們真心渴望一個更具前瞻性的社會,就必須勇敢揭露、制度改革,並在文化上集體拒絕這種「黑箱運作的常態」。

江祖平事件,也許只是眾多案例中的一例,真相仍得靜待司法調查才能釐清。但無論如何,都提醒我們:只有更多人勇於站出來,揭穿真相,只有制度真的改變,未來才不會再有人被迫在沉默中犧牲。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