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島核電廠受311大地震及海嘯影響,發生輻射外洩事件,福島食品輸台也引發爭議,原本相關產品輸台之前必須提供產地證明及輻射檢測證明,逐批查驗。然衛福部食藥署8月29日廢止這項規定,所有日本食品輸台均比照常態,取消逐批抽驗,但仍將依「食安法」抽驗產品輻射,把關食安。
民國100年日本爆發福島核災事件,迄今14年,食藥署仍嚴格把關輻射地區產品,去年九月公告,全面解除福島縣、茨城縣、櫪木縣、群馬縣、千葉縣等野生鳥獸肉、菇類、漉油菜等原禁止品項,但仍要求此五縣市所有產品輸入時需檢附產地證明及輻射檢測證明,且於邊境採取逐批查驗,而日本國內因輻射而「限制流通產品」仍不得輸台。
食藥署表示,起初停止輻射地區食品輸台迄今14年間,逐步放寬規定,陸續開放部分縣市產品輸入,並執行邊境抽查日本輸台產品輻射情況,合計檢驗26萬3千多批次,均在合格範疇,評估為「風險可忽略」的最低風險程度。
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凌明沛指出,食藥署106至109年委託專家執行研究,了解日本曾受輻射地區食品輻射風險,結果發現,即使在當地採買的食品,對民眾健康威脅也不會構成疑慮,屬於「風險可忽略」。食藥署從核災發生的100年至今年6月8日止,抽驗輻射日本產品,僅257件驗到微量輻射,而今年僅於6月8日發現2例,評估檢出濃度、民眾攝食量,屬於「風險可忽略」。
除了中國大陸、韓國及俄羅斯外,世界各國對於日本福島食品均已回歸常態管理。食藥署指出,根據我國邊境對日本輸入食品查驗結果,綜合國內專家風險評估,考量各國均取消日本產品輸入限制,且國際原子能總署也認可日本已採妥適監測及因應措施,決議日本食品產品輸入管制措施回歸源頭管理,管理機制回歸常態,但仍將持續抽樣檢驗相關產品輻射情況,確保食品安全。
本文轉載自2025.09.01「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