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年度激省 年度激省 遠見39週年,年度最低優惠【訂雜誌2年送1年!】

全球AI算力地圖曝光,美國封王!中國第二「用綠谷換矽谷」

台灣不在「算力沙漠」內

邱莉燕
user

邱莉燕

2025-08-18

瀏覽數 400+

內蒙古,達拉特旗的廣袤沙漠,多達19.6 萬塊的太陽能板,排成了一匹奔騰的馬。取自「國家電投工程」微信公眾號
內蒙古,達拉特旗的廣袤沙漠,多達19.6 萬塊的太陽能板,排成了一匹奔騰的馬。取自「國家電投工程」微信公眾號
00:00
00:00

你還在刷AI新聞,卻不知道「算力」才是決勝關鍵嗎? 在最新的全球AI算力地圖裡,美國蟬聯第一名,而中國也正用「綠谷」換「矽谷」,穩居世界第二。 這不只是技術競賽,也是一場誰能掌控未來、誰才不會被時代淘汰的生存遊戲

內蒙古,達拉特旗的廣袤沙漠一望無垠,太陽能板設在此處,不再只是冷冰冰的矩形方陣,而是由多達19.6 萬塊的太陽能板,排成了一匹奔騰的馬。當陽光灑下,整匹「馬」閃閃發亮,彷彿在沙漠中策馬奔騰,馱著綠電一路狂飆。

不只會發電,還會「擺造型」的達拉特旗光伏基地(大陸用語,太陽能發電基地),根據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能源局資料,基地年發電量高達 20 億度(千瓦時),足以供應台北市一個月的用電需求。

在中國大陸,類似的巨大光伏基地成百上千,加上風力發電,打造出全球最大綠電生產國,隨之帶來一個事先意想不到的效應:AI的訓練與推理需要大量的電力,源源不絕的綠電儼然「神助攻」,整個「十四五規劃」(2021~2025)期間,中國大陸的算力總規模,穩居世界第二大。

全世界僅33國有主權AI

如同人類思考要用到大腦,AI的「思考」則需要用到算力。算力又從何而來?最大宗是大型資料中心,裡面裝滿成千上萬個伺服器,包含無數輝達H100、A100或華為昇騰等的AI晶片。

在這個「算力即生產力」的時代,誰掌握了算力,誰就握住了未來的科技主導權。這也是為何,各國紛紛投入了建設資料中心的「軍備競賽」。

「天河星逸」超級電腦。取自中國中山大學官網

「天河星逸」超級電腦。取自中國中山大學官網

英國牛津大學和阿爾托大學的研究團隊花了5個月時間,地毯式調查了全球算力的分布情況,結果發現在AI時代真正擁有算力主權的國家,全世界僅33個。其中美國第一,中國大陸排名第二,美國擁有26個算力區域,其中22個支援訓練AI模型,大陸則有22個算力區域,4個支援AI訓練。

國家(單位:個)
算力區域數量
訓練相關區域
領土上擁有訓練相關公共雲端AI運算的國家
澳洲
4
3
比利時
1
1
巴西
2
1
加拿大
5
3
中國
22
4
法國
5
3
德國
7
4
印度
5
3
愛爾蘭
3
2
以色列
2
2
義大利
4
3
日本
4
4
南韓
4
3
荷蘭
2
2
挪威
1
1
波蘭
2
1
新加坡
6
2
南非
4
2
西班牙
1
1
瑞典
2
2
瑞士
2
2
阿聯酋
3
3
英國
5
3
美國
26
22
EU27 總計
27
19
全球總計
122
77
資料來源:牛津大學《AI 運算主權》|整理:邱莉燕

有趣的是,這份《AI 運算主權:跨地域、雲端供應商和加速器的基礎設施控制》報告中,出現了台灣,並提及在台灣有1個公共雲端資料中心,具備運行現有 AI 模型的推理能力,而不具備從頭訓練大型 AI 模型所需的頂級算力。

根據報告,全球其實只有12%的國家和地區擁有AI算力,相較之下,台灣被剔除在「算力沙漠」之外。

中國算力每年成長三成

中國大陸的算力衝上全球第二,是「十四五規劃」國策的重大功績。中國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在2025年8月14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再次強調了這一點。

他介紹,截至2025年6月底,中國大陸算力總規模位於全球第二,已經建設高品質數據集超過3.5萬個,總體量超過了400PB。

【給遠見訂戶】續訂遠見最划算的時刻,兩年送一年,現在訂閱>>

再根據中國工信部公布的數據,截至2024年第三季末,大陸算力總規模達 268 EFLOPS(百萬兆次浮點運算/秒),相當於把全球 80 億人同時變成超級計算機,每個人每秒要完成超過 3 千萬次計算,技術實力驚人。

中國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取自湖南大學網站

中國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取自湖南大學網站

大陸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便報導,在蘇州街頭,一輛無人駕駛送貨小車正穿梭其間。據介紹,無人送貨小車在物流、醫藥、商場超市、生鮮配送領域,市場推廣速度很快。不僅安全,而且動輒百公里的電費,僅需十幾元人民幣。它們能自主識別路況、導航送貨,靠的是「智慧大腦」,這背後離不開強大算力的支撐。

「資本的力量在這個時代更加強大,」一位加拿大華裔網民近期走訪亞洲2個月,看過京都、東京、北京、上海、香港、曼谷、台北的市場環境之後,由衷說道:「在中國,(用AI)搞錢的氣氛最濃烈。」

在算力建設上,相關數據也展現了驚人的「中國速度」。

2025年,大陸通用算力規模預計成長20%,智慧算力規模成長43%,排名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其實「十四五規劃」的5年以來,大陸算力總規模的增速,每年都高達30%。

東數西算,風大電便宜還能養AI

在全球算力競賽中,美國依然是無可爭議的霸主。擁有眾多超級資料中心、雲端巨頭如AWS、Google Cloud 和Microsoft Azure等,以及AI晶片製造商如輝達,美國的算力規模與技術深度領先全球,但大陸的追趕速度令人咋舌──不靠「矽谷」,靠的一大助力是中國大西部的「綠谷」。

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等大西部的各省市自治區,隸屬於國家工程「東數西算」的八大樞紐,除了是綠能基地之外,也正轉型成為低碳算力大本營。

綜合官方文件和內地報導,所謂的「東數西算」,當中的「數」指的是數據,「算」則是算力,即對數據的處理能力。「東數」之所以要「西算」,是將東部的數據和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大西部進行計算,因為大西部的電費較低廉,加上大西部的氣候乾冷,還能為不斷發熱的AI伺服器自然降溫,如此便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跨區域合作

像是在呼和浩特,中國移動智算中心部署了2萬張AI加速卡,算力達6.7EFLOPS;而在貴州的貴安,綠色數據中心與超算平台並肩而立,支撐大模型訓練與推理。

這些地方不再只是「風大電便宜」,而是「風大電便宜還能養AI」。算力不再是冷冰冰的伺服器,而是撐起智慧城市、智能製造、大模型的神經網絡。

根據業內人士的測算,「東數西算」工程每年新增投資超過4000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8兆元),涵蓋資料中心、雲平台、通訊設備、能源配套等領域。若以「十四五」五年計算,總投資可能突破2兆元人民幣,等於是把台灣2024年全年GDP總量的1/3都拿去建設算力。

但官方顯然認為,這筆錢不全然是砸在鋼筋水泥上,更是花在未來的智慧上。未來的智慧大腦,正在黃土高原的風聲中、戈壁沙漠的艷陽下悄然成形。

同時是中國國家發改委黨組成員的劉烈宏表示,大陸整體數據產業規模已達5.86兆人民幣(約新台幣24.5兆元),250 座智算中心,如星辰般散落在大陸版圖上,日夜運轉;中文的語料則成了主角,在大模型中占比超過 60%,甚至有些大模型已達 80%。

在這場全球算力排名賽中,誰能「算得快」,誰就能「跑得遠」。算力之爭,不只是科技之爭,也是國家戰略之爭。

你可能也喜歡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數位專題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勢不可擋!1993年創立輝達以來,公司市值近來創下歷史新高,黃仁勳身價更是破千億美元榮登全球前15大富豪。隨著Computex 2024登場,他帶來的A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