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江湖,對人的稱呼是一門大學問,稱「先生」、「小姐」是常態,稱「董事長」、「總經理」、「副總」的頭銜,也是多數人的習慣,但是有時想要表現親密的「哥」、「姊」,這種稱呼就要小心謹慎。(本文節錄自《自在慢行》一書,作者:何飛鵬,商周出版,以下為摘文。)
我的一個朋友,她也是我們公司的客戶,打電話向我抱怨,說我們的一個業務代表去拜訪她,竟用「姊」稱呼她,讓她覺得很不爽,一來彼此並不熟,還稱呼得這麼親熱;再者她還是個總經理,這樣稱呼太沒禮貌,她提醒我要好好教育業務代表,以免破壞公司形象。
我對她的抱怨,欣然接受,我也很討厭別人用不恰當的稱呼問候我。年輕時,我當記者常參加各種飯局,到了應酬場合,服務人員前一句「何董」,後一句「何董」,我明明不是董事長,叫得我渾身不自在,我非常不習慣這種奉承式的迎來送往的稱呼。
後來我出門買東西,碰到服務人員,也刻意取悅我,稱呼我為「大哥」,這個稱呼我也十分不習慣,明明我已經滿頭白髮,年紀很大,而他們也不過2、30歲,與我稱兄道弟,這也十分不相稱。一般而言,我都會提醒他們,我年紀已經不小,不要叫我大哥,我會很不習慣,稱呼我一聲「何先生」也可。
台灣社會在公眾場合,習慣以「哥、姊」稱呼所遇到的人,這已變成常態。其原因可能是大家都希望自己看起來年輕,所以不論對方年紀多大,都一律以「哥、姊」相稱,以符合大家的期待。另一個原因是以「哥、姊」相稱,彼此顯得比較親近,大家像自己人,有話好商量。
可是也並不是一律用「哥、姊」相稱,都萬無一失。像我這樣的人,一方面是年紀大,一方面也不習慣阿諛的稱呼,所以用「哥」稱呼我,我就不習慣。
再如我的朋友,因為貴為總經理,遇到來訪的業務代表,開口就以「姊」相稱,好像彼此很熟,她一方面不習慣,一方面又覺得不被尊重,所以才會生氣,並向我抱怨。
所以在社會上,「哥、姊」絕對不是隨便可以稱呼的。
其實在公開場合的稱呼,也有一套規矩,不可不慎。
(延伸閱讀│當好人沒用?職場人際關係:做好「這2個字」比有禮貌更實際)
最安全的稱呼有幾種
第一種是以姓氏起頭,連著頭銜的稱呼。例如:王董事長、李總經理、陳副總等等,這是在公眾場合最正式的稱呼。
第二種是以先生稱之:例如何先生等,但如果對方是女士,由於現在社會上大家不習慣以女士相稱,再加上女士最忌諱被稱老,所以一遇到女士,一律以小姐稱之,這也是不得罪人的稱呼。
而如果要顯示親近,尺度一定要拿捏精準,一定要和對方熟悉到了相當的程度,才可以「哥、姊」稱之,切記不可不熟裝熟,冒昧的稱呼「哥、姊」,反而得罪人。
至於公司中,一樣不可以稱呼「哥、姊」,尤其對上級長官更應保持距離,也保持尊重,稱呼「哥、姊」,很可能會引起不良的後果。
(延伸閱讀│職場上最失禮的禮貌:一句不痛不癢、不負責任的「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