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休閒農場F1〉宜蘭 香格里拉,浸淫40公頃森林芬多精

黃漢華
user

黃漢華

2008-02-01

瀏覽數 21,300+

休閒農場F1〉宜蘭 香格里拉,浸淫40公頃森林芬多精
 

本文出自 2008 / 2月號雜誌 品味學習潮

傍晚時分,一輛輛雙層遊覽車駛入宜蘭羅東山區,前往香格里拉休閒農場。新加坡、馬來西亞的旅客一下車,呼吸到新鮮空氣,看見一望無際的青山,紛紛露出興奮的神情。

一群人走進40公頃大的森林遊樂區,農場主人張清來引領這群觀光客沿著產業道路認識果樹,上了一堂自然課。

皮膚黝黑的張清來,是宜蘭地區的傳奇人物,雖然小學沒有畢業,卻帶動國內休閒農業走入國際市場,「我們協會都是跟著他的腳步,」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祕書長游文宏這樣表示。

想瞭解國內休閒農業的發展,觀察香格里拉就能一窺箇中轉變。

張清來從小跟著家人種花生、蕃薯,收入清苦。得知日本農民將農田變成觀光果園後,便在1980年嘗試轉型。從資金借貸、挑選果樹、整地、規劃,每天都期盼果樹快快長大,經過八年等待,果園終於開幕了。

果園新轉型,蓋旅舍拓源

20年前,觀光果園還不多見,香格里拉就生意興隆,當時每張門票只收60元,最高一天至進帳10萬元,比他沒轉型前的一年收入還要高。為了進一步提升服務,開拓客源、吸引外縣市遊客,他認為應該有餐廳、旅館,便準備著手興建。

可是,農地興建旅舍,並不符法規,張清來卻認為這是休閒場所的必備設施而堅持理想。從1992年到1999年,他多次向農委會、內政部、觀光局建議,政府終於修改相關法令,他也在四年內,蓋了六棟旅舍,住房數從增加到超過100間。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張清來不向現實妥協,和毅力有很大關聯。他回憶少年時期很羨慕白領階級不必種田,為了彌補學歷,便發奮用功,17歲到24歲的七年時間,他白天替人除草砍樹,晚上則自修念書。

他怕讀書時會睡著,就拿出大水桶裝冷水,膝蓋以下浸泡水中,即使窗外有女生和他打招呼,也不理會。就這樣,他自修會計、財稅、商用英文,竟然無師自通,通過連大學生都要補習的金融特考,當了一星期的公務員,卻發現興趣不符,又回頭務農。

服務最貼心,管理有策略

最近六年來,香格里拉每年都到東南亞參加旅展。2004年,一名香港DJ帶著上百名聽友來農場度假,隨後,外國旅客愈來愈多,去年突破1萬2000人,高居來客數的三成。行銷經理簡佩平笑說,一開始不瞭解外國人的需求,從一次次接待才知道星、馬人吃飯要多給辣椒,香港人吃飯得配熱茶,逐步改善服務。

「旅行社已經把我們列入台北、花蓮的必經路線,」張清來很興奮地說,旅客再也不會跳過宜蘭了。

這幾年來,張清來大力推廣休閒農業,到大學、農會、政府機關演講,分享經驗,現在他一年約莫要參加100次講座。

景文大學休閒管理系教授陳昭朗認識張清來多年,就感受到他的熱心與大方。原來張清來在1990年代初期,數度自掏腰包聘請專家開課,包下食宿,免費讓200~300名農民上課,如今,國內的休閒農場已經超過2000家。張清來習慣自修,除了閱讀管理書籍,也涉獵文化藝術,嘴邊還常掛著「策略」「80∕20理論」等字眼。有生意頭腦的他前幾年在冬山河附近,以自己的美學觀點,蓋起地中海風格的飯店,主打會議和婚宴市場。

雖然只有小學學歷,不少大學畢業生為他所用,員工幾乎都是宜蘭人,「我鼓勵青年返鄉工作,因為我愛家鄉,」他心滿意足地笑著。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