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所有人來說,時間是世界上最公平的東西,每個人的一分鐘都一樣長,你無法用金錢買到時間,也無法跟別人借來使用,你只能將你的一分一秒做最好的利用。頂尖人士會把1分鐘當成60秒、1小時當成60分鐘、1天當成1440分鐘來思考,將時間細緻切割後,有效利用,將時間做為自己的伙伴。(本文節錄自《你怎麼看待時間,決定你成為哪種人》一書,作者:谷本有香,如果出版,以下為摘文。)
一、利用小工具及小單位來「支配」時間
到目前為止我們提到「要把時間當成伙伴」,在這邊我們要使用稍微強烈一些的表達方式。那就是,頂尖領導人認為時間是可以「支配」的。
如同字面所示,「時間並不是就這樣流逝而去,而是自己在支配它」的這種掌管時間的感覺。一般常用的詞彙是「時間管理」、「日程管理」,因此,若將「支配」轉換成「管理」應該就比較容易理解吧!
之所以要用比較強烈的表達方式,是有原因的。因為頂尖領導人真的按照自己所想的在操縱時間。例如,他們能夠「看到」原本應該看不到的時間。
他們當中有很多人除了雲端管理的行事曆外,都有一本手寫的「記事本」。有人使用的是可以看一整個月的每月樣式,也有人自製將一天以24小時表示出來的時間行事曆。
他們所使用的手錶也非數位款而是指針款。我不只是在採訪的場合,在其他各種場合見到頂尖領導人時,至目前為止都沒看過愛用數位手錶的人。
而在指針款中更有人喜愛使用懷錶,安宅和人(日本雅虎CSO)就是其中一人。以前在雜誌的報導中有看到他說過下列這番話:「因為指針款的鐘錶將『已經過去時間』與『剩下的時間』視覺化地顯示出來,因此比較容易掌握時間。顯示『現在是幾點』這一刻的數位款,無法與懷錶相比擬。」
這些工具的共通點是「對於時間的長短與流逝可以用眼睛看得見並且容易確認」,方便將時間具像化。也就是說,他們有意識地將時間「變成看得見」,藉此來讓自己對時間的感覺變得更敏銳。
(延伸閱讀│通勤時間在做什麼?午休吃飯需要多久?「寫下來」的可視化工作術)
為了真切地感受到時間,以小單位來思考
另外,他們不是用1小時,而是用「60分鐘」,不是用1分鐘,而是用「60秒」來表示。雖然1小時與60分鐘的長度完全一樣,不過將時間的單位變成小的「分」、「秒」,對於時間的長短不是變得更能夠真切地感受到嗎?
平常的確沒看到有人用這樣來表示,但是如果將一天認知成「1440分鐘」,應該就能發覺到其有限性。若是含糊地認為有「1天」的時間,就會想說「有那麼長的時間,什麼事都能夠去做」,但是一天的時間都是眼前的一分一秒累積而成的。
當然,也是有能夠做與不能夠做的事,如果不以「只有現在能夠做的、現在應該做的是什麼事」這樣的觀點,來嚴格地仔細檢視,愈是忙碌的人就愈容易超過負荷量而無法應付。
反之亦然。基本上對於將時間以「1小時」這種大單位來掌握的人而言,5分鐘或10分鐘算是「零數」。感覺上零數的時間好像什麼都無法做,便會將時間白白地浪費掉了。
例如,若將會議的時間設定為「1小時」,腦中已經將時間的感覺粗略地轉換成「大概1小時」。因此,當會議時間超過5分鐘時,會認為是在容許的範圍內。
如果真的是全員到齊熱烈討論而超過5分鐘的會議,那就另當別論,但很多時候都是因為對時間無自覺所造成的,而在場的所有人甚至都沒有發覺到多浪費了5分鐘吧!
然而,像這樣數分鐘白白浪費的時間也會積沙成塔,能夠使用在重要事情上的時間就在不知不覺中減少。反之,若停止以大單位粗略地掌握時間,那麼浪費的時間便會愈來愈少,而能夠使用感覺像零數般的數分鐘時間去完成事情的可能性也會變高。
真切地感受時間,讓時間本身的容量變得更大。
(延伸閱讀│時間別花在沒必要的人身上!創業後她才懂:思維差距就是財富差距)
自己的最佳狀態何時可以展現出來?
要像頂尖領導人這樣活用數分鐘、數秒鐘,並且支配時間的最重要關鍵點,就是掌握所有的工作時間。他們會將自己進行這項工作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全部掌握好之後,安排好緊湊的計畫表再行動。
例如,從家裡出門到公司的通勤時間要35分鐘,回覆1封電子郵件要3分鐘,要做出這類程度的專案企畫書要120分鐘等。
而這不只用在工作上。如果去站著吃的麵店吃午餐要15分鐘,跟同事在定食餐廳吃午餐要40分鐘,在家洗澡時間要20分鐘,對身體最佳的睡眠時間要360分鐘(6小時)等,像這些工作之外的事,或是個人每天要做的事,自己都花費多少時間呢? 請各位不妨好好地計算一下。
(延伸閱讀│成功人士都這樣安排飲食與工作:讓大腦有「儀式感」更專注)
然後,在自己能夠專注工作的環境中工作,可以縮短多少時間呢? 試著與最佳狀態比較看看。
換一個鍵盤,也許回覆電子郵件的時間能夠稍微縮短一點;原本要花120分鐘完成的企畫書,在上班前還沒有電話打擾的時間寫,也許90分鐘就可以完成了。知道工作的時間,就能夠減少行程安排上的浪費,而能夠避免因草率地預估,排訂出亂七八糟的行程計畫表。
逾期交貨或付款也是一種剝奪他人時間的行為。因為頂尖領導人深刻地感受到時間的重要性,因此他們也絕對不會浪費別人的時間。
(延伸閱讀│如何培養「習慣紅利」,讓你加速累積能力、時間、財富3大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