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科幻或寫實?從《三體》開場追溯歷史(下)

陳健邦
user

陳健邦

2025-06-05

瀏覽數 350+

葉企孫、熊大縝師徒紀念墓園,上海浦東,福壽園海港陵區。陳健邦提供
葉企孫、熊大縝師徒紀念墓園,上海浦東,福壽園海港陵區。陳健邦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編按:承上篇。故事的主人翁葉企孫,兩岸分治之後,留在中國,於清華大學任職。但不消多久,在班禪喇嘛造訪清華後,隨著當時政治情勢的改變,逐漸從中國高等教育界消失。之後,更在文革時飽受折磨。據說,箇中原因,只是講了一句當局不喜歡的話……

思想改造、院系調整到文革

《中國科技的基石⋯葉企孫和科學大師們》以相當篇幅,記載了解放之後,葉企孫在各種運動中的態度和遭遇。

1948年底,北平解放之後,葉企孫留在北京;1949年5月之後,做為校務委員會主席,第三度主管校務,成為清華大學的實質校長。1951年,班禪喇嘛來訪,紀錄上說:「他在大禮堂接待十世班禪喇嘛的那次講話,竟說……,筆者記得清楚,自那以後,像這種重大政治活動,校行政領導的位置,一般就看不到他的身影了,而是由副主任委員周培源先生出面。」從1951年秋開始的思想改造運動,葉企孫的表現也令人失望,總結就是:拖著尾巴過關。

1952年,院系調整,清華調整為工科大學。物理系併入北京大學,葉企孫也被調到北大,成為方勵之那一代的老師,他的身影逐漸從中國高等教育界消失。

我願以身許國,清華物理人領軍核武開發

核武的發展,對中國外交起了重要的戰略作用。陳毅就曾對主管國防科工委的聶榮臻說:「我這個外交部長的腰桿子現在還不太硬,你們把導彈、原子彈搞出來了,我的腰桿子就硬了。」

王淦昌是清華物理系第一屆畢業生,之後留學德國。彭桓武留學英國。錢三強和妻子何澤慧,都留學法國。中國科學院成立,彭桓武在近代物理所理論物理組做組長,帶領黃祖洽、于敏、鄧稼先等人學習核子物理理論。錢三強調任二機部副部長兼原子能所長之後,舉薦王淦昌、彭桓武擔任原子能所副所長。1960年,中蘇關係惡化。二機部部長劉傑和副部長錢三強約見了王淦昌,傳達了中共中央自行研製核武器的決定。王淦昌回答:「願以身許國。」從此化名「王京」,在俗稱二機部九院(現在的工程物理研究院)工作,十數年間,隱姓埋名在深山和荒漠之中。其間,聶榮臻對王淦昌說過:「靠人家靠不住,也靠不起,黨和國家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本國科學家身上。」這三位葉企孫的弟子,還有他們的學生們,承擔了中國自行發展核武器的重任。王淦昌於1972年,從四川回到北京,探視過葉企孫。

文革末期,王淦昌每月從四川用化名寄30元,給下放在農村改造的昔日學生許良英。1995年,許良英和王丹等人擬了《迎接聯合國寬容年,呼喚實現國內寬容》的稿子,請王淦昌簽名,王淦昌原來說:「簽名沒有問題,但不能領頭,可放在第五名。」但基於愛護學生,後來變成領銜簽名者,當時造成轟動中外的新聞。

兩位作者合著,收集許多為葉企孫翻案的資料。虞昊是葉企孫的物理系學生,黃延復是清華校史專家。陳健邦提供

兩位作者合著,收集許多為葉企孫翻案的資料。虞昊是葉企孫的物理系學生,黃延復是清華校史專家。陳健邦提供

文革中的批鬥、提審、交代

1968年,葉企孫被拘捕,經過多次審問:留下一些口供,其中反覆涉及熊大正在冀中抗日的活動:

(口供原文):「我和熊大正講過呂正操應該同鹿鐘麟取得聯繫,這是我的意見,熊大正贊成我的意見,並說這件事還得看情況。我們當時在呂鹿問題上定了暗號,用『呂鹿合婚』的暗語與熊大正互通情報。

問:目的是什麼?呂鹿合婚目的?

葉:我的目的是支持蔣介石。」

筆者按:西安事變時,呂正操是張學良的副官,曾力勸少帥不可伴送蔣介石去南京。之後,蔣中正強令東北軍改編,呂正操被編入國民革命軍第53軍。1937年5月,呂正操被中共北方局祕密接收為黨員。七七事變爆發後,呂正操轉投中共,被任命為八路軍第三縱隊司令員兼冀中軍區司令,後來是57位「開國上將」之一。鹿鍾麟原來是馮玉祥西北軍的部下,1938年被任命為河北省主席,主持河北地區的敵後抗戰。「策反呂正操」是一般認為,葉企孫涉及「熊大縝中統特務案」的主要罪行。而熊大縝被處決時,呂正操才加入中共不久,可能無法過問鋤奸隊的事。文革中,呂正操也被關押。1974年7月出獄,後來做過鐵道部部長。1991年,張學良停留紐約期間,住在舊日情人蔣士雲(貝聿銘的繼母)的寓所。呂正操從大陸專程去拜會,張學良相見落淚說出:「如果當時有聽你的話。」

間接的平反和恢復名聲

1986年,中共河北省委發出《關於熊大正問題的平反決定》,其中說:

「葉企孫是無黨派人士,愛國的進步學者,抗戰期間,對冀中抗戰做出過貢獻,解放後,致力於學術事業,曾任一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等職。CC特務,所謂熊大正,是葉企孫CC特務的問題是不存在的。」平反了熊大縝,也算是間接平反了葉企孫。虞昊等人又利用電視片《又是滿山紅葉》《科教興國》等涉及冀中抗日的部分,去凸顯葉企孫、熊大縝的功勞。

1992年,聯絡到上百位海內外科學家聯名,呼籲為葉企孫豎立銅像,終於在1995年舉行了銅像落成典禮。李政道也題「萬世師表」由美國傳真送來。錢偉長掛名主編,虞昊跑腿奔走編集出版的《一代師表葉企孫》紀念册也同時發表。前復旦大學校長蘇步青題詞:「懷念 葉企孫教授: 為民族振興盡力,對國家教育操勞。」

葉企孫不可公開的罪名:中國西藏,兩國人民

楊振寧和李政道,自從因「發現宇稱的破缺」功勞之爭而分手,在各種場合是王不見王,令和他們雙方都有來往的人很頭痛。中國科學院長周光召說:「中央領導同志一貫關心楊振寧和李政道之間的團結,並為此親自做過許多工作。不幸的是,他們之間的分歧,不僅未能消除,還有繼續發展的趨勢。」之後只好採取不介入、不得罪的原則,設法同時討好雙方。

【遠見 x 未來親子】全家一起讀,孩子成長看得見:週年慶限定組再送這些>>

於是,就在北京清華大學弄了一個「高等研究院」,楊振寧做名譽院長,聶華桐(聶華苓的弟弟)、顧秉林(清華前校長)先後擔任過院長,作為楊振寧的代理人。在中國科學學院則安排一個「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李政道掛名終身主任。他的同學、也是葉企孫的姪子葉銘漢,長期擔任中心主任,扮演李政道在北京學術地盤的代理人。

楊振寧在紀念活動說過:

「在西南聯大的時候,葉企孫老師在系裡、學校裡都有相當大的影響,可是他不大顯露出來,很低調。」2002年,江才健的《楊振寧傳:規範與對稱之美》本來安排好要在海峽兩岸同步出版,原先答應要作序的周光召,不敢得罪李政道,卡住了。只好先出台灣版,晚了約十年,才有大陸簡體字版的發行。這本書中,中國的重要物理學家名字都有出現,唯一沒有提到的就是:葉企孫。這可能是江才健對早期的中國物理學界不熟悉,也可能是楊振寧不想提。

2005年,我去北京見到黃延復。走過大禮堂前,我終於問:「1951接待班禪喇嘛,葉企孫到底在這裡說了什麼見不得天日的話,你們對此都略過不表?」

「中國西藏,兩國人民」,黃延復給了我這個答案。我瞬間明白,這句話,在葉銘漢有生之年,都不宜講出來。為了恢復葉企孫的名聲,他們做了太多努力。如果這句話公開出來,那真的不知道,葉企孫形象又會變成如何?

李政道、周光召(兩彈一星功勳最後一位離世者)、葉銘漢,皆於2024年去世。

2018年,中央電視台,董卿主持的《朗讀者》,由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朗讀《大學之道》致敬葉企孫

董卿旁白說:「大學之道,在清華大學物理系這群先生們的身上,得到的驗證,那也是他們的初心所在。」

九人劇團民國知識分子系列第四部《對稱的破缺》,由張巍扮演以葉企孫為原型的劇中人物「葉啓蓀」,張巍表達他從整個排演過程中所體會到的:「他有很強的計畫性,他對他內心要做的事情有很篤定的方向,……他並不說像是那些顯性人物一樣,每做一件事都被公眾所知道……」

為什麼「中國西藏,兩國人民」這樣一句話,就令一位對民族國家盡力操勞的宗師典範成了國家罪人,誰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本篇文章為下篇,上篇詳見:科幻或寫實?從《三體》開場追溯歷史(上)

本文NotebookLM中文摘要

本文參考資料(請點選文字見連結內容)

柴靜談《三體》中葉哲泰原型

袁帆,葉企孫:一生培養70位院士的大師,卻有一位學生令他終身牽記

郝俊,最後的大師:葉銘漢與他的叔父葉企孫

梅祖彥,天南地北坐春風-懷念先父梅貽琦校長

清華物理系歷史

一段值得深思的歷史——清華物理八十年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董事)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