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研究賈伯斯?這位蘋果共同創辦人是全球舞台上最具魅力的溝通者,無人能與之匹敵。賈伯斯的簡報能激發觀眾的大腦釋放大量多巴胺,有些人為了感受這場快感,甚至不惜在嚴寒中通宵排隊,只為搶到前排座位。賈伯斯的簡報至今無人能超越,他讓一場產品發表會成為經典傳奇的一刻。他的產品發布不只是宣傳新技術,更是一場震撼人心的體驗。(本文節錄自《跟賈伯斯學簡報》一書,作者:卡曼.蓋洛,商業周刊出版,以下為摘文。)
賈伯斯讓一場產品發表會成為經典傳奇的一刻。他的產品發布不只是宣傳新技術,更是一場震撼人心的體驗。
為何不是我?
我在上CNBC(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的《與唐尼.多伊奇談大創意》(The Big Idea with Donny Deutsch)節目時,被主持人積極的活力所打動。
多伊奇給觀眾這樣的建議:「當你看到某人把熱情轉變成利潤時,問問自己,『為何不是我?』」我鼓勵你也這麼做,在接下來的篇章讀到賈伯斯的故事時,不妨也問問自己,「為何不是我?為什麼我不能像賈伯斯一樣激勵我的聽眾?」答案是「你可以的。」
你會發現,賈伯斯並非天生就有這種能力,而是付出了努力,雖然他總是有表演才華,但他的風格在多年來不斷發展和提升。
他對於精益求精無比執著,對每一張投影片、每個示範和任何細節都極為用心,每場簡報都像在講述一個故事,每張投影片都呈現一個場景。
賈伯斯是一位表演大師,就像所有偉大的演員一樣,他總是反覆排練,直到滿意為止。
他曾經說過:「要成為卓越品質的標竿,而有些人不習慣凡事追求卓越的環境。」追求卓越沒有捷徑,想要像賈伯斯那樣出色的演講,需要事前規畫與練習,如果你決心想要達到顛峰,蘋果的這位表演大師就是最好的指導老師。
你的賣點是什麼?
在《創意魔王賈伯斯》(The Second Coming of Steve Jobs)一書中,作者艾倫.多伊奇曼(Alan Deutschman)寫到,賈伯斯很擅長「將那些看似無趣的東西(如電子硬體),包裝成充滿戲劇效果的精彩故事。」
在我有幸認識的領導者中,只有少數幾位有這種能力,能將枯燥的事物轉化成令人振奮的品牌故事。思科系統(Cisco)執行董事兼前任執行長約翰.錢伯斯(John Chambers)便是其中之一,他銷售的並不是構成網路骨幹的路由器和交換器,而是改變我們生活、工作、娛樂和學習方式的人際連結。
最能激勵人心的溝通者都有一個共同特質,能將深奧或日常的產品轉化成有意義的事物。
星巴克執行長霍華.舒茲(Howard Schultz)賣的不是咖啡,而是介於工作與家庭之間的「第三空間」;財務金融專家蘇西.歐曼(Suze Orman)賣的不是信託和共同基金,而是財務自由的夢想。同樣地,賈伯斯賣的不是電腦,而是釋放人類潛能的工具。在本書中,請不斷問問自己:「我的賣點到底是什麼?」
記住,你的產品本身無法激起共鳴,說出它如何能幫助改善生活,你就能打動人心,如果再用趣味性的方式來傳遞,你將能夠培養出忠實的品牌信徒。
在這個過程中,你還會發現賈伯斯充滿了救世主般的熱忱,他渴望改變世界,想要留下「宇宙萬物間的印記」。
為了讓這些技巧發揮作用,你需要培養出強烈的使命感,如果你對自己要傳達的主題充滿熱情,那麼你就有將近8成賈伯斯那樣的吸引力了。
賈伯斯在21歲與他的朋友史蒂夫.沃茲尼克(Steve Wozniak)共同創立蘋果公司時,他便執著於個人電腦將如何改變社會、教育和娛樂的願景,他的熱情感染了身邊的每一個人,這份熱情在每一場簡報中都表露無遺。
每個人都有驅策自己前進的熱情,本書旨在幫助你捕捉這份熱情,並將之轉化成一個令人著迷的故事,讓人願意幫助你實現你的願景。
事實上,你的創意或產品或許能大大改善客戶的生活,無論是電腦、汽車、金融服務或是能改善環境的產品。然而世界上再棒的產品,如果少了強大的品牌信徒來推廣,也是毫無用處。如果你無法引人關注,你的產品永遠不會成功,你的觀眾不會在乎、不會理解、也不會感興趣。
人們不會去關注無聊的事物,不要讓你的創意因為簡報未能激發聽眾想像力而被埋沒。運用賈伯斯的技巧,去打動每一位你希望影響的人。
(延伸閱讀│在蘋果工作1年抵別人6年:他親身體驗賈伯斯「2字」經營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