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台灣邁向晶片王國的英雄史詩之旅:《造山者》觀後感

陳健邦
user

陳健邦

2025-05-15

瀏覽數 7,450+

《造山者—世紀的賭注》的三位製片人,還有曾繁城、許金榮、劉英達、張靜宇……等,出席了在新竹的首映會。牽猴子提供
《造山者—世紀的賭注》的三位製片人,還有曾繁城、許金榮、劉英達、張靜宇……等,出席了在新竹的首映會。牽猴子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編按:台灣第一部半導體晶片紀錄片《造山者—世紀的賭注》(A Chip Odyssey)日前舉行特映,包括台積電等護國群山的故事,齊聚現場觀影力挺的科技大老都深有所感。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董事陳健邦也特地撰文,記錄這份感動。

當仁不讓的胡定華和小李飛刀

在看了《造山者》特映會之後,我從手機查看2020年6月,導演蕭菊貞在Line群組的留言:

「學長們好,

目前有一好因緣,與CNEX華人紀實平台策劃台灣半導體產業傳奇的紀錄片,想與史欽泰院長聯繫,是否能協助?也歡迎學長們參與。蕭菊貞」

「此動機緣起,也是因為我去年代表清大參加了胡先生的追思會,發覺若遺漏了此段紀錄太可惜。」我就找出潘文淵基金會執行長羅達賢的電話號碼給她,請她自己去聯絡安排和史欽泰見面。

《造山者—世紀的賭注》紀錄片海報。陳健邦提供

《造山者—世紀的賭注》紀錄片海報。陳健邦提供

2020年6月14日,和史欽泰面談之後,蕭菊貞又傳了簡訊:

「我想切入的觀點。有一個重點是台灣70~80年代的時代背景,是時勢造英雄,也是英雄打造了傳奇!明年是保釣50年,史院長說,當年他們(年輕人)聚在一起只談兩件事,武俠小說和國家大事……當很多人想離開台灣時,他想的是『我該回家了』。」

半年後,蕭菊貞有送來「矽盾」紀錄片計畫的贊助申請書。台積電文教基金會的執行長許峻郎請我給個建議。我就說:台灣早期半導體的發展史是個好故事,但建議片名避免用「矽盾」。所有在大陸也有工廠的台灣半導體公司,都不會希望被對岸想像成一個盾牌。

經過五年的工作,故事的內容,有了更多展開。蕭菊貞交出一個感動觀眾的作品。影片有引用當年吳泉源教授訪問胡定華和其他人所留下的資料。吳泉源以社會學研究者的眼光,希望能從貼近台灣社會發展而非只是技術層面的角度,來探索台灣半導體產業從RCA技術移轉計畫到TSMC的成立和之後的成長脈絡,《造山者》可以說沒有辜負吳泉源的初心。

電子所30週年的紀念册,有許多同仁回顧過去成就的大事因緣。章青駒說:「我們是小李飛刀初入江湖。」意思是說,胡定華帶著一群新手,參與全球範圍的半導體技術競逐,潛在的對手當時沒有把台灣看在眼裡,我們兩手空空,年輕是最大的本錢,也沒什麼好輸的,就敢放手一搏,終於把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做到發光發亮。

工研院電子所RCA計畫設計的第一個IC線路。陳健邦提供

工研院電子所RCA計畫設計的第一個IC線路。陳健邦提供

矽谷的摩西和八叛徒vs.台灣半導體業的秀才們

肖克來(William Shockley)在貝爾實驗室參與發明電晶體之後,於1956年搬到加州山景城,成立了肖克來實驗室,也在這一年得到諾貝爾物理獎。以他的盛名和眼光招來了幾位傑出的員工,開發出可進入商業化的新半導體技術。他的暴躁脾氣和管理風格,卻導致他的八位主力部下紛紛離去,之後成立Fairchild和Intel,開枝散葉成就了矽谷的產業。2006年,加州山景城市政府舉行了肖克利實驗室成立50週年紀念。推崇Shockley Lab做為矽谷發源地的歷史意義。在肖克利身後,人們也說他是矽谷的摩西,引領他的徒衆到了矽谷這個「應許之地」。

台灣半導體史也有一個關於先知們的傳說,發生在1974年台北街頭的小欣欣豆漿店。1976年,才回台加入工研院的史欽泰一直想找到這個傳說中的豆漿店而未果。這紀錄片一個感動的瞬間,是製作團隊找到原來豆漿店所在的南陽街40號,已經拆掉改建成大樓,小欣欣是屬於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所經營,附近政府機關的官員常到這邊聚餐開會。孫運璿、潘文淵等七人,在豆漿店早餐會敲定台灣積體電路技術發展計畫的傳說,終於被還原了。

肖克來的八個叛徒,引爆了矽谷成為美國的高科技重鎮。台灣的半導體相關產業,則有台大電機的秀才們為主推動了重要的工作。施敏於1957年台大電機畢業,在美國拿到博士之後,就到貝爾實驗室工作,寫出半導體元件物理的經典教科用書,利用休假常回台灣在大學傳授半導體技術課程,教育了台灣好幾代的工程師。胡定華、林本堅則是1963同屆畢業。史欽泰(1968年畢業)、楊丁元、章青駒是台大上下三屆,都去了普林斯頓大學進修博士,又陸續加入工研院。史欽泰大學同班在半導體業界的主要還有:胡正明、蔣尚義、馬佐平(魏哲家在耶魯大學的指導教授)、吳慶源、毛敍、賴炳榮(馬來西亞僑生)。楊丁元的同班則有:曹興誠、劉曉明。胡定華、史欽泰、章青駒,先規劃執行台灣的積體電路技術發展。他們的同學在美國歷練過之後稍晚一些回到台灣,但都對台積電的技術發展,起了重大作用。

1985年,我第一次在聖地牙哥開會碰到林本堅,當時財大氣粗的IBM半導體研究主力放在X光微影成像,他在IBM是孤軍奮鬥主張要把光學微影技術推到極致。過兩年他回到台灣開會,又對我說:「光學至少可以做到175奈米。」再過幾年他加入台積電,又對我說:「有人花錢請我研究我愛玩的東西,那是最快樂的事。」他在TSMC全力推動光學成像技術,終於以浸潤式微影技術在DUV、EUV大放異彩,現在已逼近2奈米,使台積電在技術上超車最強的對手。林本堅退休之後,仍然到清華大學創辦半導體學院,以培養台灣下一代的人才為念。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日本的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江崎玲於奈,Esaki曾經稱讚他在IBM帶領研究團隊中幾位特別突出的華裔學者如張立綱(施敏的台大同學)為「秀才」,秀的漢字本義是:稻子和麥類這些穀物的「吐穗開花」。秀才,以江崎玲於奈的眼光來說,就是能夠做出實際成果有具體貢獻的傑出讀書人。

肖克來實驗室的叛徒,和台大電機系出來的秀才,對美國和台灣半導體的貢獻比較,是一個可以進一步探討分析的話題。

民國31年,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派了31位年輕人,前往美國進修。這個「三一學社」計畫成員,後來有幾位也到了台灣。陳健邦提供

民國31年,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派了31位年輕人,前往美國進修。這個「三一學社」計畫成員,後來有幾位也到了台灣。陳健邦提供

從VLSI產業計畫的賭博,到AI算力的軍備競賽

影片中也重現,張忠謀在1985年初到工研院的第一個大挑戰,在提交行政院的「發展超大型積體電路工業簡報」裡,對於要成立新公司來做「共同晶圓廠」的計畫,用上了「賭博」的字眼。《紐約時報》的文章也曾經說:「如果高科技的技術競爭,是一連串的高風險撲克比賽,張忠謀就是那個沉默的莊家。」這說法有點誇張,張忠謀是橋牌高手,有其特色的思考模式,撲克賭局則非其所好。我們常會開玩笑說,台灣ROC就是Republic of Chips,一個晶片製造的王國。在《Focus: The ASML way》這本書中,作者Marc Hijink如此形容台積電和張忠謀的重要性:

「台灣雖然不是君主制,但這並不妨礙外國政客將張忠謀視為『晶片之王』,台灣半導體則是全球工業帝國的皇室成員之一。」

2023年,《紐約時報》名記者David Sanger到台積電訪問當時的董事長劉德音。在《新冷戰》書中如此敍述:「儘管它製造了每一隻iPhone的心臟,但TSMC的公眾知名度長久幾乎為零。劉德音很坦然於這種低調,劉德音對我說:『我們沒必要強出頭去站到第一線。(We don't have to be up front.)』但台積電的技術獨占優勢,實在令其客戶感到神經緊張啊。」

現在,中美兩方在AI的爭霸,令輝達和台積電在世界範圍內都動見觀瞻。在影片中,特別引用了張忠謀在台積電兩次運動會中,涉及地緣政治風險的發言。台積電的下一步會怎麼走?觸發了蕭菊貞對台灣整體未來的憂思,所以她又將「造山者」加上一個副標題「世紀的賭注」。

台大電機1968年的這一班,在半導體業界主要有:史欽泰、胡正民、蔣尚義、馬佐平、吳慶源、毛敍。資料來源:台灣大學

台大電機1968年的這一班,在半導體業界主要有:史欽泰、胡正民、蔣尚義、馬佐平、吳慶源、毛敍。資料來源:台灣大學

孫運璿世代的精神遺產:國家命運的拚搏

胡定華是空軍子弟,父親胡百錫官至中將,是中華航空公司的創辦骨幹。他當仁不讓投入半導體的國家計畫,和父輩一樣是為國家服務,只是在不同的戰線上。

當時的經濟部長孫運璿,為什麼敢把國家重大計畫交給這些年輕人呢?孫運璿本人29歲時,在天水電廠廠長任內,被通知到重慶報到,赴美研習電力系統兩年。民國31年,這31位被資源委員會挑選赴美進修實習的團隊有一個名稱:「三一學社」。孫運璿和後來在海運界和橋牌界很有名的魏重慶,是裡面最年輕的。原本是準備擔任抗戰之後重建工作,其中有幾位之後也來到台灣:劉曾适(曾任中鋼董事長)、蔡同嶼(蔡力行之父)。胡定華向只比孫運璿大一歲的潘文淵毛遂自薦接下赴美取經的兵符,那時是才30歲出頭的交通大學教授,這在孫運璿看來也是很適當的。

2023年日本的NHK曾經播出兩集的《半導體大競爭時代》特集,

其一:國家命運的拚搏,

其二:日本能存活嗎?

我們今天來看,不誇張的說,這兩個國家級的命題,台灣人從50年前就開始為之奮鬥了。潘文淵、孫運璿、施敏、胡定華這兩代人「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囑託,是他們為了中華民國在台灣這個國家命運的拚搏。造山者這部紀錄片向先行者致敬的同時,英文的片名:A Chip Odyssey,可以解讀為:「晶片王國的命運拚搏」,在政治形勢備受壓迫的格局下,台灣成長為晶片製造王國的艱苦跋涉,所付出的智慧和心血,應該能夠得到各國人士的同情理解,也值得台灣新世代小李飛刀們的珍惜和學習。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董事

延伸閱讀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數位專題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勢不可擋!1993年創立輝達以來,公司市值近來創下歷史新高,黃仁勳身價更是破千億美元榮登全球前15大富豪。隨著Computex 2024登場,他帶來的A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