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成本、稅金、通貨膨脹:3種投資大敵讓你報酬減少、賺不到錢?

許多人都忽略投資成本和稅金所能造成的差異。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5-05-14

瀏覽數 250+

《簡單致富的21條理財金律》/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簡單致富的21條理財金律》/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00:00
00:00

投資者的真正境遇:有時報酬並不如想像中看起來那麼好。為什麼?那是因為我們有3種投資大敵:成本、稅金及通貨膨脹。如果你的投資組合沒法有效抵銷這3種會讓你的報酬減少的消耗,你就將賺不到錢。(本文節錄自《簡單致富的21條理財金律》一書,作者:喬納森‧克雷蒙,樂金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財務市場有的時候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驚人報酬。譬如說道瓊威爾夏5000 指數(Dow Jones Wilshire 5000 Stock Index)在1985年、1991 年、1995 年、1997 年以及2003 年都有超過30% 的報酬(譯註:道瓊威爾夏5000 指數代表了幾乎所有在美國公開交易的公司股票,包括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票、大部分在納斯達克或美國證券交易所的股票)。確實,華爾街有時似乎像一個有魔力的金錢機器,每天都可以製造出百萬富翁。

但更深一層去探討,你會發現投資者的真正境遇,並不像前述那種報酬看起來那麼好。為什麼?

那是因為我們有3種投資大敵──成本、稅金及通貨膨脹。

如果你的投資組合沒法有效抵銷這3種會讓你的報酬減少的消耗,你就將賺不到錢。

投資成本會拖累你的累積速度 

想像一下你所擁有的是一個很典型的投資組合,由60% 的股票和40% 的債券組成。

在扣除前述3種消耗之前,你的投資組合可以為你帶來每年8% 的報酬,因為你是採用複利再投資的作法,所以每隔9年,你的資產都應該可以加倍。

然而,就算你的投資每年可以為你帶來8% 的淨報酬,如果不去留意有關投資成本及稅金的問題,你真正能收進口袋的鈔票,將會少得多。

舉例而言,許多共同基金會收取2% 甚至更多的規費或其他費用,如此一來,你的8% 報酬立刻就會降成了6%。

又如果你對稅務毫不在意,你又正好屬於聯邦收入稅25% 級距,那麼,6% 的報酬現在就可能剩下4.5%。

接著,通貨膨脹又拿掉3%,你的報酬現在就只剩下1.5% 了。以這個速度來計算的話,你大概需要47 年才能讓手上的錢加倍。

聽起來很殘酷?因為通貨膨脹不是你能控制,你也沒辦法左右市場的表現。但實際上,你可以做的事還有很多。

首先,你可以理智面對可能有的風險,避免把投資集中在一或兩種股票上面,也不要只投資在某個單一的市場區塊。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你也可以訓練自己如何冷靜面對市場急遽動盪,遇到「牛市」時壓抑貪念,遇到股價下跌時不要在驚慌之下做任何決定。

也許更重要的是,以我們剛剛舉過的例子來說,你可以選擇成本較低的投資,或者請你的理財顧問幫你挑選,盡量以對稅務有利的方法進行投資。

譬如說我們剛才舉出的8% 稅前以及暫時不計成本、通貨膨脹的報酬例子,你其實可以很輕鬆的就把投資成本減半,讓你能在付出投資成本之後還能保有7% 的報酬。

如果你所做的又是屬於退休帳戶內的投資,你就可以享受延稅的優惠甚至投資所得還能免稅,如此一來,你就可以把報酬依然維持在7%。

當然,你還是必須承受通貨膨脹所帶來的衝擊,在我們所舉出的例子中,它會吃掉報酬的3%。然而,你現在所能賺得的報酬已經不是1.5% 而是將近4%,這就使得你大約每18 年就能讓你的財富增倍,而不是47 年。請見下表:

(圖表來源:《簡單致富的21條理財金律》/樂金文化提供)

(圖表來源:《簡單致富的21條理財金律》/樂金文化提供)

1.5% 和4% 之間的差別感覺上似乎並不大,但長時間下來就會有巨大的差異,主要的原因還是複利所產生的作用。

如果你每個月存下100 美元來用做投資,而且一年能有4% 報酬,40 年之後,你就會有11 萬8,600 美元。但如果你的每年報酬是1.5%,40年後,你就會只有6 萬5,800 美元。

聽起來很簡單?確實是如此──但許多人卻都忽略了投資成本和稅金所能造成的差異。

這也反映出大多數的投資人僅單方面專注於投資標的市場表現,他們急於搜尋下一個熱門股或者下一個共同基金超級巨星,反而忽略了成本和稅金可能帶來的損失。

(延伸閱讀│你不是沒賺錢天分,只是不懂規則:學習「金錢的基本前提」

《簡單致富的21條理財金律:《華爾街日報》最受歡迎財經作家的全方位財富規畫指南》,作者:喬納森‧克雷蒙(Jonathan Clements),樂金文化出版

《簡單致富的21條理財金律:《華爾街日報》最受歡迎財經作家的全方位財富規畫指南》,作者:喬納森‧克雷蒙(Jonathan Clements),樂金文化出版

延伸閱讀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