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真正了解資本主義社會的運作模式後,我發現賺錢其實並不困難。而且我們只要有屬於各自的「欲望清單」,就可以用有趣且適合自己的方法賺錢!那麼,如何在這個世界上賺錢呢?應該了解基本前提和4個機制。(本文節錄自《低薪不順到金錢順流每一天》一書,作者:小田桐麻氣,新樂園出版,以下為摘文。)
我們現在生活的這個世界上所謂的「有錢人」,其實是那些「資本主義遊戲」中的贏家。
就像運動或棋類遊戲有規則和勝敗一樣,資本主義的運作也有明確的規則,並且有贏家和輸家。
換句話說,賺錢這件事和運動、遊戲極為類似。
想要在賺錢,即「資本主義遊戲」中成為贏家,就必須要先了解規則, 並遵守規則參賽。
但是,學校、家庭甚至在某種場合下的職場環境,幾乎沒有人會教我們「資本主義遊戲」的規則和贏得勝利的方法,像前面所述的內容一樣,日本社會的教育體制是教導每個人怎麼當一個勞動者、過勞動者的人生而已。
所以知道「資本主義遊戲」規則和獲得勝利方法的人非常少。
因此,很多人才會誤以為「自己沒有賺錢的天分」。
其實只是不知道規則而已,就像其他運動一樣,只要知道規則並加以練習,就會發現其實贏得勝利並不是件難事。
各位可能會覺得「獲勝很困難」,但只要練習,一定會愈來愈上手。
然後,如果目標是達到每年幾千萬的營業額,也就是像在棒球界裡不需要成為職業聯盟的選手,只要達到相當於中學生棒球社社團的水準就十分足夠。
譬如參加了一年的桌球社,你一定比那些沒參加過的同學要會打桌球吧?同樣道理,如果每天適度練習資本主義遊戲,大多數人都能實現年收入幾千萬到一億日圓的目標。
而想要成為職業聯盟的選手,相當於擔任一個股票上市公司的創業者,這並非是每個人都需要追求的目標。
明明只要多加練習,多數的人就可以贏得這場遊戲,很多人在遊戲開始之前就因為缺乏這些知識而放棄。
這樣實在太可惜了!
所以先理解規則,再去嘗試吧!
(延伸閱讀│世界級有錢人心理特徵強在哪?一念之差,決定你是5%富人或95%窮人)
什麼是「金錢的基本前提」?
為什麼只有資本主義可以在全世界蓬勃發展並持續盛行呢?
那是因為資本主義是以人類的「欲望」本性為基礎架構而設計的體制。
在資本主義的世界中,通常能滿足人們的欲望者就能賺到錢。
換句話說,擁有大量的金錢就是證明你不僅滿足了自己,也滿足了許多他人的欲望,這是使他人感到快樂和幸福的證明。
而且擁有大量金錢後,你也能付錢給更多人,使自己和周遭的人都同時變得富裕。
機制1. 提供人力、物品、金錢等資本者能賺到錢
資本主義的機制是,實際自己動手做事的人並不是賺大錢的人,而是那些打造出讓人們可以工作的狀態者,才能賺大錢。
為什麼不動手工作的人,反而賺大錢呢? 那是因為他們承擔了風險。首先,「承擔風險的人即能獲勝」是資本主義的第一個特點。
以本書為例,即使我身為作者拚命努力寫書,也只能拿到一○%的版稅,其餘的九○%則分配給出版社和書店等。
這也是資本主義的機制,因為出版社承擔了出版本書的風險。
在本書上市之前,他們不知道這本書未來的銷售狀況如何?但仍然投入編輯、印刷、管理、行銷等有關出版上的人力和物力風險,所以他們能賺到錢。
書店也是一樣,他們先投入書店店面或倉庫等建築物的租金、庫存書籍和流通成本等的風險,所以能比作者賺更多。
機制2. 先投入資金再回收
資本家會先投資勞力和時間,然後再回收金錢。
這種「先投資」的行為,是資本家和勞動者的差別。
勞動者的遊戲規則是,自己做多少工作就賺多少錢;而資本家的規則是賺進讓自己資金「發揮作用」的報酬,而不是自己的勞力成本。
即使辛苦揮汗工作的是勞動者,但持有大量股票、實際上什麼都沒做的股東,卻能獲得更龐大的收入。這樣一來, 即使收入再高的公司員工,實際上也是為了讓資本家變得更富有而工作,不是為了自己。勞動者在資本主義中只是配角,「資本家才是這個社會的主角」, 這就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模式。
因此,要在資本主義遊戲中獲勝,必須「以資本家的身分生活」。
所以慢慢從勞動者轉變為資本家,是非常重要的關鍵……。
「我沒有可以先投入的資金,所以無法成為資本家。」如果你這麼想的話, 請不用擔心。
即使沒有先投入金錢,也有很多能成為資本家的方法,請繼續往下閱讀吧!
機制3. 有錢是讓許多人獲得幸福的證明
錢不會自己來到你面前,是很理所當然的事。
基本上,錢只能從他人那裡取得。
那麼,什麼時候能從別人那裡獲得金錢呢?就是當你讓他人感到快樂或幸福,滿足他們欲望的時候吧!
因此,各位首先要在腦中植入「讓他人幸福」的想法。這樣一來,之後錢自然會來到你手中。
再次強調,賺取大量金錢是自己讓許多人獲得幸福的證明。
但似乎許多人有「賺錢是不好的行為」、「從別人那裡得到金錢是搶奪的行為」的想法?我以前也是這樣。
但金錢不是想要奪取就可以獲得的東西。
我自己的講座課程也只有那些「想購買」的人才會付錢。只有從那些想要付錢的人身上才能賺到錢。
(延伸閱讀│錢能買到幸福嗎?29歲財富自由的她:多數時可以,但需認清一件事)
機制4. 不是爭奪利益,而是讓大家都獲利
各位知道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在1176年出版的《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 )中提倡「欲望為善,富裕對大眾有利」的說法嗎?
在日本,這樣的想法可能會被冷眼相待,但我明確相信這是讓世界變得幸福的方法。
讓我用更容易理解的例子來說明。
麵包店用1萬日圓買花,花店老闆用1萬日圓剪髮,理髮店用1萬日圓買麵包。經過這一輪交易後,請問各位覺得最後留下了什麼呢?
每個人手中的錢還是原來的1萬日圓,和一開始的狀況並沒有改變。但他們不都有其他的收穫嗎?麵包店擁有美麗的花,花店老闆變得更漂亮,理髮店也能享用美味的麵包。
沒錯!在最初的1萬日圓之外,他們還得到了一萬日圓以外的事物。
因此,資本主義實際上不是眾人爭奪有限的利益,而是一種能拓展利益規模的架構。
當有人付出金錢時,不是因此有人受到損失,而是透過拓展消費的範圍和循環,讓每個人都享受利益,這就是資本主義的架構。
(延伸閱讀│心態愈含金,財富離愈近:調整金錢觀,讓富裕轉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