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高齡化、少子化挑戰,社福政策儼然成為各縣市的首要任務。金門縣政府在有限的離島資源下,透過創新思維與在地連結,成功打造出「有感」的全齡社會福利服務網絡,成功實踐世代共創、共享與共榮的理念。
踏入明亮溫馨的金城綜合社會福利館,這裡不像冰冷的洽公場所,更像是金門人情感交流的客廳,這座社福館就像是金門社福政策縮影,從長者服務到居家托育,從健康促進到心理諮商,處處可見縣府積極打造全齡友善的社福成果。而在金門島上,像這樣提供各年齡層多元服務的社福館就有兩座,更不用說遍佈全島的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就有43處。然而離島資源有限,金門又是如何透過創新思維,實現社會福利服務在地化?金門縣政府社會處表示,自縣長陳福海上任以來,便將「顧老、顧幼、顧弱勢」訂為社福施政方向,她強調,面對離島資源不足的挑戰,縣府更必須發揮創新思維並強化在地連結,努力實現「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皆有所養」的願景,成為金門居民人最堅強的後盾。
顧老:懷抱感恩之情,落實高齡友善
金門老人福利政策是許多縣市取經的目標,早在民國86年,金門便全國首創敬老福利津貼,提供實質的生活支持,現在則升級為更優渥的老人慰助金照顧經歷過戰爭的長者生活。社會處表示,這是縣府對經歷戰役長輩們的感謝,因此在推動福利政策上不遺餘力。像是金門的假牙補助政策相當友善,不限特定身份,且補助規定有所放寬,讓有需求的長者受惠,提升口腔健康與生活品質,同時長者可自由選擇金門或台灣特約診所,大幅減輕經濟負擔。
為落實「在地老化」,縣府亦積極布建「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成為長者重要的生活支持網絡,其中「共餐服務」不僅解決用餐問題,更為獨居長者提供重要的社交場所。為促進長者身心健康,在金城社福館也設有「銀髮健身俱樂部」,透過多元健身活動,預防延緩失智失能,未來還將導入專業運動指導員進駐社區據點,讓長者方便就近運動。
顧幼:從「扎根零歲教育」到「公托零候補」
面對少子化趨勢,縣府同樣積極推動多項創新措施,其中「扎根零歲教育」計畫更是全國首創。目的是從0到3歲的關鍵期,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創意思考能力,為金門的未來人才奠基。
該計畫由家庭教育中心主導,整合相關局處資源,成立「金門縣扎根零歲教育推動小組」,內容涵蓋婚姻、孕產婦、親職教養等多元面向,目前已開始巡迴社區辦理扎根教育宣導,期待更多父母、社區與學校共同投入,培育優質的下一代。
除了教育扎根,同時積極佈建友善托育環境,目前在烈嶼、金湖設有三處親子館,明年預計於金寧鄉、金城鎮、金沙鎮各開辦托嬰中心,並結合社區活動中心強化在地連結,讓「公托零候補零等待」,滿足年輕家庭育兒需求。
扶弱:深耕社區,建構多元支持網絡
縣府長期重視身心障礙者的照顧與權益,截至今年六月底,金門縣身心障礙者人口達6,245人,佔全縣總人口的4.4%,因此相關政策必須「接地氣、貼近家庭需求」確保弱勢族群獲得全面照顧。
為建構友善環境,金門縣身心障礙者服務中心提供「一站式整合窗口」,涵蓋個案管理、福利諮詢、支持性團體等多元服務,減輕身障者尋求資源時的負擔。此外也透過日間作業設施、日照服務、家庭托顧等多元社區式照顧服務,打造「看得見、感受得到」的在地支持網絡。針對身心障礙者的就業需求,縣內設有「妙妙屋」和「美心」兩座庇護工廠,提供穩定就業機會,鼓勵身障者走入社區。
為讓在地社會福利服務據點更完善,預計明年落成的金寧鄉社會福利館,未來除了是盤山社區關懷據點外,同時也是金寧鄉首座公辦民營托嬰中心,希望為長者與年輕家庭提供兼具溫度與實用的社福服務,讓社福走入社區、進入家庭。
金門縣府透過創新思維、跨部門合作和深耕在地,一起撐起金門社福照顧,未來也將持續以完善的全人全齡社福服務「顧老、顧幼、顧弱勢」,努力打造一個世代全齡有感的幸福島嶼。
(金門縣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