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本小利大利不大、本大利小利不小:沒錢投資就先去做「這件事」

成功理財靠2個任務:「認真工作提升儲蓄率」和「認真買、持續買」。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5-03-13

瀏覽數 2,250+

《持續買進》/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持續買進》/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投資理財經常淪為一場投機行為,原因無他,本金不夠、目標太大,股市有句話說:「本小利大利不大、本大利小利不小」,這就告訴我們,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市場,不管再怎麼努力提升報酬,也難有良好的獲利數字。最牢靠的致富之道是增加收入、投資於生財資產。(本文為商業周刊《持續買進》一書之推薦序,作者為投資專家股魚,以下為摘文。)

投資理財經常淪為一場投機行為,原因無他,本金不夠、目標太大,就算有了超高的報酬率,也難以累積足夠的資金,而靠著所謂長期「存股」緩慢的成長速度,讓人從熱情轉為失望,最後走向短線交易的戰場。

在各地演講的過程中,常有人問:「沒有錢的話,該怎麼進行投資呢?」,我的腦中會閃過很多的問號,沒錢當然是要去工作賺錢,不然哪來的錢呢?

每個人的起步大多相同,透過勤奮工作累積第一桶金、想辦法拉高儲蓄率以加速進程,也有人進一步會記帳來控制金錢流向,減少非必要性浪費。而作者所說的:「最牢靠的致富之道是增加收入、投資於生財資」,我是很認同的。

從某種角度上來看,個人的收入的增長具有高度價值。在職場中透過職務調整、年資累積或是跳槽等手段,可以讓薪資逐漸成長──

以年輕人初入社會由每月4萬元薪資起步來看,相當於年薪52萬〔4萬(12個月薪資+1個月獎金)〕。若要透過投資產生52萬的收入,相當於是一個52萬/5%收益率=1,040萬的投資組合。

沒想到吧!初入社會的年輕人相當是千萬級的投資組合,要是每個月薪水再多投入5,000元,就相當於這個投資組合增加到1,170萬。與其在一開始連第一桶金都沒有的狀況就去投資,倒不如透過工作讓薪資增長,效率還來得更好。

免費訂閱【國際趨勢報】👉專業主編導讀3篇文章,助您掌握關鍵洞察!

而股市有句話說:「本小利大利不大、本大利小利不小」,這就告訴我們,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市場,不管再怎麼努力提升報酬,也難有良好的獲利數字。更進一步來看,本金不夠,則投資的視野也會跟著限縮,難以了解投資策略的真諦。

舉例來說,只有10萬的人進行投資,腦袋想的都是allin。資金有2,000萬的人進行投資,想的是怎麼合理控制風險。一樣的10%震盪,結果實在是差太多了。所以在投資這件事情上,我認為先好好工作,至少有一桶金之後再投資會是一個好的選擇。

在步入市場後,開始面對各種投資的選項,像是個股、債券、黃金、原物料、貨幣、REITs等,一旦開始涉及到價格,難免會想用最低價格來佈局。我常跟學員說:「每個人都想當那個買在最低價的天選之人,事實的結果往往是在等待中蹉跎」。

(延伸閱讀│從金融股每年領300萬元股利!理財專家:辛苦一次,它會養你一輩子

我說個故事給各位聽聽:曾經有位朋友深信市場終究有大回檔的時候,手中的資金要等到大回檔出現時重壓,讓財富重分配到他身上。

在2020年時,這個機會終於出現了——Covid19疫情爆發,全球股市重挫——他難掩興奮的告訴我:「你看,終於讓我等到了!」,我問他那何時要重壓呢?他說道,上次的經驗是市場會重挫後出現短暫回溫,之後再一次下跌且跌得更深時(他以2008年的金融風暴作為範本),才是最佳時機。

後來的故事,我想各位都知道了。並沒有所謂的再一次下跌,在全球央行的聯手降息下,市場迎來V型反轉,股市更是創下新高水準,之後更將這股氣勢延續到了2022年2月後才開始因庫存問題爆發而修正。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那位朋友呢?有實現財富重分配了嗎?因為他後來不願意再跟我討論這件事情,就沒了下文。根據我從其他朋友的側面了解,那時他一直在等待再次下跌的修正,眼睜睜的錯過這一次多年難得一見的大行情。

那從這件事情的省思是什麼?那就是不要企圖當那個天選之人,偶爾的幸運並不會一再地出現。而作者也提出了定期投入與每次都買在最低點的比較,定期投入的人輸了嗎?並沒有,持續留在市場、持續買進累積部位所得的獲利更加豐碩。

所以投資是不是一件很難得的事情呢?這取決於是否有特別的想法(例如只想在最低點allin),如果沒有,其實書中也告訴我們,投資簡單的致勝之道就是「買指數產品少碰個股、持續買進、有閒錢就投入、愈早開始愈好」。看似簡單,執行起來卻不簡單,這就是所謂的知易行難。

5個與我們直覺相悖的投資結論

●你不該手握現金等逢低買進

你一心等待的低點可能遲遲未來,結果市場持續上揚,錯失了多月(或更久)的複利成長,績效遠遠落後於「盡快買,經常買、持續買」。

●不買個股,買ETF

根據1926年至 2016 年美國股市的研究,只有4% 的個股表現優於國債(埃克森美孚、蘋果、微軟、奇異和 IBM)。你有信心選到的是 4% ,而不是96%嗎?除非你是選股高手,否則追蹤大盤指數的ETF才適合你。

●大幅修正是買進的好機會

你不必害怕在牛市裡一買進就下跌。數據指出,投資1920年至2020年間跌幅超過五成的時期,未來年報酬率超過25%!

●買房是好投資嗎?

在1972 年至2001 年間,把每月繳房貸的錢拿來投資S&P 500指數,並把股息再投資,將能賺到四倍報酬,還不包括買房的稅金、修繕等成本。如果你買房不是為了自住,租房就好。

●FIRE(財務獨立、早早退休)是辦得到的,但是你不一定要FIRE

沒錯!4% 法則(退休的儲蓄是退休後第一年的預期支出的25 倍)就可以退休,而且研究指出你每年會愈花愈少,但是你最該想清楚的,不工作,生活裡能找得到哪些意義、維持哪些關係。

(延伸閱讀│他0050獲利了結買瑪莎拉蒂?財金教授:這不是一夜致富的故事)

《持續買進:資料科學家的投資終極解答,存錢及致富的實證方法》,作者:尼克.馬朱利(Nick Maggiulli),商業周刊出版

《持續買進:資料科學家的投資終極解答,存錢及致富的實證方法》,作者:尼克.馬朱利(Nick Maggiulli),商業周刊出版

延伸閱讀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