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近期接連發布AI驅動的新聞摘要服務,包括每日5分鐘的個人新聞摘要播客「Daily Listen」與Google TV上的News Brief。這是否會讓人們愈來愈習慣以摘要形式吸收新聞?其中又蘊含著哪些隱憂?
Google在2024年發布AI概覽(AI Overviews)功能,會在搜尋結果頂端顯示AI生成的答案摘要,讓使用者能直接獲得所需資訊,無需查找多篇文章。最近,Google又推出兩個主打新聞受眾的AI整合功能,分別是每日新聞Podcast「Daily Listen」、和Google TV上的新聞摘要「News Brief」。
Daily Listen:每天更新的新聞podcast
Google 8日在搜尋實驗室(Search Labs)推出新的測試功能「Daily Listen」,AI會根據個人的搜尋紀錄和推薦內容,每天更新一集5分鐘的新聞摘要podcast。
Google去年推出受到廣泛關注的AI筆記工具NotebookLM,其中的音訊概述功能與這項新功能有點類似。音訊概述功能會根據使用者上傳的文件內容,生成有兩位AI主持人對談的英文podcast。不過,Daily Listen不需使用者主動上傳新聞連結,而是基於使用者的Discover內容形成。
目前Daily Listen功能僅限已註冊搜尋實驗室的美國用戶使用,尚未宣布何時會向大眾開放。對於有權使用的人,可在Google應用程式的主畫面左上角,看到標有日期並寫著「Made for you」的當日集數。
根據外媒《9to5Google》報導,點進Daily Listen頁面後,會看到一個全螢幕的播放器,可從中查看逐字稿、調整播放速度、倒退十秒或快轉下一則新聞等。播放器下方會有與音檔講述的內容相關的新聞連結,讓使用者能進一步了解此主題。
News Brief:透過Google TV得知重要新聞
無獨有偶,在6日的CES消費電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上,Google宣布了新版本的電視作業系統,當中也有類似的新聞摘要功能。該功能名為News Brief,AI會從網路和YouTube上抓取新聞,為每則新聞整理簡短的說明。Google預計在2025年底前,在Google TV上推出此功能。
幻覺與版權問題可能仍有爭議
這些新AI功能看似十分便利,不過,根據外媒《TechCrunch》報導,News Brief看起來並未註明參考的新聞文章來源,僅有附上相關的YouTube影片。由於生成式AI常有產生虛構內容的「幻覺」問題,因此使用者可能仍需要進一步查核內容。
此外,若是人們習慣閱讀AI提供的新聞摘要,而不再點進新聞原文,可能會影響媒體機構的收益;AI也可能抓取未經媒體授權的內容,引發版權爭議。因此,Google、OpenAI等科技公司正陸續與媒體簽訂合作協議,以合法使用媒體內容。Google日前也宣布與《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合作,讓其AI模型Gemini提供經過授權的資訊來源。